郭沫若的愛情詩《別離》賞析

郭沫若的愛情詩《別離》賞析

  郭沫若是著名的現代作家,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下面內容由小編為大家分享郭沫若的愛情詩《別離》賞析,一起來看看吧!

  《別 離》

  郭沫若

  殘月黃金梳,

  我欲掇之贈彼姝。

  彼姝不可見,

  橋下流泉聲如泫。

  曉日月桂冠,

  掇之慾上青天難。

  青天猶可上,

  生離全我情惆悵。

  【賞析】

  同《Venus》一樣《別離》也屬於直抒胸意一類的抒情詩。這首詩的離情別緒卻沒有《Venus》感情那樣濃烈、熾熱、直白,詩人月將分手後爬上心頭的那點迷茫、悵惘,委婉細膩地表達出來、構成一個含蓄的意境。大概是受我國古典文學中以別離為題材的詩歌的影響,這首詩在情調上、抒情方式上更接近於古典美,而全然不同於《女神》中大多數詩篇的現代色彩。

  詩一開始是描繪了一幅類似“小橋流水人家”的恬靜的自然畫面:一個清新的早晨,一彎殘月還高掛在天空,明麗的朝陽卻已從東方冉冉升起,旭川橋下的潺潺流水發出塗塗的聲響。這時,“我”送別了“她”回來,站在旭川橋上,望著這一派晨景,卻不由得感慨萬端:那彎彎的殘月如同一把黃金梳子,把它取了來,親手插在“她”的頭上;那一輪紅日又好似一頂桂冠,把它摘下讓“她”親手戴在“我”的頭上。可這天那般高、那樣遠,如何能爬得上去?即使爬上去了,“她”已然別離,“我”的愛又能落在哪裡?橋下的流水彷彿發出衰哀的低吟,帶著“我”心靈上的這絲感喟去向遠方。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有情於景的.情感表達方式。詩人借殘月與旭日幻化出的一組比喻物象,寄託了“我”對於“她”的一片殷殷摯情,抒發了渴望著從“她”那裡得到溫馨與回報的拳拳之心。

  初看這首詩,詩人選擇的三個意象:黃金梳兒一樣的殘月、月桂冠一般的紅日、發出哀音的流水,好象隨意而平淡無奇。細細回味,卻能發現這三個意象的組合、排列透出一番深意。先是靜與動的對比、轉換。高掛在天空的殘月與曉日組成了一幅靜態的畫面,它勾起了“我”“她”的無限眷戀之情。這戀情無論是對於別離前的追憶,還是對於分手後的遐想,“我”總期待它能有所依附,有所寄託。然而,天太高了,那幅恬靜的畫面可望而不可及。況且,即使真能摘下殘月、曉日,“她”不是已經離去了嗎?這愛又怎麼能夠實現?於是這凝聚起來的情思隨著畫面轉換為動態的潺潺流永,悄然而去。詩人在這組意象的轉化過程中,巧妙地點出了“我”那種悵然若失的憂傷心境。

  其次,詩人用殘月與曉日這組共時性的畫面,疊加出一個表達複雜心境的意象。一勾殘月高掛似乎預示著昨天已經去了,逝者如斯,既往的愛精只有留在記憶裡,這是真的別離。而一輪曉日東昇卻又在一片月華上鋪滿了一層紅暈,這是希望,是憧憬,還是真的開始了新的一日,詩人沒有說。儘管全詩籠罩在淡淡的惆悵裡,我們彷彿可以從這個意象中體味到“我”並沒有失望,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一味耽於感傷,或許那流水的哀音終會有一刻變做歡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