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不拘小節散文

大雅不拘小節散文

  初識王玉峰老師,源於《舜鄉》的復刊之後。每每看見這個人的文字,感覺與眾不同,文筆同山上山下的野草一樣長得隨意,大白話充滿字裡行間,讀個開頭覺得興趣不大,到了半截若有所悟,一口氣看完卻令人陷入沉思,叫人忍不住拍案。一連將《麥前》、《張魚》和《蒿說》三篇讀完,頓覺愛不釋手,心裡極是崇拜,私下裡已經全然作偶像對待了。很多時候注視《舜鄉》的封面就禁不住思忖:這個人是誰?才氣咋這樣好?

  沒過多久,終於有了一個驚訝的見面。那一次的作協會上,我如願見到了王玉峰老師。王主席介紹的時候,我一臉的詫異,原來是他!怎麼是他?

  對於他,我是熟悉的,儘管交集不深。只知道他在音樂上造詣頗深,還辦了一個音樂培訓班,然而獲知這樣全才卻是有點猝不及防。印象中的他常常不修邊幅,時常穿一身寬鬆的衣服,滿腦袋的頭髮捲曲如浪,只是現在夾雜了部分灰白。一張圓臉上鑲嵌了塌鼻子和細眯的眼睛,浮笑時時堆砌在上面。有幾次在街上和他不期而遇,卻看見他的腳步有些踉蹌,滿臉通紅,擦過身邊的時候聞到了濃烈的酒味,不消說,也是一個喜好杯中之物的人。

  某一個時段他可能在街上悠哉樂哉騎著一輛款式已經落伍的嘉陵摩托車在緩緩的搖盪,也可能開著一輛緊湊型的小車在手忙腳亂的倒車掉頭,更多時候你會看見他在街道上揹著手不緊不慢的溜達,也許會駐足一刻,隨即又離開。我無法猜測他此刻收集了什麼素材,然而,在他的作品裡,這些畫面會時不時的跳出來進入你的眼瞼。

  他是我的老鄉,一個村一個生產隊的。據說曾經是北漂一族,閱歷異常豐富。喜歡擺弄文字的他將長長的舊時光收集起來發酵醞釀,讓那些故事擠壓過濾,從筆尖的端頭裡滴瀝出一杯一盅饞人的佳釀。

  記得市文聯主席光臨,小醉之後齊齊被他邀請到家裡做客,我才見識了他長久沉醉於音樂的另外一面。

  微醺的眾人在客廳的沙發上擠著,中間的茶几上一壺沏好的茶在緩緩吐氣。主人拿來一支笛子,笑嘻嘻地說家裡的樂器都放在教室裡,就剩餘這隻笛子,權且讓它犒勞大家吧。言畢用毛巾拂拭了笛子全身,用舌頭舔舐了膜紙之後貼上,輕吹幾下試音,片刻,就悠悠的吹開來。

  那天我飲酒不多,在眾人屏息的隊伍裡靜靜地聆聽主人的神技。夏末的他穿著一件橫紋肥大的T恤,一條棉質的肥褲子,最要命的是腳上穿了一雙尺碼不小的塑膠拖鞋。換氣的一剎那,整個身子上升或者下沉,波浪狀的頭髮隨之顫動,肚皮上的橫紋線條撐展了又松塌,起伏不定。褐色的肥褲跟隨節奏晃動著,拖鞋裡的十個腳趾抓扣著鞋底。倒是那寬闊的胸膛挺得很直,甚至後傾,似乎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輸送那股丹田之氣。

  只是,觀眾都沒有去關注細節,他自己肯定也沒有,也許這本不該去關注。一曲吹罷,眾人都痴呆了,寧久,才不約而同的鼓掌、叫好。

  我想,在欣賞的時候,深厚的功底和靈巧的技藝才是你真正需要關乎的,至於舞臺上的絢麗燈光和得體華麗的服裝,純粹是附加的裝潢。大雅,不拘小節也罷。

  同意本協議

  這裡說的“同意本協議”不是一種範文格式,而是一個人,是一個網路中的一個註冊名。

  同意本協議有三個名字,一個是他的戶口本姓名,一個是他的網路註冊名,一個是他的暱稱“了”。

  第一次在網路裡碰到這個名字,我感覺是相當迷惑,暗想這是明顯的居高臨下官方語言口吻啊,難道背景浩大?何以叫得人名?半天不得要領,因為不熟悉也不敢冒失的去問他。後來聯絡上了,看見這個“了”字暱稱,心裡更是茫然,除非隱居深山修煉或者是得道高僧才會如此叫法,既然身處凡塵不該有此名字的,莫非此人不食煙火?心想人名如此怪異,其人怕是同樣另類,雖是急切欲知根源,但還是假裝矜持般等待機會弄個明白。

  及至後來混得爛熟,卻逐漸隱下了這個好奇心,或許是想慢慢了解透徹,因為他這個人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一直是走馬燈的轉換著,你始終無法將他定格。

  我們這個圈子都是酒仙杜甫的弟子。打住,別想歪了,僅僅是喜歡飲酒,不談文學。五六個人時常聚集一起推杯換盞,酩酊大醉是家常便飯,誰也不服就扶牆的次數隨著日月見長。提起喝酒吧友很多人勸告最好少量免得出醜,同意本協議驚人之語到:喝酒不醉有嘛意思?酒是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糧食釀成的,不喝是暴殄天物!

  繼而抬起朦朧的雙眼問我們:你們說是也不是?同意的點贊!

  結局令人捧腹,他幾次醉酒回家掉進排水溝。

  一次酒後聊天,知道一些他的往事,他說小時候最怕上學讀書,常常是揹著書包到學校,回家的時候腦袋已經被老師敲得疙瘩滿滿,時間長了索性逃課。上學的時候跟隨小朋友一起去,半道卻獨闢捷徑,繞道打麥場自個玩耍一晌,約莫到了下課放學時間,重新跟隨同學一起回家。很久之後家長知道了,於是平添一頓斥責。聞聽之後大家唏噓,眼淚汪汪。

  學歷與智商無關,儘管他很多字不認識,儘管很多成語叫不出來而忐忑,但是這並不影響到他在網路的縱橫馳騁。五筆不行,拼音不行,搜狗成為他的最愛,他的鍵盤輸入法只有搜狗,憑藉腦海深處的記憶用首個拼音打出文字,真是難為他了。他的見解常常有獨到之處,中肯而不偏激, 宏觀性很強,大局掌握得恰到火候,這不能不令人驚訝。我是愛較真的人,相當能夠抬槓的,但是很多次無法說服他。不得已,只有提高嗓門音量了。每到此時,他抬眼望望我,再也不繼續下去,只是眼角處,留有一絲輕蔑。

  有時候他說:你不同意我的觀點,我們無法達成協議,不默契。我剜他一眼。

  同意本協議經營一個水廠,是桶裝飲用水的灌裝,但僅僅幹了兩三年。因為期間修路運輸無法暢通,所以賺錢相當微弱。來年道路暢通的時候因為上面通知集體換pc材質桶,需要大批資金。在籌款無望的情況下,變賣了水廠改作一個水店銷售,算起來一桶水獲利塊兒八毛,倒是悠閒,賺個自在。

  雖然店裡有送水工,有時候還是忙不過來。這時候他和工人一樣騎上摩托栽滿水桶送上門去,個別的需要送到六七樓,遇到停電,也是一層一層的爬上去,遇上需要搭手幫忙的,從不借故推辭,亦不會增加費用。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我想讓大家聽一聽。一次送水到某個工地,工人數量挺龐大,夏天時節需要飲用水的數量也是頗為客觀。工地有個看大門的給他詢問價格,他說五塊。看大門的於是和他搭訕,市場上門送水價格都是六塊,你為何五塊?他說都是出門打工的,掙錢不容易,我也是盡心而已,少賺就少賺點,順便捎幾桶無妨。

  看大門的就有想法了,他說,這樣吧,你送我五塊,我給他們六塊,你送來我照顧銷售,和市場的價格一樣,我們也不違法市場規則,我們雙贏好不好?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早就同意了,好事啊!偏偏他不。

  那個人問他為啥?他說我是為工人省錢的,你不是,對於你的想法我不認可。看大門的於是拒絕他這個牌子的水進入,他衝那人笑笑,轉身走了。

  我聽了這個事情問他為什麼,他說沒啥。我窮追不捨他就煩我了:你不認識我“同意本協議”了?你是想沒完沒了啊還是想一了百了?

  我怔怔的看著他,尋思這蹦出來的一串“了”字,不知道該說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