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精選11篇)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精選11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1

  前不久,學校免費發放了一本叫做《家風家訓》的書,這本書,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規》。

  我現在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裡面蘊藏著許多道理1,只要反覆領悟,你就會收穫頗多!

  入則孝裡面說到:父母呼,應勿歡,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說父母長輩叫我們,我們應該立即去,不容刻緩。父母長輩命令我們,我們必須做到,不能想著懶過去,就這樣算了。

  還記得那次,媽媽對我說:“吃完飯,收碗,洗碗,還要掃地,準備洗衣服。”聽著媽媽的說詞,我心裡頓時一陣火大起來:“知道了,知道了,煩不煩啊。”

  此後,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反而更加得意。自從學了《弟子規》後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卻很嚴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該反駁。媽媽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況且,父母每天那麼辛苦。如果說:讓我做這點小事,我都不願意,那麼我的素質簡直太差了。

  我認為我不僅沒有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還沒有做到的還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還有一次因為害怕公雞,但還是要煮飯,於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從樓上去,結果很悲劇,雖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過去時把油罈子打破了,媽媽回來後,我當時很不高興,還發了脾氣。

  當我學習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我認為我太不應該了,簡直是不孝順的孩子,透過這樣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後都得小心點,不能馬虎,家裡的東西都是用錢買來的,弄壞了很可惜,所以以後要注意這樣的事再發生。

  以後,我一定要尊重父母,為父母分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個優秀的學生,做一個人人誇獎懂事的好孩子。

  但願每個中小學生抓住根本,重在實踐,當祖國和人民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2

  暑假期間,反覆讀了《中國家風》一書,流連於字裡行間,暢懷於一個個家風故事,感受於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所謂的家規歸根到底就是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現如今,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人已經耳熟能詳,根據這個,我們結合自己家的情況,梳理制定了自己的家訓。我們的家風家訓是:孝敬長輩、誠信做人、儉以養德、行善為美、寬容待人、自強自立。

  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家風家訓,我在這裡簡單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的家風家訓第一條就是“孝敬長輩”,常言道:“百善孝為先”,一個人無論他多麼有成就,都要以孝字當頭,只有孝敬父母,他的事業以及未來都會更加出色;“誠信做人”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這樣我們的周圍才會有更多的朋友,也會讓自己的工作與家庭受益無窮。“行善為美”是要以善來踐行自己的行動,要日行一善,做到語善、視善、耳善、心善、行善,因為美是從善行開始的;“儉以養德”,要做勤儉的人,一個家庭如果不勤儉無論有再多的錢財,都會散失殆盡。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聖人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之道,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則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小到一個家庭更應該以勤儉來治家;“德”是衡量一個人做人的標準,如果一個人只有出眾的才華,而他的品格惡劣,那麼他的才華會黯淡無光;一個人的才華是建立在品格高尚的基礎上,只有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才華才能熠熠生輝。“自強自立”就是要自己獨立生活,有志氣,不讓父母操心。遇到困難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是一種延續,更是一種傳承。俗話說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們每個家庭自己做好了,國家才會更和諧,世界也會更美好。讓我們每個家庭透過自己的家風家訓來擁有更多的正能量,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所在。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3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的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更重要的是她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盛,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盛民強,才真正算上一個強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為人父母有義務有責任把家庭料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儘管使孩子具有高尚品質的責任未必完全在父母身上,但為人父母在心甘情願當“牛”做“馬”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家風,用好家風培養好孩子,責無旁貸。如果因為家風不好而使自己的孩子不像‘愛得華’而像“珠克”,不僅會讓父母傷心失望,對社會也將貽害無窮。“以德立家、以學養家、以儉持家、以國為家。”教育孩子崇尚節儉,力戒奢侈。少與他人比錢財、比闊氣、比享受。多與他人比修養、比學識、比勤儉。從我做起,從家做起,從現在做起,爭當樹立良好“家風”之典範。

  《禮記.大學》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建設是國家建設的基礎。全員素質提高了,無數“最小國”的“家風”也好了,“國風”、“黨風”、“社風”、“民風”自然就好。這樣,社會才能安定團結,國家才會繁榮昌盛。

  希望家家戶戶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在社會中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4

  我們常言“養不教,父之過”,在史書典籍中也有“孟母三遷”的教育故事,這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是父母長輩所擁有的財富或是人脈權勢導致的,而是父母長輩潛移默化中的一種性格品質的培養,也就是家風。讀《中國家風》這本書,就如同與一位長者在一塊兒,靜靜地聽他述說一個個關於家風的動人故事。

  當我讀到《讀書亦如生活》、《讀書唯高家風繼》時,我讀懂了“書香”亦是一種家風,讓我不禁想到身邊的家風例項。

  小時候去姨奶奶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經常看到姨爺爺戴著老花鏡或是看書,或是寫字,那時候覺得姨爺爺好厲害,二十年代的人還識字,像我的奶奶、姨奶奶也只認識“大”、“小”等幾個簡單的字。長大一點才知道姨爺爺家的三個孩子都是教師,頓時覺得姨爺爺更厲害了,能教育出三個教師一定有秘訣。再往後,姨爺爺孫子輩的七個兄弟姐妹全都考上了大學,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偏遠農村大學生還是很少的,那些表哥表姐自然成為了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學習的榜樣,在我看來姨爺爺的秘訣定是傳給了姑姑大爺們。現在,表哥表姐們有的成為黨政幹部,有的在自己的行業成為翹楚,收入頗豐,姨爺爺的秘訣被髮揚光大?

  前些日子姨爺爺的十年祭上,困擾了我許久的謎團終於解開。原來秘訣就是姨爺爺家的家風——書香。據表哥表姐說,姨爺爺是村裡的大隊會計,喜歡讀書、看報、寫字,每年春節前還要寫春聯到集市賣,家裡文化氛圍濃厚,姑姑大爺們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喜歡讀書。同樣,表哥表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書香”的傳承。

  一代一代子女在長輩長期的文化薰陶下,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積澱,我想,這就是家風,這就是家風的傳承。不需要刻意,它是無形的優良傳統,存在於中華民族的骨子裡,星火相傳。家風,雖短短兩字,卻飽含中華傳統文化漫漫承襲中的力量。

  舉手投足間,經過一代代的傳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形成了一個家庭的傳承,而一個人人格的起點恰恰是在家庭的傳承中形成的。幾千年來,正是憑藉著這點滴傳承,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長久不衰,生生不息。正如《雜說“中國家風”》裡談及的“作為若大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細胞,家庭的風氣、家庭的教養,小則是家傳代繼、香火延續之本,大則是國之興廢、民族盛衰之要。”家風的意義不僅關乎個人與家族,更是一個古老民族能否延續輝煌的關鍵。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5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散。風的意思是“上以風化下,下以風諷上”的意義,即人們要以高尚的道德去影響教化自己的子女。而家訓就是家風歸練成的祖祖輩輩規定下來的道德準則。說了就做,做了必穩妥,言必行,做事不拖是我們家的家訓。所以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家風,一定要遵守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家訓。

  在我犯錯誤時勇於去承認錯誤,這也是我們家的家訓。我清清楚楚的記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高高興興地玩,而玩時一不小心打碎了一個阿姨家放在窗戶上的一個漂漂亮亮花瓶。此時此刻,我發現四下無人,準備溜之大吉,可是想一想,越覺得這樣做不太好,所以就在她家門口等她回來。等啊,等啊,直到她下班才回來。此時,我立刻向阿姨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承諾會用自己的零花錢來給她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新花瓶回來。於是,阿姨很高興的答應了我並送我回了家。在我家裡時,阿姨對我媽媽講了這件事,她們還異口同聲地在誇我,還說我們家的家風、家訓真不錯。是啊,一個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就能教育出一個個優秀的子女。

  同學們,艱苦樸素是作文美德,鋪張浪費是犯罪。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家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溺愛她。因此,她想要什麼,她的父母就滿足她的要求,所以她總是非常的浪費,不想要的物品就隨地亂丟,還經常提一些過分的要求。如草稿本上有一個汙點,她就要重新買一本新的。就算是不喜歡吃的零食她也會買來,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別的同學面前炫耀一番。她吃飯時,總是把飯裝的滿滿的,然後吃幾口就立馬倒掉。水筆,總是買最好的,不管好不好用,總是買來,只為追時尚。還常常把用過沒幾次就筆就扔了。她的行為常常讓人覺得是可恥的。她浪費書本,浪費金錢,浪費食物,浪費……因此,我要對她說:“節約樸素是美德,鋪張浪費是犯罪。”我們一定要拒絕浪費,支援節約。要樹立一個好家訓,學習好的家風。

  同學們,我們應該深深地知道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家訓,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個個家庭過上和諧的生活。俗話說的好:“品格為靈魂,心為臉,應養成高尚、正直、誠實守信的優秀品格。不要言而無信,自食其果,要信守承諾。慈孝之心,人皆之有……所以我們每一個家庭要有一個良好的家訓、家風。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6

  中華文明,燦爛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程序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諸子百家文化和傳統美德。家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應積極用傳統文化精髓佔領人們的思想意識,自覺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蝕,在弘揚傳統文化中傳承好家風。

  好家風貴為“和”。“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活字印刷術表演展示的中國“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題“家和萬事興”,都在詮釋著和諧、和平與和睦。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家人之間和睦,相互信任、謙讓、理解、支援,相處融洽,讓家成為和睦幸福的港灣;其次要家庭與社會之間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家庭的“家風”都和,則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也會相應的“和”。

  好家風重在“德”。“德”,是一個會意字,起源於甲骨文時期,意為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發展於西周,“禮樂文明”把“德”為其核心,涵蓋了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誠信、仁義等,《周易》中講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今仍影響著大家。家風作為家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影響著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的風格,主導家風的父母或長輩在教育家人時,應以德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備,讓“德”成為衡量家風好壞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時能用道德標準做出正確判斷。其次,還要將十六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賦予家風新的'時代內涵。

  好家風嚴於“規”。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規”即“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作為家人的行為規範或習慣,近年來,廣受關注和爭議的《弟子規》,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規家教體系,雖然現在看來有些教條和呆板,但其內容從行為舉止中的細節入手,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的小事規範,培養青少年戒陋習、懂禮貌、守規矩,對家風、家規的培養仍然值得借鑑。有規矩、懂規矩是前提,關鍵是守規矩,守規矩在於嚴,長輩要帶頭執行、率先垂範,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家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讓家規外踐於行,內化於心。

  把傳統文化融入家風傳承,用家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既豐富了家風的內涵底蘊,又拓展了弘揚傳統文化的載體途徑,讓傳統文化與好家風共同激勵人、塑造人、培養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7

  古語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以前,我對這句話不甚理解,但在閱讀了王立群老師所著《家風家訓》一書後,深有感悟。

  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開端。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道德品性;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為人處世;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的家教。

  從小我就經常聽父母告訴我們“家教”這個詞,但那時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時聽他們在言語交談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沒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是會讓人討厭的。在以後成長的經歷中,在父母言傳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內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沒有深刻的內涵和華麗的道理,只有淺顯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襲到了對女兒的教育中。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寬容的孩子,不要和別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負別人,要有寬容忍讓之心,遇事多謙讓別人,不要和別人爭高低,否則既傷害他人,也會讓自己吃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這種簡單直白的話語其實就是一種家教之風,這種家教之風蘊含著對子女的點滴之情和無私的愛。這些足以指引或影響著我三十幾年的生活和工作,並且還會一直影響下去,使我終生受益。

  好家風是雙向互動的,是承前啟後上下聯動的,他不是單一,不是一廂情願的,好的家風應該是有頑強生命力的,是上下幾代人之間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是外化於形,內化於心的情和愛。父母長輩對子女後代的教育培養其實就是世代家風傳承的過程,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們常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反之“有什麼樣的子女,就能襯托有什麼樣的父母原型”,這是相輔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兒面前,我一直極力維持著一個擁有良好家風家訓的形象,畢竟父母長輩是家風的示範引領者,而子女晚輩是家風的傳承踐行者。

  我一直秉承著一個想法: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幸福、社會穩固的基礎,每一個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8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也過了十四個春秋,可依然記得弟子規中那一句耳熟能詳的格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叫時,應當及時過去,不能緩慢;父母命令時,應當及時做到,不能想著偷懶,而這也成為了我們家的家訓。

  記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著手機玩著遊戲,這時,媽媽從小河邊洗衣歸來,捧著一大盆的衣服對我說:“我去燒飯了,你把這些衣服曬了。”我心中頓時產生了一股無名之火,對她大聲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說同樣的話,煩不煩啊!”

  那時的我滿心只有憤怒,覺的自己並沒有錯,反而覺得都是媽媽的錯,在我的認知裡,這些家務本應該是她來做,為什麼每次都要讓我來做呢?憑什麼呢?,我的心在吶喊!每次我都是在憤憤不平中,完成這些“額外”的任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親之間的故事,沉靜在母親和我的事件當中不能自拔,就在這不斷的徘徊中,腦海裡忽然出現了小學時曾背過的弟子規,頓時醒悟過來,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應該對媽媽大呼小叫,不應該為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媽媽。現在的我們,已經有的高於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還要強壯,我們已經長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們就應該為家庭盡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負各種責任,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就是替他們分憂,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那一刻,我釋然了,突然覺得,晴空一片明朗。

  現在,我才看清自己;現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愛。之前,我從頭到腳都是我最討厭的不良少年;之後,我將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為他們分擔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來對待。

  我的學習雖然不是很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優秀的孩子,做一個孝順又懂事的孩子;雖然我不是最聰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會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我會永遠銘記這十二字“真言”,身體力行,努力實踐!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9

  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透過觀看公益短片《家風傳承》,感觸頗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文明進步關係到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自古以來,“家和萬事興”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

  中國傳統社會高度重視家風,“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的故事廣為流傳,《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溫公家訓》、《袁氏世範》等備受推崇。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優秀的家風家訓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最能從家教家風這個側面反映出來。家庭和睦,社會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未來才有希望;家風純正,社風才會純淨。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家庭的生活依託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都必須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作為一名黨員,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會始終牢記家庭建設“三個注重”要求,樹好標杆,自覺遵循“尚學崇正,行孝守信”的八字家規家訓,不斷強化自我約束意識,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確保自己在生活作風、個人操守方面時時處處符合黨紀國法和家庭建設規範要求。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10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國人心中,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岳母刺字到西花廳的家規家訓,無不體現了祖輩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或是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小時候,父母就要求我們遇到長輩要主動問好;互相尊重;我父親曾經跟我們兄弟說過討便宜就是吃虧的“後門”,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要佔有的貪慾之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勤儉節約,碗裡的飯必須要吃完等。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風,不好的家風必然導致家庭的不幸。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又斷機杼,為孩子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使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攻讀,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位列三公的曾國藩對子女要求嚴格,不允許高人一等,提倡節儉持家,使其子女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風家規對於家庭成員猶如土壤、陽光、雨露一樣,是不可或缺的。那麼,怎樣才能樹立良好的家風家規呢?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構建良好的家風家規最重要的是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良好家風家規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包容、和諧的家庭關係。其次是對家規的堅持,家規雖然大多數沒有文字記載和要求,但身教、口傳的傳統美德教育非常關鍵,我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我家家風得以發揚光大的根基。

  家規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一家之長的言談舉止有失規範,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家風家規也無濟於事。只有正當的家風家規,才能給家庭全體成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成長環境,良好的家規家風將是家庭和社會永遠的財富。

  小學生家風家訓讀後感 篇11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為後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裡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為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