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名人不是一夜成名,包含很多成與敗,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傾聽一些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吧

  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之成龍

  成龍是香港著名演員,有一身好武藝。

  說起成龍是怎麼學武的,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成龍6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他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但成龍天性頑皮好動,經常逃學,帶領一幫小夥伴上樹、爬牆、做遊戲,結果,第一個學期的期末就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勒令他留級。

  成龍的父親很生氣。他有個朋友開了一個武術訓練班,那裡的孩子訓練很刻苦,父親就帶成龍去那兒受教育。到了那兒,父親正和朋友說話,一個正在練倒立的孩子突然“咕咚”一聲倒在地上,朋友立即走到那孩子面前,手中的小鞭子清脆地落在孩子的胳膊上,那個孩子馬上又以頭支地,恢復成倒立姿勢。

  看到這個場面,父親想趁機教育成龍要認真讀書,沒想到成龍抱住了父親的腿懇求道:“我也要練武,剃光頭!”父親一聽哭笑不得,只好問他:“你不怕苦?”“不怕!”成龍很乾脆地回答。“你不怕師傅打?”“不怕!”成龍堅決地說。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計劃落空了,父親只好帶著成龍回家了。

  從此,成龍一心想學武,堅決不肯再去學校,父母只好答應讓成龍去練一段時間試試,如果不行,就回來好好讀書。這樣,成龍終於得到了練武的機會,後來練成了一身好武功。

  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之李連杰

  李連杰小時候不是因為過於淘氣所以才被送去學習武術,其實那時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調皮是從後來開始的。

  李連杰的家庭成員有母親、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他是最小的一個。父親在他兩歲時就去世了,由於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親從不讓他下河游泳或騎腳踏車。任何冒險活動,哪怕只帶有一點點危險都是被禁止參與的。8歲時李連杰才開始上學,不知為什麼老師總是很喜歡他,也許是因為他太聽話了吧,老師選他當體育班長,職責是帶領一到六年級的同學做課間操。因為李連杰天生五音不全,唱歌老跑調。每次到了音樂課期末考試時,每個學生都必須單獨唱一首歌。當老師最後叫到他的名字時,他站了起來。“李連杰,你今天嗓子痛,是嗎?那麼你可以不參加考試了。坐下,100分。”老師就是這樣善解人意地照顧他。

  練武源於巧合

  李連杰從1971年夏天開始習武,那時暑假放一個月的假,家長不希望無所事事的孩子們在街上亂逛,於是把他們送進現在的北京體育學院暑假學習班,糊里糊塗地,李連杰就被分在武術班。當9月份學校開學後,包括李連杰在內的20多個人卻被通知每天下午放學後繼續回到這裡接著訓練,其中李連杰是唯一一名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新鮮感過去了訓練變得越來越苦,3個月的訓練後,又有一部分人退出了訓練,20個人中只剩下4個人。一年過去了,9歲的李連杰準備參加平生第一次比賽,實際上,這是“大革命”以來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武術比賽。這次比賽既不是政府舉辦的也沒有獎金,唯一的獎品就是:最棒的表演者會被公認為“優勝者”。然而,參加這次比賽的選手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武術精英。比賽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這是李連杰第一次離開家,平生第一次離開北京。離家的那天早晨,李連杰的母親開始哭起來,但最後他還是去了濟南,最後贏得了比賽的冠軍。

  在總理面前表演

  回到北京後,李連杰突然接到通知,從現在開始,他每天只用上半天學。可是增強訓練強度是有原因的,中國那時需要舉辦一個重要的外交賽事-泛亞非拉美乒乓球錦標賽,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賽事,國家要邀請一些國外選手前來參賽,這是一次文化交流和外交的重要時機。組織者計劃在開幕式上表演一些節目,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在外國友人的面前,其中包括京戲、舞蹈,當然也少不了武術表演。武術團計劃表演5個節目,李連杰參加其中的3個。訓練是無法想像的累,為了使表演完美無缺,他們先後進行了12次彩排,每次都有高層領導來對錶演進行評估。真正登臺表演的時刻到來了,他們的表演非常出色,領導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因為他們就是想出錯也錯不了,實在是練得太熟了!後來國家總理周總理接見了他們,李連杰回憶說:“可以想像國家總理親自接見並且稱讚你的表演,那是怎樣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更是終身難忘。”

  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之盧拉

  2002年10月27日,盧拉當選為巴西第四十任總統。這位工人出身的勞工黨候選人,3歲在街上擦皮鞋、12歲到洗染店當學徒、14歲進廠做工,只讀過5年小學。在21世紀,能以如此卑微的身份登上總統寶座,是非常罕見的。

  前不久,盧拉總統前往一個名叫卡巴的小鎮視察。該鎮的小學請他帶領學生上一節早讀課,盧拉總統欣然同意。

  盧拉總統領讀的是一篇題為《我的第一任老師》的課文。讀完後,一位同學怯怯地問了這麼一個問題:“大鬍子總統,您的第一任老師是誰?

  盧拉總統深思了片刻,在課堂上簡短地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也是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我放學回家,在準備開門的時候,鑰匙找不到了。當時我的爸爸在貝倫碼頭,媽媽去了一個叫蒂若卡的地方,他們星期天才能回來。怎麼辦呢?於是我轉到房子的後面,想從窗戶裡爬進去,可是窗子是從裡面關死的,不砸壞玻璃就無法進去。就在我準備爬上房頂從天窗裡跳進去的時候,鄰居博爾巴先生看到了我。“你想幹什麼,小夥子?”他問。

  “我的鑰匙丟了,我無法從門裡進去了。”我說。

  “你就不能想點辦法嗎?”他說。

  “我已經想盡了所有的辦法。”我回答。“不會吧?”他說,“你沒有想盡所有的辦法,至少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著,他從口袋裡掏出鑰匙,把門給打開了。當時,我一下愣住了。原來,我媽媽在他家留了一把我家的鑰匙。

  你如果問我,誰是我的第一任老師?我認為是博爾巴先生。

  盧拉總統和同學們告別了,這個故事從此也就傳開了。當這個故事傳遍整個世界時,也許不會再有人對一個只有小學文化但善於以生活為師的人當選為總統感到驚奇。

  當代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之莫言

  莫言只是小學畢業,沒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的曾被拿到了中學生的課堂裡宣讀,作為一種學習的範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記得第一次引起老師注意的作文,寫的是一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學校籃球比賽。每逢“五一”,小學裡就舉行體育盛會,有乒乓球、標槍、跳高、賽跑。寫作文的時候,同學大部分都是走馬觀花,流水賬一樣把各種運動專案都寫一遍。他另闢蹊徑,別的比賽一筆帶過,把絕大部分筆墨專門寫籃球比賽,寫怎樣搶球,怎樣運球,怎樣投籃,受到了老師讚揚,當作範文全班宣讀。

  莫言受了表揚,一下子興趣就上來了,天天盼著上語文課,因為那是他出風頭的時候。後來,他經常在作文中虛構故事,而他的小學作文還被拿到中學裡宣讀,給中學生當範文。他回憶說,自己文學的開竅比別人多了一份覺悟,那就是對“虛構”的重視。

  小時候推10圈磨才準看1頁書

  莫言嗜好讀書,小時候冒著家長懲罰的風險讀書,甚至出力推磨換書看,推10圈磨才能獲准看1頁書。在訪談時,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倩問:“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頁書嗎?”莫言大聲說:“我願意人家不願意啊!”

  莫言仍然記得讀《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書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須還書。怎麼辦,他跑到一個草垛上躲了起來,放羊這個“本職”工作被放到了一邊,羊兒餓的咩咩叫,他讀得忘乎一切,氣得母親要打他。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莫言讀遍了周邊10多個村莊的書籍。一天之內讀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記憶清晰,還記得書中的一些段落。回想以前,已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憶都變成了我寶貴的資源。”

  你們用眼睛看書時我在用耳朵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授獎詞的關鍵詞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現實主義”。其實,這種薰陶從莫言的幼年就開始了。拿他的話說是:恐怖故事聽多了,經常感到恐懼,嚇得割草都割不著。可是,越恐怖越想聽,越想聽越恐怖。

  漫長冬天,無以為樂,他就在村子裡、炕頭上聽恐怖故事,聽多了自己都亂尋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人在橋頭走路,聽到背後有人嘿嘿笑,可是回頭又沒有人。自己亂尋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門口,彷彿看到遠處田野裡有一個橘黃色的球,被兩隻狐狸拋來拋去。

  當然,還有很多土匪豪傑的故事。這些民間故事、傳說,最後都成了莫言創作的素材。一位幼時夥伴說:“咱小時候聽到的那點兒事兒,都上你的書裡去了!”在與同行交流時,莫言曾驕傲地說:“你們在用眼睛看書時,我是在用耳朵閱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