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關於歷史人物的說理性作文

性格決定命運關於歷史人物的說理性作文

  在中國文學史上,建安文學以其嶄新而爽朗的風格備受後世關注。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為代表,各位作家成就非凡,各領風騷。其中最負盛名者莫如曹植。曹植,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累封為陳王,諡為“忍”,世稱陳思王。曹植文學才華在其兄曹丕之上,政治才幹卻比不上,加上性格的率性純真,導致在政治鬥爭的失敗,開始其後生的顛沛生活,報國無門,鬱鬱而終,可以說,是他“不自雕勵、任性而行”的性格釀成了他的悲劇。

  曹植生於漢獻帝初平年間,時值天下大亂,植自幼隨父轉徙于軍旅,如其自言是“生乎亂,長乎軍”。他親歷戰亂,接觸了廣闊的社會現實,為其創作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素材。建安年間,曹操逐漸統一了中原,他網羅了不少文學之士,為文學的發展提供方便。曹植在這種文學氛圍中極大地發展了自己的文學才能。以建安為界,他的創作分前後期,前期寬閒安逸,後期抒寫個人的不幸遭遇。這完全與其性格分不開的。

  曹植曾是一富貴公子,過著鬥雞走馬、宴飲無暇的糜爛生活。《鬥雞篇》裡說:“長宴坐戲客,鬥雞觀閒房。”可以說是整日無所事事。《名都篇》有:“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不過他並沒有完全沉迷在這種整日鬥雞走馬的把戲裡,前期有些詩篇可看出積極進取之精神,如《白馬篇》描寫渴望征戰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精神。有些則有慷慨之氣,如《贈丁儀》。雅好慷慨為當時建安風氣,不獨曹植有。這與當時天下大亂人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多而快,慷慨豪邁的情緒四溢,加之曹操這個活樣板的榜樣力量,時人渴創一番事業。這也是曹植念念不忘去上表自試,望能一展政治抱負的原因之一。

  建安前期,曹植因才幹與文學造詣的不凡得到曹操的寵愛。當銅雀臺建成時,曹操讓各子作賦,“植援筆立成”,一下子引起曹操的注意,“異之”。“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曹操因此想立曹植為繼承人,認為他是“最可定大事”,對他寄以很高的期望。本來,如果按此照樣發展,他會接替曹操之位。但是,偏偏他的詩人的純真率性慢慢為曹操所看不慣,失掉了寵愛,並招來曹丕對他的猜忌。

  曹操愛惜文才,這從他網羅各文人學士於府中和到大漠去贖回蔡文姬可看出來。但是,作為政治家、軍事家,他更看重政治品質。他不願意他辛苦一生的江山拱手讓人。他逐漸發現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等壞毛病。作為詩人,曹植的做法和性格無可厚非,常人會認為此乃詩人之特殊。但作為政治家的'繼承者,太不穩重,易授人話柄,難以服眾。

  有以上的缺點,在曹操眼中已失掉資本,即使沒有曹丕的“以術相傾”,抬高自己,貶低曹植,曹操也不會考慮把王位傳給曹植。加上善於機心的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收買人心,致使宮人左右紛紛為他說好話。曹操逐漸把天平傾向曹丕也是必然的。曹丕這一手段後來為隋煬帝所效仿,同樣是鋪平了通往皇座之道路。不同的是楊勇終於沒能逃出生天,曹植則保全了性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