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作品的讀後感

巴金作品的讀後感

  巴金先生是我們中國的著名作家,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作品,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巴金作品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巴金百年的讀後感(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對舊的、封建大家族的深刻揭露。在這種封建大家族中,大家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大部分人都不學無術、遊手好閒、道德敗壞、自私到了極點,特別是那些老反動們。他們自己道德敗壞,卻恬不知恥,壓制年輕人,幾十年輕人的幸福乃至生命,折磨年輕人,毒害他們,使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中毒日深。等到當年的青年到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之時,他們也早已被迷失了本性,又變成了老反動,又反過來壓制摧殘自己的下一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這樣一代復一代地重複著這令人髮指的悲劇。這不是具體某個人、某些人、甚至一代人或幾代人的錯,而是整個制度的錯,是整個罪惡的封建社會倫理制度的惡果。那些置身基中的人,即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他們在那種社會中成長,他們所見到的,聽到的,都是那腐朽社會的各種現象,而這些現象作用於他們的大腦,他們自然就形成了關於那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規範自己的行動,評價自己的行動。他們不知道是自己和親人一起毀了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自己自己和親人一起又埋葬了親人的幸福。他們並不明白這一切,似乎也根本沒有為此而感到過痛苦,因為那些封建倫理支撐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過錯,也許這就是精神的力量了,人也許是因為有精神才存活於世的,沒有了精神也就沒有了生命的意義。至於人們的軀體,只不過是人的精神的載體,人的肉體上的痛苦,永遠也沒有來精神上的傷害嚴重,肉體上的痛苦是短暫的,而精神上的痛苦則是長久的、重複的,可以一直延續到人最終的毀滅。

  幾十代人、幾百代人都那樣平靜地生活過去了,為什麼到了近代,到了二十年代前半葉那幾代人的時候,這種生活卻以為繼了呢?原因在於此前人們心目中,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沒有誰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也沒有人想要換一種活法看看怎麼樣。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他們也就想不到,而到了近代,隨著國門被開啟,堅船利炮把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帶到了人們的視野。看到別人的幸福生活,想想自己的悲慘遭遇,年輕人再也沉不住氣了,沒有中封建社會毒的青年中中毒較淺的人再也忍不住了。他們要追求新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們再也不相信封建的老一套了,他們開始反抗壓迫,於是老的和少的之間,頑固的反動的和開拓創新的開始了戰鬥。這樣鮮血就當紅了整個中國近代史。畢竟頑固反動的是衰老的,當覺民們勇敢地抓住克安們的手時,克安們就無可奈何了。

  青年終歸是會走向勝利的,只要有勇氣,又能拿出實際行動,幸福就會向我們飄來。

  巴金百年的讀後感(2)

  今天我讀完了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秋》。

  《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高家在覺慧、淑英都相繼走了之後,他們的天地有土匪橫行,他們的收入越來越少,而那些“長輩”還每天大把大把花錢請小旦、修小公館,抽菸。又經歷了種種變故,住在公館裡的人越來越少,終於,他們決定賣掉公館,高家從此解散了。

  這本書裡高家又發生了許多變故,但最讓我感到不值的是四妹淑貞的死。

  淑貞是一個膽小的女孩子。但她的膽小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來被她的媽媽罵膽小了的。她的母親沈氏因為淑貞是一個女孩子,她自己經常跟丈夫吵架,就把氣全部撒在淑貞身上,好像淑貞不是他的女兒,而是他的出氣筒一樣。淑貞這個可憐的孩子,她只有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時才會有片刻的安慰。覺民很早就說要幫淑貞想個辦法,但來不及了,淑貞忍受不住,跳井而死!雖然這很不值,但還是有讓我感到痛快的地方,那就是覺新反抗了!覺新終於忍受不住公館裡的人對他的欺侮,第一次說出了“不”字!高公館就這樣賣掉了,高家就這樣散了。我覺得散了更好,沒有心計,沒有明爭暗鬥的生活不是更好嗎?

  巴金百年的讀後感(3)

  如果有人問什麼能使人的思想純潔,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肯定會有人說:多讀書,多學一些好的行為,向有道德、純潔的人學習,要修身有性之類。這些答案雖然並沒有錯,但卻不能使人滿意。真正能使人提高品德修養,能使大批大批人懷有崇高精神品質的事物只有一種:那就是革命,革命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革命的洗禮可以滌盪人們心靈深處的雜質,革命的大熔爐中,人身上的雜質與腐朽的思想都會被溶走,成為爐渣,而提煉出來的是亮晶晶、光燦燦的真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革命的過程中,以前革命成功的初期,那些革命者大都具有令人敬仰的優秀品質。革命者在為共同理想奮鬥的過程中聯成了一體,他們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他們情同手足,心目中只有革命,只有理想,為了理想與革命,他們什麼都可以放棄,包括自己最珍貴的生命。既然生命都可以放棄,那功名利實祿、私心雜念又算得了什麼呢?所謂有道德的人,就是可以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沒有個人私心雜念的'人,革命之所以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質,原因就在於此。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更能牽動更多的人,這是為什麼革命會使大批大批人精神品質得到提升的原因。如果誰想使自己變得純潔、變得有道德,那他諒應該去作一個革命者。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我們今天的社會現狀並不能使人滿意。固然,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也不斷提高,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我們同時看到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挑戰,下崗工人越來越多,廣大中西部農村經濟形勢惡化,腐敗現象更是社會化、系統化,甚至制度化,各種醜惡現象也日漸增多。許多現象表明我們的國家需要改革,這需要大批高覺悟的青年去完成,而也只有革命才能光華人們的心靈,消滅一切醜惡。

  巴金百年的讀後感(4)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透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