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立命散文

安身立命散文

  舊時候,年輕的一代如果離開家鄉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老人們往往會囑咐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個地方居住,安下身,然後有一份可以支撐自己呆下去的念想,這也就是所謂的安身立命了。新時代,人群的流動性大大超出以往,人們穿梭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地理學意義上的區域,而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區域。社會本身就是一種讓人難以從中抽絲剝繭的複雜抽象體,當人們從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流動到另一個陌生的社會中,需要的仍然是安身,只是並不僅僅侷限於找一個居所,身的意義從此也就不再單一的是生理學上的概念。

  這裡我們要談的“身”,是身份,身份對於整個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指一個人的身體分量,現在社會生活中則是暗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關係中所處的位置,包括:血脈關係,工作關係,服務關係等。當下,安身是還需要獲得一個身份,以向自己以及他人明確自己在社會關係中的位置。曾經有人形象地將社會比喻成一個洋蔥,從外向內分了很多層,大部分的人都在外層,極少數的人都在裡層,人們若是想往裡進一層是非常難的事情,若是沒有意外,這輩子也就是在外三層轉悠了,安身則是用來確定了你在洋蔥的第幾層,然後也就意味著你能有多寬的視野,多大的權利,多重的財富……

  俗話說“人要做好很難,做壞卻很簡單”,安身立命也是一樣。

  有的時候,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極力的想去擺脫現有的狀況,但是往往適得其反。大城市裡的高速建設讓我們可以習以為常地在大街上看見外鄉來的農民工,他們在社會的最底層,揹著農民工的社會化標籤,也就更談不上有什麼像樣的身份?但是他們又不願意被這個社會所拋棄,他們想竭盡的去跟上這個社會發展步伐,去模仿城市人的穿著和打扮?但是模仿終究會被物質財富所限制住,模仿的過程雖迅速,但是結果卻拙劣,在城裡人看來不過是更加凸顯他們標籤化的農民工身份,這樣貿然的模仿舉動會使代溝更重,隔閡更深。

  報紙上又出了頭條,“XX明星因涉毒被帶走”,這一喊可不得了,人們的眼睛彷彿就變成一張自帶掃描功能的電子識別器,頓時某明星彷彿每一寸皮膚的紋路都刻著字呢,流言和蜚語就這麼壓在當事人的身上,於是乎竟有了神奇的效果,身形都變了,身子矮了,腰彎了,姿態尷尬了,眼神落寞了,這是從上摔倒下的'後遺症,與此同時也可以宣佈已獲得了一張難看至極的身份證。

  社會身份是什麼?複雜一點說是階級分層的特定化表徵。

  通常我們的身份證上都會註明我們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還有家庭住址和籍貫,這一張小小的身份證就代表了我們在社會當中最顯而易見的身份資訊。然而身份所代表的不僅僅是這些表面上的資訊,身份在整個社會在發展當中應該擺在一個更為重要的地位。人類的群居習慣造就了群體裡的人際關係,不同關係的人有著不同的屬性,漫長的歲月變遷,權力的分化使得社會階層逐漸產生出來,中國傳統的道德倫理亦是如此,比如三從四德是對父權的維護,君臣之禮是對皇權的尊敬等。當今社會中獲得權力的往往站在更高一級,身份的獲得意味著獲取權力, 就像李佩甫在他的《生命冊》一書中所說的,由於他去省城的時間太晚,沒有來及辦理入職手續,所以什麼都沒有,沒有辦法去學校報到,也沒有辦法去旅館入住,因為他是個沒有身份的人!如今,多少人擠破了頭想獲得一個北上廣的戶籍,不外乎想獲得身份,一旦有了身份,就可以享受資源,獲得財富,也就可以決定你能仰視的那一部分以及你所俯視的那一部分。

  也可以簡單點說,那就是臉面。

  中國人活著講究“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臉面這東西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身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臉皮,這身份越被人仰視、越觸不可及,這皮也就越厚越結實,這也就越有臉面,出門辦事,都少不了這麼一說“賞個薄面”,薄面必然是自謙之詞,言外之意就是:“你瞧,我這樣身份的人都來託你辦事了,你還能不領我這個情分。”平時朋友若是聚會,第一次見面的人總是喜歡互相詢問在哪裡高就,如果聽到了有人是開公司的,於是乎飯局的熱點便會自動聚焦了,開玩笑喊個“總”也是不為過的,當事人也會自然地沉浸在這矚目的熱度下,酒過三巡,這承諾估計也是答應了滿桌子,喝多了也不用擔心自己回不了家,自然是會有人照料好的,為的不過是席上的那兩三句醉話。由此看來,臉是面子,身份才是裡子。

  社會身份的獲得途徑多樣,一種是客觀的,包括血緣、機會、天賦等,另一種則是主觀的,包括努力、墮落等。

  血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優勢。還記得電影《哈利波特》中的一句經典臺詞:“哈利可是一出生就出現在這所學校的名單裡了。”由此可見一個人的出身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哈利的父母都是有名的巫師,即便是聰明伶俐的赫敏恐怕也不會有這樣的設定,原因就在於她的父母都是麻瓜。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pure blood(純血)的概念常常被提及,血統純正的家族往往地位更顯赫,更尊貴,更有話語權,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也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獲得優待,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也是如此,皇帝的兒子必然是要繼承江山社稷的,一堵黃城牆便將皇家的血脈僅僅束住,血脈的紅色只能越來越純,容不得半點雜質,就算是平凡家裡的讀書人寒窗苦讀高中狀元,還是要在朝廷之上卑躬屈膝,俯首稱臣。人情社會的今天,人們所說的“拼爹”一族,“官二代”以及“富二代”的層出不窮正是說明了出身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也印證了一句老話“寒門難出貴子”。

  努力是一種後天修煉。社會上,除去血緣的因素外,可能也就沒幾個人能出生就已經預設般地進入上層階級,大多數人都是中層或者是底層階級,這些人可以透過努力來獲取新的身份。社會上從不缺乏這樣那樣的心靈雞湯,描述的主角常常有這樣的故事:主角的出身並不好,最後不肯安於現狀,透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重重苦難,最後終於獲得了成功。一個人要是想維持現狀,當然很容易,但是要突破現有的層級確實要費一番周折的,努力是必要的因素,也缺不了運氣和天賦,所以大部分努力的結果都只能有一個限度,努力並不能完全可能讓人進入到新的高階階層中去。流浪在異鄉的人兒,本身就是為了脫下這身舊衣裳,所以紮根在新土地上需要用努力換取認可,才能做到真正的安身立命。

  嚴重霧霾裡的霓虹打著噴嚏,呼吸節奏忽快忽慢,初入深夜裡的人群披著大衣,手心溫度忽冷忽熱。執念的結還沒有解,疲倦的人還沒有睡。致敬每一個都在尋找和樹立身份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