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總結的範文

關於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總結的範文

  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總結

  “愛國守法”主要是規範公民與國家的關係,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總結。對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愛國是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後八十年的歷史,中國由一個災難深重的國家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強國。要在這個基礎上,認識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從而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守法”是“愛國”規範的延伸,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有序的發展過程,個人行為要遵循國家的法制法規。這也是規範公民與國家關係的主要形式,在高校要特別強調和教育大學生把“守法”作為個人對國家的道德責任的“底線”,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首先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大學生。學校一方面要嚴格校紀校規,使大學生在校內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學生自覺抵制校園內外的一些不良風氣,尤其是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抄襲、作弊等現象,潔身自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

  “明禮誠信”主要是規範公共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行為。大學生沒有真正的進入社會,雖然懂得一些基本的禮貌,但還是缺乏應有的社交禮儀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校內進行必要的.文明禮貌教育,既能幫助他們懂得在公共場合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又能提高他們個人的社交能力。“誠信”主要是規範公共關係中的道德行為,是對“明禮”規範的進一步深化和昇華。很多人認為社會轉軌時期自然會出現信用危機,甚至把市場經濟與信用滑坡混為一談,其實市場經濟的前提是信用經濟,“誠信”是規範和完善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現在社會上的信用危機也開始侵入校園,大學生中不守信用,不重承諾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大學生個人至上,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惜犧牲學校和他人的利益。所以,要讓大學生成為守信用、重良知的人,必須進行信用教育,這是學會做人的一個基本道理。我國曆來十分重視立身處世之道,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早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格修養模式。

  “團結友善”主要是規範公民與公民之間的道德關係,強調公民之間的親和力,。現代的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強調個性,好勝心強,所以大學生之間的競爭也非常厲害,很容易造成好、中、差學生的分化現象,這使學生間的交往有了一定的障礙,也是大學生普遍缺乏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大學生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適當地讓他們學一些與人相處的技巧,有利於加強同學間的親善關係,增加與人相處的親和力。

  “勤儉自強”主要是對公民個人提出來的道德要求。現代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好,依賴性較強,個人意識比較強,於是就出現了“勤儉”不足,“自強、自立”意識不足的人格特徵,所以,在學校裡要培養大學生的自立意識,學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鼓勵他們參加勤工儉學,讓他們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的艱辛,在這基礎上培養“勤儉自強”的道德素質。

  “奉獻敬業”主要是規範公民與職業的道德關係。對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敬業”就是努力學習,透過學習不斷地瞭解世界,瞭解他人,更加深刻地瞭解自己,審視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成為符合時代精神的成功的人;“奉獻”主要是規範個人與學校、個人與社會的道德關係,並引申出大學生對待他人的道德責任。學校可以在校內外設立一系列學生實踐基地,組織義工活動、志願者活動、參觀、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在奉獻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高校德育要有成效,《綱要》的道德規範在高校德育中要有其側重點,針對大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要重視大學生道德的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把對大學生的道德要求落實到具體的行為規範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