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石城寫景散文

羊山石城寫景散文

  週日下午一點許,我從瓜瀝驅車十四公里,來到了位於紹興齊賢鎮的羊山石城。

  此山因有石酷似羊,並以此得名;又因險石環壁,貌若城郭,故叫石城。據史料記載,隋朝越國公楊素集民工採羊山之石築越州(今紹興);明清時期,羊山石又被大量開採,用於建造錢塘江海塘。經歷千年歲月,羊山早已今非夕容,留下了高低不一的峭壁危巖。如果說雲南石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話,那羊山就是人工無意間的作品了。

  沿著石林小路緩緩而行,一個個人工開採的石坑無言地訴說著當年的歷史。勤勞的古越人民為了抵禦敵人入侵和海潮沖刷,經歷上千年的陸續開採才形成了今天的羊山風貌。冬日的太陽暖洋洋的,似乎羊山石城也懶散得打不起精神迎接客人。由於景區還沒有大規模開發,名聲不彰,所以除了三三兩兩的本地居民外,整個景區遊人寥寥。山腳下,成片的蘆葦在低窪處,在石坑裡,在雜草間冒出來,充滿著一種野趣的美。

  穿過蘆葦叢,我看到兩窪水池。這是以前採石後,由於地勢低,雨水都積於此而形成的,據說常年都不會乾涸。圖片池邊的石壁如刀削般平滑,真不知前人是如何採石的,回去後真得問問度娘,以免自己太文盲了。

  離開水窪,拾級而上。放眼望去,四周危巖兀立,有的搖搖欲墜,有的薄如嬋翼,有的四周環繞,有的孤立一片,果真好像廢棄的古城。

  在一面猶如刀削的峭壁上,不知是苔蘚類植物,還是風化後石粉經雨淋日曬變色,還是本身就是這樣的紋理,只見一圈圈的花紋宛若地圖上的等高線,精彩極了。圖片山岩的形狀更加令人大開眼界,我站在石階上望去,不遠處的岩石酷似駱駝、青蛙和神秘的人面像,如此不可思議地彙集在同一幅畫面上。

  我正在欣賞這大自然的傑作,幾個孩子歡躍著從我眼前跑過去,似乎蜿蜒的小路前方有數不盡的稀奇在等待著他們。是草叢,是不肯冬眠的小動物,還是暖暖的冬陽?這小小的身影,這稚嫩的童音,頓時讓荒涼的山間充滿了生機。我不由得讚歎:童年真好!

  從孩子身上收回目光,我看到不遠處有一個石柱,頂上長著一棵小樹,是那麼神奇地斜插在石縫中。或許是某一天鳥兒偶然間遺落的一顆種子吧,在石縫中吸收了雨水,頑強地生根,頑強地發芽,頑強地穿破堅硬的.山岩……它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把生命留在那高高的地方。狂風中不折,雷電中不屈,乾旱中不枯,暴雨中不彎。在山巔,在離日月最近的地方,獨自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告別神奇的石柱,我往無人走過的高處攀爬。時光的力量是很大的,山脊上的石頭已經風化得成為沙粒,有時不得不手腳並用,才可以上去;下來的時候,有時只有一條薄薄的石片,我只得繫好相機,小心翼翼地抓著石塊突出的地方,恐怕一不小心就掉到幾丈深的大坑裡。

  從山坡上下來,眼前就是建造中的百佛園。多數已經完工,各種菩薩的塑像在石壁上栩栩如生,神態各異。雖沒有細數,但總也有一百多個。百佛園的建造在民間也頗有爭議,至於說是畫蛇添足的敗筆還是畫龍點睛的妙筆,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不知不覺,又消磨了一個下午。迎著漸墜的夕陽,我踏上了歸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