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文集讀後感

胡適文集讀後感

  導語:胡適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也是一名有影響力的人,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胡適文集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胡適文集讀後感【1】

  哲人說,母愛是最無私、最珍貴的愛!

  詩人說,母愛是最動人、最偉大的愛!

  筆者說,母愛是最勇敢、最無畏的愛!

  在胡適的《我的母親》中,他的母親從小就變成了寡婦,不僅要管教自己的兒子,還要照管他那死去的丈夫所留下來的,自己還要大的“孩子”。

  在這重重的困難、勞累,痛苦中母親仍然讓胡適從她的身上,學到了她的寬容,她的善良,她的堅強,她的剛氣。

  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母親。

  她和所有的母親一樣,不僅給予我偉大的生命,還付出了她所剩下的所有時間與精力。

  我,在他那無微不至但又默默無聲的關心下快速的成長。

  她和胡適的母親一樣,對我十分的嚴厲,她在別人面前是一位偉大的醫生,她顯得那麼堅強,一切事情不管有多大困難,她也能很好的完整。

  但是,她對於我,卻顯得那麼軟弱。

  記得,一次爺爺做手術,住院了,我們一起去看望他。

  爺爺得的是一種會傳給下一代的眼病,這種眼病很可能會在年近花甲的時候雙目失明。

  在看望的同時,也陪同這爺爺去檢查眼睛。

  “醫生,也給我的`女兒也檢查一下吧?他爺爺這個病會傳染,不知她的眼睛會不會有這種玻”母親對醫生說。

  “快,過來,你也讓醫生來看看!”母親帶著奇怪的微笑把我拉向了醫生,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微笑呢?好像隱藏著極大的不情願,和極大的焦急與擔心。

  我把頭移到了機器前,一束微弱的光毫無阻擋的攝入了我的眼睛,使我感到特別刺眼,我不斷的把自己的目光從那光上移開,這使的醫生不斷的提醒我:“盯著這束光看。”這時我突然感覺的了一種奇怪的安靜。

  你們肯定會問,醫生這麼嘮叨,怎麼還會安靜呢?不,是因為母親,她一句話也沒說。

  要是在平時,她早就插嘴了,為什麼呢?我向母親瞥了一眼,發現母親像木頭一般站在旁邊,她的神情顯示出很不安,彷彿頭頂上有一塊被細線綁住的大石頭,一動就會掉下來。

  終於檢查完畢了,母親急急忙忙走向前問:“怎麼樣醫生?她的眼睛不會有事吧?”

  “當然沒事,僅僅是有點近視罷了!”

  “那就好!”母親異常輕鬆的說。

  走出醫院,母親竟對我說:“從你剛出生起,我就開始擔心你有和你爺爺一樣的病,但是我一直都不敢帶你去看,你知道嗎,剛才媽媽就好像站在法庭上等待判刑一樣,不過,幸好現在是無罪釋放。”

  我驚奇極了,沒有想到母親竟如此為我擔心。

  接著母親踮起腳尖撫摸我的腦袋,我都已經比他高了。

  我拉過母親的手,那雙圓潤有力的手,那雙為我洗過無數尿布的手,那雙為我做了很多可口飯菜的手,早已失去了光澤,佈滿溝溝壑壑的道道裂痕。

  我們的手握在一起我能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傳遞給我,我的手是飽滿的青春的充滿活力的手。

  看母親的手,我知道我是她生命和希望的延續……

  我纏綿的情思在這偉大的愛中不斷的盤旋,這使我感到了無比的幸福,美好!

  胡適文集讀後感【2】

  讀羅志田新版胡適傳,上載胡適初到美國留學時,享受的是美國歸還的庚款補貼,數額不菲,除接濟家中外,甚至還僱了一個傭人。

  胡適常對人言,吾等留學生,在外代表炎黃子孫,不可只圖省錢,而須處處注意吾等形象,免為西人歧視也!自己留學在外,對胡適當年此言有直接的體會。

  身邊的一些中國學生,千方百計地省錢,自己衣食節省無可厚非,但尋機貪圖小便宜,遭外人背後議論,實在令人為之汗顏!我是農村裡走出來的孩子,當然不會揮金如土,但因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一定要求,而且相信千金散盡還復來,決志不做金錢的奴隸,所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只求稱心,不圖省錢,由此雖落下個“懂得享受”的惡名,也不以為意。

  但即便是如我這般消費,每個月的獎學金還是能頗有結餘,而一些中國學生想著靠省下的獎學金將來買房買車,實在令人不解。

  且不說現在房價已漲,省下的錢實在杯水車薪,買不了幾平米,就算高瞻遠矚,未雨綢繆,也應該是在學業上用功,將來謀個好差使,拿高工資,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胡適當年回國到北大任教的時候,也沒聽說兜裡帶了多少錢回來啊。

  活著應該享受每一天,年輕的時光更是彌足珍貴,為了三十歲之後的事情,虧待自己大好的年華不說,還養成個小器愛佔便宜的毛病,甚至於有失國人臉面。

  兩相衡量,實在覺得不值。

  胡適被後人譽為一代大儒,社會導師,大學問家,學貫中西,但其實他的國學功底一部分是在出國前奠定的,另一部分則是回北大後“補課”的。

  在美國的幾年,據羅織田推測,可能並沒有認真讀多少書。

  先是在康奈爾,書沒讀好,倒是成了校內小有名氣的演說家。

  後來轉學到哥大,應酬不減反增,平均每天要寫好幾封信。

  記得以前讀胡適的留學日記,他常自責不安心讀書,朋友來信中也常勸他好好讀書。

  說胡適在美國沒有讀書自然不可能,但從日記中按圖索驥,其這一時期所讀之書,要是比起陳寅恪吳宓等來,就顯得黯然了。

  胡適日記中記載其與友人打牌、喝酒,動輒半天,多不甚舉。

  如此留學之胡適,後來竟能得享大名,成為引領時代潮流之人物,雖有時勢造英雄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胡適本身聰慧過人,又早懷做“社會之導師”之宏志,為此亦做了相當的準備。

  胡適讀書博雜而不精,自己亦承認此為生平大過,但要成為一代之精神導師,必須是個通達之才,而不能只是一個專功之家,而胡適於專業學習之外尤關注現實政治,實為其歸國後呼風喚雨奠定了基礎,這些又是陳寅恪吳宓等所不及的。

  讀至此,不禁想,“浪子回頭金不換”,胡適雖在美國虛度了些時日,但後程發力,終成名山大業。

  但當年,中國雖處內憂外患之中,沒拿學位的胡適尚可回北大任教,既而掀起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運動,且在其後的歲月中縱橫議論,針砭時弊,還差點參選了總統,其一生可謂傳奇而多彩。

  試想今日回國之留學生,雖有絕世之才幹雲之志如胡適當年者,安得成就如彼之洪業乎?思之不禁 “西北望長安”,一聲嘆息爾。

  胡適文集讀後感【3】

  借胡適的文集的時候,是因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頭人。

  所以我想看看先驅是如何寫文章的。

  看胡適的文集的時候,我還真的不曾留意那些曾經扣在他頭上的無數的光環。

  “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治學嚴謹是我對他的一個最初的印象。

  “賣藥遊方二十年,人間浪說小神仙。於今迴向人間去,洗淨蓬萊再上天。”這是他四十七歲生日的自嘲。

  胡適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他的一生珍視思想甚於世俗聲譽。

  他的眼中,人要自由,要解放自己。

  心中怎麼想,手上的筆就怎麼寫,發自內心即可,並不需要把讀者捧來捧去。

  所以在他的文章中,我睜著雙眼看不到意境,就像在聊天室裡你一句我一句的感覺。

  因為他並不刻意加工文字,雖無三分美,卻有七分真。

  “月光下的老槐樹,落英繽紛的秋山,柳岸花堤,青山處處,綠水長流……”以上是我加工的,在胡適的文章下,不會有如此美好的意境,但又確確實實是他所寫。

  畢竟現實在眼裡,浪漫在心中。

  呵呵,不知道胡適先生寫那些文章的時候,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

  如果要我說出對胡適先生的感覺,我想他應該是一名“文壇的守望者”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