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摘抄700字左右

經典散文摘抄700字左右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

  荷塘懷古

  初秋的下午,酷熱仍未去除,豔陽高照,高溫悶熱,讓人透不過氣來。應飯坡鎮黨委、政府的邀請,掃花網組織文學採風團採風,我們一行出嵩縣城東行,經陸渾大壩、穿飯坡鎮數里來到荷塘。

  荷塘即禹山水庫,位於飯坡鎮田莊村,興建於1959年10月,有今飯坡鎮、九店鄉、黃莊鄉數千群眾,自帶被褥、钁頭、鐵鍁等生活、生產工具,經過七個月的日夜苦戰,於1960年5月竣工,蓄水20萬立方米。如今的禹山水庫,在為飯坡鎮數千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的同時,庫內種植了數千畝荷花,成為新興的旅遊景觀。

  午後的陽光下,我們漫步在荷塘周圍,綠色的荷葉襯托著粉紅色的荷花,看上去彷彿一幅美麗的水彩畫映入眼簾。在那平靜的水面上,鋪滿了荷葉,碧綠的顏色,像翠玉一般的溫厚,呈現出盎然的生機,更像一把把大傘,層層疊疊地伸向遠方。走近塘邊,還能聞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頓覺神清氣爽。荷花荷葉在風兒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響,聽著令人心曠神怡。微風吹來,荷花隨風搖擺、彷彿在向人們點頭微笑。看著眼前盛開的荷花,我不禁為這些美麗的“出水芙蓉”而陶醉,更為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自豪。

  荷塘周圍歷史悠久,早在龍山文化晚期,黃帝重孫崇伯鯀被分封到伊河中上游地區後,在嵩縣地區治水築城建有崇國,後負責治理全國洪水,因採用圍堵的辦法,治水九年,不但沒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洪水更加氾濫成災,被舜帝殺於荷塘附近的羽山(今禹山)。今荷塘所在的八大河支流崇義水,就是為了紀念崇伯鯀殉難之事。

  荷塘附近的禹王山等地,是治水英雄大禹幼年時期活動的主要區域。大禹長大後繼承父業,帶領人們繼續治水,治理伊水期間,在三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會諸侯於三塗山,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夏王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原始社會結束、階級社會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荷塘的下游不遠處的汪城村,是中國普法教育的起始點。周敬王七年(前513)冬天,晉國趙鞅、荀吳之子荀寅率領軍隊在今汪城村築城防工事,並修築汝濱城。同時,向民眾徵收“一鼓鐵”(古時4石為一鼓,每石120斤,即480斤鐵)。將所徵之鐵鑄造一尊鐵鼎,在鼎上鑄範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於眾,史稱“刑鼎”。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行為規範,讓民眾知法、學法、用法。刑鼎的鑄造,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統治階級專斷刑律、任意處置剝奪百姓權利的不合理局面。如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一樣,在開啟民智、喚醒人們自我意識,打破舊的政治格局、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具有歷史意義。

  荷塘上游的伊莊村是中國第一名相伊尹,從商都偃師回鄉到落溝祭掃母親的落腳點,屬伊尹文化園區。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如今的荷塘周圍成了人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有關部門在開發荷塘自然景觀的同時,切莫忘記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荷塘周圍應建立崇伯鯀殉難紀念地、雕塑大禹紀念碑、建中國普法教育紀念園,設中國第一名相生活園區等人文景觀,在人們休閒、娛樂的同時,學習弘揚祖國的根文化。

  (原創作者:九皋之巔)初秋的下午,酷熱仍未去除,豔陽高照,高溫悶熱,讓人透不過氣來。應飯坡鎮黨委、政府的邀請,掃花網組織文學採風團採風,我們一行出嵩縣城東行,經陸渾大壩、穿飯坡鎮數里來到荷塘。

  荷塘即禹山水庫,位於飯坡鎮田莊村,興建於1959年10月,有今飯坡鎮、九店鄉、黃莊鄉數千群眾,自帶被褥、钁頭、鐵鍁等生活、生產工具,經過七個月的日夜苦戰,於1960年5月竣工,蓄水20萬立方米。如今的禹山水庫,在為飯坡鎮數千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的同時,庫內種植了數千畝荷花,成為新興的旅遊景觀。

  午後的陽光下,我們漫步在荷塘周圍,綠色的荷葉襯托著粉紅色的荷花,看上去彷彿一幅美麗的水彩畫映入眼簾。在那平靜的水面上,鋪滿了荷葉,碧綠的顏色,像翠玉一般的溫厚,呈現出盎然的生機,更像一把把大傘,層層疊疊地伸向遠方。走近塘邊,還能聞到一股清香,嗅一口頓覺神清氣爽。荷花荷葉在風兒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響,聽著令人心曠神怡。微風吹來,荷花隨風搖擺、彷彿在向人們點頭微笑。看著眼前盛開的荷花,我不禁為這些美麗的“出水芙蓉”而陶醉,更為荷花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而自豪。

  荷塘周圍歷史悠久,早在龍山文化晚期,黃帝重孫崇伯鯀被分封到伊河中上游地區後,在嵩縣地區治水築城建有崇國,後負責治理全國洪水,因採用圍堵的辦法,治水九年,不但沒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洪水更加氾濫成災,被舜帝殺於荷塘附近的羽山(今禹山)。今荷塘所在的八大河支流崇義水,就是為了紀念崇伯鯀殉難之事。

  荷塘附近的禹王山等地,是治水英雄大禹幼年時期活動的主要區域。大禹長大後繼承父業,帶領人們繼續治水,治理伊水期間,在三塗山娶塗山氏女為妻,會諸侯於三塗山,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夏王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原始社會結束、階級社會開始,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荷塘的下游不遠處的汪城村,是中國普法教育的起始點。周敬王七年(前513)冬天,晉國趙鞅、荀吳之子荀寅率領軍隊在今汪城村築城防工事,並修築汝濱城。同時,向民眾徵收“一鼓鐵”(古時4石為一鼓,每石120斤,即480斤鐵)。將所徵之鐵鑄造一尊鐵鼎,在鼎上鑄範宣子所制定的“刑書”,公之於眾,史稱“刑鼎”。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行為規範,讓民眾知法、學法、用法。刑鼎的鑄造,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它打破了統治階級專斷刑律、任意處置剝奪百姓權利的不合理局面。如孔子開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一樣,在開啟民智、喚醒人們自我意識,打破舊的政治格局、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具有歷史意義。

  荷塘上游的伊莊村是中國第一名相伊尹,從商都偃師回鄉到落溝祭掃母親的落腳點,屬伊尹文化園區。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如今的荷塘周圍成了人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有關部門在開發荷塘自然景觀的同時,切莫忘記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荷塘周圍應建立崇伯鯀殉難紀念地、雕塑大禹紀念碑、建中國普法教育紀念園,設中國第一名相生活園區等人文景觀,在人們休閒、娛樂的同時,學習弘揚祖國的根文化。

  文學漫談

  詞本就是古代的流行音樂。但是真的很流行麼,比如井水之處盡歌柳詞,可能是吧,聽楊雨講納蘭詞也說納蘭詞和柳詞一般也是人人歌誦,倒也是理解為傳播很廣而已。

  然而很多人讀的根本就不是詞作本身,古時候的教育能到那樣子的水平呢,又有多少人讀上書認上字呢,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讀,還歌,我那個親,古人還真厲害的。填詞應該要很懂音律才對,可是後來詞作成為一種文學樣式,詞作多了,譜曲的更少了,甚至有些已經不太合適譜曲了,納蘭時期,詞作早就成為文人的遊戲了,已經不再是那個風流的兩宋時期了。如果一首詞譜曲了,能唱或許能讓很多女流之輩知道的,因為歌這東西就算你不識字也能哼上幾句。看看現代,教育是上去了,填詞的少,喜歡詞的更少,有不少人說喜歡詞,哪裡是喜歡詞作本身呢,而是沽名釣譽而已,裝裝什麼文藝小青年,然後帶點什麼憂傷的氣質,喜歡的是一種生活模式,一種公子佳人的完美狀態而已,比如現在許多人年紀輕輕的姑娘們喜歡納蘭了不得,滿口哼哼的也就那幾句,納蘭是她們小心間的完美式樣,翩翩公子,有才,富貴,權勢,基本現在小姑娘們想要的他都有,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段很喜歡文學的時候,但是基本剛剛成年就忘記了,什麼文藝青年也不裝了,文藝不是你能裝出來的。

  時間,三分鐘的慷慨,喜不喜歡一看便知道,只是有人不想拆穿你而已。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的就是批評一些人,請問你賣的是文還是臉,不過文學主流還是堅持純文學的`陣地,文學還是純文學的,誰也別想亂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