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通用18篇)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通用1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通用1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

  讀了《蟬和螞蟻的寓言》我深受感動,蟬的精神是多麼可貴呀!

  文中的蟬總是在炎炎夏日,高聲唱歌,唱的又累又渴時便去螞蟻那裡討水和飯。吝嗇的螞蟻不但不借,而且還在蟬身上亂撕亂扯,可是蟬並沒有發火,而是忍受螞蟻們對它的欺辱。蟬是多麼的大度與和藹呀!每次去螞蟻那裡討飯,它都要受到欺負,但它總是一言不發,忍受著……

  平時在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學習蟬為人處事大度、寬容、和藹的精神!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2

  《螞蟻和蟬》是古代寓言文學家伊索的作品,說的是螞蟻在夏天的時候就開始為儲備過冬的糧食而辛勤勞動,而蟬,只顧玩樂唱歌,任憑時間流逝,結果冬天來到後要向螞蟻乞求幫助。

  重讀這篇短小的寓言,感受當然與兒時不一樣。

  小時候,我們想到的,往往只是讚揚螞蟻的勤勞,嘲笑蟬的懶惰和只知玩樂驚醒自己必須要象螞蟻般勤奮學習,為將來打好基礎,不可象蟬那樣空耗光陰,也就是所謂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在經歷了各種人生的風雨後,見多了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卻在人生的冬天或風暴不期而至時手足無措的人們,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象螞蟻那樣,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在生活中未雨綢繆、積穀防饑。

  伊索,從不起眼的小事中,見微知著地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確實不愧是人類的智者。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3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看的話,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有一隻蟬,它夏天忙著唱歌,秋天忙著跳舞,一點也不準備過冬的糧食。而勤勞的螞蟻兄弟們已經準備了許多好吃的。

  一轉眼,秋天過去了,大雪蓋到大地上,那隻蟬被凍得瑟瑟發抖,餓得肚子“咕咕”直叫。而螞蟻津津有味地吃著他們秋天準備地糧食。

  於是,蟬去問螞蟻討吃的。看著蟬狼吞虎嚥地吃著,螞蟻說:“如果你在夏天唱歌,秋天跳舞,冬天也只能餓得發抖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我們不能像蟬一樣,整天吃喝玩樂,不準備糧食,到冬天向別人討吃的;要像螞蟻一樣,勤奮勞動,冬天才不會餓肚子。現在我們應該勤奮學習,長大才有一番作為,才能開創一份大事業。讓我們記住這句古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4

  《伊索寓言》透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真理。這就是我喜歡《伊索寓言》的原因。正因為這樣《伊索寓言》令我愛不釋手,看了幾遍都不會覺得厭煩。

  我喜歡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例如:《獅子和狐狸》狐狸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回答:“然而是獅子!”雖然這則寓言很簡短,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事物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內涵。又如:《螞蟻和蟬》這篇小寓言透過螞蟻和蟬生動的對話,來告訴我們:人不應該是懶惰的,我們不能打沒有準備的仗,否則後果會很嚴重。就像農民伯伯,他們為了秋天的收穫,在春天耕耘,以便能夠在秋天得到美好的收穫,度過安逸的冬天。我們也要像寓言中的螞蟻那樣,而不能像那隻蟬一樣荒廢大好的學習時光。像螞蟻那樣做一個有遠見的人,做一個勤奮的人。

  《伊索寓言》可以培養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讓我懂得了許多真理。懂得平凡的小事裡飽含著一個個大道理!讓我們從故事中領悟道理,懂得什麼才是“真善美”!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5

  “夏天,蟬喜歡在枝頭上唱歌;而螞蟻則喜歡在辛苦準備過冬的糧食。冬天,蟬上門來乞討,螞蟻說:‘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從此蟬是一個乞討為生的小人;螞蟻是一個勤勞吃苦的好人。可法布林先生的《昆蟲記》中的第五卷中的一個篇文章《蟬和螞蟻的寓言》說法迥然不同。

  在書中專靠趁火打劫,絲毫不講客氣的乞討者,是螞蟻;心靈手巧,樂於與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蟬。蟬,一種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氣多麼炎熱,它都會叫個不停。它渴了,就在痛飲樹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與音樂間。而螞蟻卻在趁火打劫,卻在蟬身下偷取甜汁,把偉大的鑿井者趕走,雖然甜汁很少,但螞蟻認為喝一口足矣,因為下次還有機會。一等到蟬死了,從樹上掉下來,搬屍者就會把它搬進洞裡。是啊,螞蟻是在準備食物,可那儘量幫助它渡過夏日的蟬!面無表情的碎屍者就是“勤勞”的螞蟻。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判斷一件事情要從多角度考慮,既要看見它的對,也要看到它的錯,說像麻雀雖然是吃莊稼的,但它也是捕蟲高手,狼雖然是吃鹿的,但是一但自然界失去平衡,狼就會消失,鹿就會太多,森林植被就會減少;貓雖然是捕鼠能手,但它也傳播疾病;毒藥雖然可以消滅老鼠,但它也會要了鷹和蛇的命……這種例子不可計數,導致這種悲劇發生的原因就是人們只看見眼前的利益,看不見日後的結果,結果不能決定一切,不能用一件事,一個結果就給一個事物定性。其實,蟬是愛賣弄喉嚨,但它也不是懶惰;螞蟻並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合理的利用。所以說,思考一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入手,不然怎麼會有“三思而後行”這個成語呢?

  曾子曰的:“吾曰三省吾身。”是啊,我們只指責別人的不對,而我們自己呢!是不是多次反省自己?不僅要多次反省自己,還要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只反省不夠,還要要找到問題和原因,才可以及時的改正。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們在幹一件事時要多思考,不僅要看眼前,還要要想日後,不僅看好處,還要看壞處。把“三思而後行”當作你和我的座右銘,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三思”的價值!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6

  在假期中,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從中獲得很多有益的道理。《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本書透過簡單明瞭的故事教會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狼和小羊》這一則寓言中講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來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結果不說了,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等等。《伊索寓言》,來自於民間,所以對社會地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

  每一篇故事都有不同的道理,如:《狐狸和山羊》透過狐狸和山羊之間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輕易的幫助別人;《螞蟻和蟬》告訴我們好逸惡勞的人的結局往往是可悲的,我們不能像蟬一樣,整天吃喝玩樂,到冬天只能向別人要吃。《烏龜和老鷹》告訴我們任何食物都有規律性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如今,伊索寓言已經成為西方語言文學的範本,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透過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諷刺和批判啟示和教訓,教會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7

  這是一篇美麗的文章,我很喜歡。寫了作者對一位寓言家忿忿不滿,並幫受到他詆譭的蟬恢復名譽的故事,很吸引人。

  此文主要講了:寓言家對現實毫不關心,只是因循傳統而毀壞了蟬的名聲。作者告訴我們:並不是蟬向螞蟻去討吃的,蟬這美麗的生物不會吃穀粒,它知足常樂,並不像螞蟻那樣貪婪、自私自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其他弱小的昆蟲奄奄一息,但蟬雖不是昆蟲之王卻不為此煩惱!

  蟬,有著天生的優勢。熱了,就用那“吸管”插進“樹酒窖”中暢飲著。可好景不長,其他昆蟲聞風而來,其中最不肯罷休的就是螞蟻!它們糾纏著蟬,靠武力來征服,而蟬卻善良地讓給它們。蟬死了,螞蟻還將它五馬分屍,做自己的美食,太貪婪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是喜憂參半!螞蟻們十分貪婪,令人厭惡,它們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向蟬求救,可卻見利忘義。讓我想起了《九色鹿》中的調達,為了一點小利益,忘恩負義,是卑鄙小人。我們在生活中要知恩圖報,我們要樂於幫助別人,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一個人的幸福也不是真正的幸福;眾人的快樂才算是真正的快樂,眾人的幸福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假如你靠自己的力量讓他人微笑,或者你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手幫一把,那麼你的心底也會很溫暖很快樂,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我喜歡蟬用歌聲給人們預告夏天的到來,給夏天增添無限生趣;我欣賞蟬在危機時,靠機智獲得“果實”;我讚美蟬,用善良編織生命!

  另外,我對作者說蟬的歌聲會打擾到自己感到不滿。為什麼我在喧雜的環境中就能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呢?這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聽到的聲音都會覺得是噪音很討厭;當一個人心情輕鬆愉快時,聽到的聲音就會覺得很美妙很動聽。當你覺得心情不好時,換個心態,就像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學會調節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這也是一種能力!

  同時,我們不能像文中的寓言家一樣對現實毫不關心,他的因循傳統誤解冤枉了蟬。我們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要像顧憲成所說的那樣“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時也要了解他人,知人善任!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8

  一場秋雨過後,綠葉和青草都換了一身金黃色的衣服。太陽出來了,小螞蟻兄弟們開始準備過冬的糧食,它們來到樹下,將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收集起來,整整齊齊地擺在樹下曬成乾兒,然後一點點地運回家。小螞蟻兄弟的糧倉可真大啊!那裡有許多好吃的東西,但是為了使糧倉裡的糧食充足一些,小螞蟻兄弟仍然四處尋找食物,汗水順著它們的臉直往下流,它們誰也顧不上擦汗。這時,玩了一夏天的蟬從它們頭上飛過,看到小螞蟻累得那幅情景,便嘲笑說:“傻瓜,又在自討苦吃,你們看我多麼自在,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和我一樣自在呢?”說著飛到了小螞蟻兄弟頭上的樹枝,跳了一會舞,那舞姿實在是太美了,蟬在心裡讚美著自己。

  轉眼間,冬天到了,小螞蟻兄弟推開門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時蟬飛了過來,它有氣無力地說:“好兄弟,給我點吃的吧,不然我會餓死的。”小螞蟻兄弟說:“那你夏天為什麼不找些過冬的糧食?”“夏天我正忙著唱歌呢。”“那秋天呢?”“秋天我正忙著跳舞呢?”小螞蟻兄弟拿出糧食給蟬吃,看著蟬那狼吐虎咽的樣子,嘆了口氣說到:“如果你只能夏天唱歌,秋天跳舞,那冬天就只能餓肚子了。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9

  七月的下午熱得令人窒息。普通的昆蟲都乾渴乏力,徒勞地在乾枯萎謝的花朵上轉悠著,想找水解渴,可蟬對著普通的水荒一笑置之。它一邊不停地歌唱,一邊鑽透堅硬平滑、給太陽曬得汁液飽滿的樹皮,津津有味地暢飲著,整個兒沉浸在糖汁和歌唱的甜美中,螞蟻卻貪婪地侵略著這個甜蜜的井口。但那朗朗上口的短小詩句告訴我們,嚴冬到來時,蟬跑到鄰居螞蟻家去討吃的。然而事實的真相否定了寓言家的肆意杜撰,肆無忌憚進行搶劫的是螞蟻,而甘願同受苦者同舟共濟的卻是蟬。

  “名聲大多是靠傳說故事傳開來的,而無稽之談無論是在有關動物還是人類的故事中,都能找到蹤跡。尤其是昆蟲,如果說它以某種方式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靠了民間傳說才走運的,而民間傳說卻不關心故事的真實性。”每個故事都應該關心現實,以嚴謹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觀察去真實地敘述。畢竟這些嚴重違背道德和自然史的傳說會頑固地支配著歲月留下的破碎記憶。“兒童是戀舊的人,習慣和傳話筒一旦進入到他們記憶的檔案中,就會變得難以摧毀。他們啟蒙背書時,就結結巴巴地背誦蟬的不幸。有了兒童,寓言中那些粗淺無聊的奇談怪論就會儲存下來。”確實,蟬和螞蟻的寓言讓我不禁也想為這個被寓言詆譭的歌唱家平個反,這個被傳得面目全非的故事,就像所有的傳說一樣,為了適應當時當地的情況,細節已經被歲月的流水磨損……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0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裡的其他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絲毫不覺得痛苦。因為此時的它正用它藏在胸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幹開懷暢飲。通常,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唱到口乾舌燥時就鑽通柔滑的樹皮,因為裡面有的是汁液,它只要將吸管鑽通的孔裡,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此時稍微等一下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它所遭受到的意外煩擾了。因為每當蟬開懷暢飲之時,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也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裡流出的漿汁,並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這其中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搶食大軍”中身材小的傢伙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鋌而走險偷偷從蟬的身底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身強體壯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躲到鄰近的枝頭。不過當它再轉頭回來時,膽子比從前大了許多,忽然就成了強盜,還毫不講理地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就要算螞蟻了。我曾經見到它們緊咬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最後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更為兇悍的強盜,竟然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妄圖把它拉掉。

  最後,麻煩越來越多,我們的歌唱家對此實在無可奈何,只好不得已拋開自己所鑽的井,可憐地悄然逃走了。於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終於佔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榦得也很快,因此漿汁立刻就被吃光了。於是這個強盜就再找機會去搶劫別的井,以試圖得到第二次痛飲的機會。

  你看,真正的事實,難道不是與那個寓言相反嗎?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而辛勤勞苦的生產者卻是蟬呢!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蟬與螞蟻》這則寓言,讀完後受到一些啟發。

  在燦爛的陽光裡,螞蟻把潮溼的糧食搬到外邊準備曬乾吃,一隻飢餓的蟬爬過來向螞蟻們乞討食物,螞蟻們都很奇怪,便問:“你們夏天都幹什麼去了?怎麼不貯存點食物呢?”蟬回答說:“那時候那有工夫來貯存食物呀,在夏天的時候,我們正在沒日沒夜的哼著美麗動人的歌曲呢,喝一點露珠就行了,根本就沒有時間來儲藏食物。”螞蟻們說:“如果你們在夏天唱歌就能度日,那麼你就在冬天盡情地跳舞吧。”

  我讀了這則寓言的感受是:我們無論幹什麼,都要考慮得長遠一點,千萬不能因為貪圖一時的享樂就不考慮其他任何事。長此以往,人也會變得懶惰,事實證明:只由勤勞的人才能防患於未然。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2

  太陽出來了,螞蟻兄弟們便忙了起來。他們先來到樹下,將樹上落下的果子用刀切成小塊然後整整齊齊地擺在樹下,曬成幹,最後一點點地運回到自己的家中。此時,草籽已成熟,在草下鋪了一層,這是多麼好的事物啊,螞蟻兄弟收起好多草籽,運回家裡,隨時都可以吃。

  啊,螞蟻家的糧倉真大啊,那裡存了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但螞蟻兄弟仍然一心一意地四處尋找食物,讓自己的糧倉滿些,再滿些。汗水沿著螞蟻兄弟們的臉往下淌,他們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但他們還不休息。

  這時,玩了一夏天的蟬飛過來。他看到螞蟻累得那副模樣,便對他們說:“傻瓜,又在自討苦吃啊!看看我,你們什麼時候才能與我一樣瀟灑呢!夏天我唱歌,秋天我還唱歌……”

  說著,蟬飛到螞蟻的身邊,抬起腳,展開翅膀,多美的一個舞姿,他自己欣賞著。但忙碌的螞蟻兄弟卻無心理他。

  秋天一過去,冬天就來了。漫天的大雪將一切都掩蓋了。好冷的天啊,樹枝被凍得裂開縫隙。天凍了,地凍了,一切都凍了。

  這一天,冬天的太陽昇上了天空。太陽將無限的金光灑在雪地上,遠遠看去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冬天也會有歡樂的日子。螞蟻兄弟抓住這大好時機,運出糧倉裡有些受潮的糧食,仔細地晾曬著。

  這時,秋天曾見到螞蟻兄弟運糧的那隻蟬飛了過來。再看這隻蟬,他不是秋天那麼神氣了,翅膀軟了,腳沒有力氣了。原來他已經好多天沒吃東西了。

  他有氣無力地對螞蟻兄弟說:“好兄弟們,給我點東西吃吧,不然我就過不了這個冬天了,也就不會看到春光的來臨!”

  螞蟻兄弟們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在夏天存點糧食呢?”

  蟬回答說:“那時我在唱悅耳的歌曲!” “那你為什麼不在秋天存點糧呢?”“那時我顧著嘲笑你們了!”螞蟻兄弟們笑笑說:“如果你只會在夏天唱歌,秋天嘲笑人,總是沒有預先準備的話,冬天就只能餓得發抖。”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3

  在繁星都開始眨眼時,我翻開了《昆蟲記—蟬和螞蟻的寓言》。

  有這樣一個寓言:蟬在冬天向螞蟻乞求食物,螞蟻說:“你在夏天裡歡唱,那就在冬天裡蹦跳吧。”而法布林對這個寓言表示反對。人們一直都在讚揚螞蟻,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在冬天,是螞蟻向蟬乞求食物!是螞蟻把蟬剝削完,然後再把蟬扯碎、解肢、弄爛,變成美味佳餚,最後被螞蟻一口一口地吃掉,當成腹中餐!

  螞蟻是這樣殘忍,但是就這樣人們還一直讚揚它們。在蟬就快要死去、奄奄一息時,只見螞蟻爬上去,一塊塊地分解掉,而蟬,這時已無反抗能力,只好任憑螞蟻來分解它。

  夏天,當昆蟲十分口渴的時候,蟬挖開了一口“井”,許多昆蟲都被冒出的汁液吸引了過去。這些昆蟲中,最膽大妄為的就是螞蟻,它們想把掘井者趕走,自己霸佔那口井,來飲用那些樹汁,美美地喝過後,便揚長而去。

  單憑這一點,我們也不應該去稱讚它們—螞蟻!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4

  《小螞蟻和蟬》是古代寓言文學家伊索的作品,說的是小螞蟻在夏天的時候就開始為儲備過冬的糧食而辛勤勞動,而蟬,只顧玩樂唱歌,任憑時間流逝,結果冬天來到後要向小螞蟻乞求幫助。

  重讀這篇短小的寓言,感受當然與兒時不一樣。

  小時候,我們想到的,往往只是讚揚小螞蟻的勤勞,嘲笑蟬的懶惰和只知玩樂驚醒自己必須要象小螞蟻般勤奮學習,為將來打好基礎,不可象蟬那樣空耗光陰,也就是所謂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在經歷了各種人生的風雨後,見多了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卻在人生的冬天或風暴不期而至時手足無措的人們,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象小螞蟻那樣,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在生活中未雨綢繆、積穀防饑。

  從不起眼的小事中,見微知著地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確實不愧是人類的智者。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5

  《小螞蟻和蟬》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小故事它不但生動有趣還很有教育意義我讀了以後感受很深。

  夏天的時候小螞蟻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尋覓過冬的糧食然後齊心協力地把他們搬回家,而知了卻整天東遊西蕩無所事事,一天到晚在枝頭無憂無慮地唱歌還嘲笑小螞蟻不瀟灑不會享受生活,真是個笨蛋。

  冬天到了飢寒交迫的知了去找小螞蟻要東西吃小螞蟻卻告訴它:"不勞動永遠都要捱餓"知了聽了羞得滿臉通紅灰溜溜地走了。

  我讀了這個故事後對勤勞的小螞蟻十分欽佩,我覺得人應該要做這樣的勤勞的人,豐衣足食得過且過的人是不會有好日子的,我們每天有同樣的機會去為自己的明天打基礎,我們的明天的幸福是和今天的努力成正比的,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所以我們從小要養成吃苦耐勞,勤奮鑽研的精神,長大了以後才能有所作為。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6

  《螞蟻和蟬》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小故事它不但生動有趣還很有教育意義我讀了以後感受很深。

  夏天的時候螞蟻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尋覓過冬的糧食然後齊心協力地把他們搬回家,而知了卻整天東遊西蕩無所事事,一天到晚在枝頭無憂無慮地唱歌還嘲笑螞蟻不瀟灑不會享受生活,真是個笨蛋。

  冬天到了飢寒交迫的知了去找螞蟻要東西吃螞蟻卻告訴它:"不勞動永遠都要捱餓"知了聽了羞得滿臉通紅灰溜溜地走了。

  我讀了這個故事後對勤勞的螞蟻十分欽佩,我覺得人應該要做這樣的勤勞的人,豐衣足食得過且過的人是不會有好日子的,我們每天有同樣的機會去為自己的明天打基礎,我們的明天的幸福是和今天的努力成正比的,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所以我們從小要養成吃苦耐勞,勤奮鑽研的精神,長大了以後才能有所作為。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7

  螞蟻一生勤勞,是為了冬日的生活;蟬兒一生歌唱,是為了夏夜的歡樂。

  金黃色的秋天裡,兩人相遇,像久別的朋友一般,各自把生活的苦樂訴說。

  蟻說:勤勞是我的象徵,為了三餐我整日奔波。冬季來臨時,我衣食無憂,可我從未享受過詩意的生活。

  蟬說:歌聲是我的標識,為了歡樂我整日唱歌。夏天到來時,我快樂飛舞,但我冬天裡肚皮從未飽過。

  兩人說完,各自離開。可我心中,卻被疑惑充滿:人生的路上,我要學習誰,是學螞蟻勤勞工作,還是學蟬享受生活?親愛的朋友啊,請告訴我你的意見,順便也帶來,你的選擇。

  螞蟻和蟬的寓言讀後感18

  《螞蟻和蟬》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小故事它不但生動有趣還很有教育意義。我讀了以後感受很深。

  夏天的時候螞蟻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地尋覓過冬的糧食然後齊心協力地把他們搬回家。而知了卻整天東遊西蕩無所事事一天到晚在枝頭無憂無慮地唱歌還嘲笑螞蟻不瀟灑不會享受生活真是個笨蛋。

  冬天到了飢寒交迫的知了去找螞蟻要東西吃螞蟻卻告訴它:“不勞動永遠都要捱餓。“知了聽了羞得滿臉通紅灰溜溜地走了。

  我讀了這個故事後對勤勞的螞蟻十分欽佩。我覺得人也是這樣的。勤勞的人豐衣足食得過且過的人是不會有好日子的。我們每天有同樣的機會去為自己的明天打基礎我們的明天的幸福是和今天的努力成正比的。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所以我們從小要養成吃苦耐勞勤奮鑽研的精神長大了以後才能有所作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