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讀後感(通用27篇)

《我是貓》讀後感(通用27篇)

  《我是貓》是一本以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心理的經典小說,主人公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到老鼠的貓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夏目漱石《我是貓》讀後感(通用27篇),希望大家喜歡。

  《我是貓》讀後感 篇1

  今日,我看完了一本十分精彩的日本名作《我是貓》,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它是夏目漱石的處女作。

  收中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個窮教師家的貓,這隻貓在夏目漱石的筆下變成了一個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的貓,可是到了最終也沒學會抓老鼠的貓。

  大概資料是一隻可憐又可愛的小貓,被一個書童玩過了以後,又弄傷了,無家可歸,十分幸運的是被一個“好心人”給留了下來,可是,小貓被主人家的人又打又罵,有的時候還得餓肚子,它的窩就是一個破紙箱,到了冬天又冷又餓,十分的可憐。那個時代有錢的人十分少,沒錢的人很多,有的時候人都吃不飽,生活都沒有保障,別說一隻貓了,更是可憐,有的時候二、三天都吃不上飯。最終,它為了喝水一不細心滑到了水缸裡淹死了。

  我讀了這本書後思緒萬千:在那個黑色的時代,那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就連一隻小貓的生命也無法保障。

  如果它生長在此刻的我們中國,必須會被好心的人帶回家,天天餵它吃好吃的貓糧,各種各樣的口味都有,還會有溫暖的小窩,冬曖夏涼。看電視上的報道,有一個老奶奶每一天去餵養在她的房子周圍的流浪的貓和狗,此刻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它生活在我們的社會,它必須是幸福的都不想離開。

  這篇文章也表達出了20世紀初的日本的黑暗時代,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困苦,我們此刻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吃的有營養,穿的又暖和又漂亮,還有寬敞的教室,精緻的書籍供我們來學習,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們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好好學習,為國家貢獻我們的力量。

  《我是貓》讀後感 篇2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發表於1905年。作者在書中以貓的身份來觀察生活。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抓老鼠的貓。它觀察著當時的人們,發出了自我對人類的看法,以及對自我的男主人——當代的一名知識分子的一些看法。

  這隻沒有名字的貓,在一位窮教師家居住著。它是一隻在主人眼裡並不重要可是還是在主人家生活的貓。它十分想學會捉老鼠,可是晚上捉老鼠卻被老鼠給捉弄的一塌糊塗,最終主人驚醒了,還以為來賊了呢!雖然在貓咪的世界裡顯得傻呼呼的,可是在某些方面看起來十分棒,它總是在客人來的時候待在主人的身邊,主人的朋友和主人聊天,它聽完了,總會悟出道理。

  這隻貓確實傻呼呼的,可是在傻呼呼的幹傻事的過程中,會得到一些教訓,就不會去幹這些傻事了。有一次令我記憶猶新。這隻貓在廚房裡偷吃年糕,不料被年糕粘住了牙齒,怎樣也拔不掉。到最終,它只好站起來,前爪把碗往外拽,後腳站了起來。最終還是被主人的兩個小姑娘看見了,母親讓女僕幫忙貓把碗拔了下來。

  這是一隻哲理貓,也是一隻“蠢貓”(捉老鼠方面)。書中字字句句讀下來,還包含著哲理,還生動趣味,不死板乾燥。我很喜歡這本書。

  《我是貓》讀後感 篇3

  《我是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貓在吃年糕中,發現了三條真理的有趣故事。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夏目漱石,是一位日本作家。作者用幽默而辛辣的筆觸,刻畫了一隻貓在偷吃年糕時的各種心態,並說出貓發現的三條真理。表達了作者對當時人情冷漠的不滿和憤恨,並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學完這篇課文,我想:這隻貓吃年糕時的擔憂不正是我們在準備嘗試一件事時心裡的真實記錄和體現嗎?被年糕“粘”後的尷尬不也正是人們遇到難題時的心情嗎?“我大抵也算見識過人類缺乏同情心的各種行徑,但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樣恨在心頭。”想想現在,各種缺乏同情心和愛心的事屢見不鮮:老人摔倒後行人沒有一個幹幫忙,好心人幫了忙卻被冤枉了;廣州的“小悅悅”事件,司機與行人對人命的漠視;高鐵事故中有關方面的淡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感觸。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一顆同情之心,一顆感恩之心?每個人面對他人的困難都來伸出一隻手,以眾人的舉手之勞幫助他人形成萬鈞之力。

  讓我們互相尊重,去關愛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每一個人。讓我們的社會的各個角落灑滿愛的陽光,充滿彼此信任的空氣。

  《我是貓》讀後感 篇4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說《我是貓》是一部適合青少年讀的書。主人公是一隻平凡的貓,它的主人是一位窮教師,講的是這隻貓從生到死的故事。

  二十世紀的時候,這隻貓出生了,現代文明在貓們的口中嘲弄和不屑。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道德價值的背離使得貓兒不解,這隻貓終於受不了了,它找到了安身之處也就是它主人家,它在主人家鬧過很多事,如;吃著年糕跳舞,自己捉老鼠反而背老鼠捉弄,上房頂結果摔了下來……但它有一個信念就是:我是貓。

  不要以為它很愚蠢,它可是一隻善於思考,有見識,富於正義感有具有文人氣質的貓。小貓一直希望世界得到太平,人總是搶它們的食物,它很生氣,主人對它很好但它還是為這一點生氣。小貓也有問題,為什麼人要分成“窮人”和“富人”?為什麼事物總是會遇到危險?每天它無憂無慮不是跑到這裡就是跑到那裡,終於有一天它掉進了河裡,到了它夢寐以求的太平世界。

  我讀懂了小貓那單純,可愛,善良,對和平充滿期待的心,知道了“萬事皆有可能”這句話,無論多麼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想它,做了,不可能的事就會變成可能的事,未來不可能的事就是想象給我們的,這隻貓就是最好的典範。

  《我是貓》讀後感 篇5

  主人公是貓。是以貓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剛生出來的時候因為長得太醜,被人唾棄,撿得一命,後被被人稱為“苦沙彌”的初級英文老師收養,自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落入了酒缸中,被淹死了。

  《我是貓》中的這隻貓,雖然還沒有名字,平時也沒少受主人家女僕的氣,卻能夠在人貓兩個世界中來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則盡收耳中。而其中,又屬梅亭最能折騰人。苦沙彌老是被他折騰得夠嗆。例如他剛出場時,帶著一副金邊眼鏡,認認真真地要苦沙彌畫畫——他自稱是位美學家。苦沙彌對畫畫可是個外行,正要向梅亭討教,梅亭便一本正經的說:“是啊,不可能一開始就畫得好嘛……從前義大利畫家安德里亞曾說過:‘餘作畫者,莫過於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怎麼樣?假如你也想畫出像樣的畫來,畫點寫生畫如何?”

  於是,苦沙彌作恍然大悟狀,對安德里亞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事實上,安德里亞壓根就沒說出這話,是他的朋友瞎編的。

  苦沙彌和他的朋友就這樣,在小貓的眼中如此不堪,實在是可笑。相比於這隻無名的小貓,它的主人真該感到汗顏。相比於許多人,這貓很富於哲理,善於詞辯。對人類的弱點有精細的研究,就連抨擊社會,也很有見地。它說:“說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群體。瘋人們聚在一起,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並由此最終得出了“被幽禁在瘋人院裡的才是正常人。”的結論。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在《我是貓》中,苦沙彌和他的朋友應該屬於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之列。正如譯者所說,“他們面對新的思潮,既順應,有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我是貓》中作者所描寫的景象,應該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真實寫照,這也無怪一隻小貓會將人類世界看得不過而而了。

  總而言之,這隻無名小貓雖然神通廣大,卻又時而自作聰明,雖然看多了人類世界,卻又因為一時好奇,最終還了性命。也許正是因為好奇,才使得它對人有了這麼多的瞭解,也就有了這本《我是貓》。

  《我是貓》讀後感 篇6

  庚子鼠年正月,我第一次讀部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推薦讀本《我是貓》,說實話,對於該書的作者——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之前我一無所知,且因一無所知而對他的作品不感興趣。但當看到作者簡介,得知他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國民大作家”,且他曾為人師,對東西方文化的研究均有很高的造詣並精擅漢詩時,猛然間似有了共同語言。於是乎,兩天兩夜,一鼓作氣讀完全書。

  回過頭來再次品味書扉頁的這句話:我準備將人世間的陰影毫無顧忌地往你頭上擲去,不得害怕,一定要定睛逼視陰暗物,從中抓取對你有思考價值的東西。

  陰暗物?哦,看到了,而且非常的明顯。這確是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小說以苦沙彌老師家的一隻貓的視角,用幽默諷刺的語言對當時社會的庸俗人物和扭曲世情進行了調侃和批判。以苦沙彌、米亭等為代表的日本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不思進取、無所事事,無聊之至!以金田、鈴木為代表的企業家的圓滑陰險、貪得無厭、爭強好勝、打擊報復,唯利是圖。以金田小姐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小姐的趾高氣揚、虛偽淺薄,庸俗不堪,何其滑稽與醜陋!作者將對社會時弊的滿腔憤慨化為笑聲,諷刺入木三分。

  苦沙彌,一個以“文化人”、“學者”“聖人”自居的英語啟蒙教師,好吃懶做,冥頑不靈,渾渾噩噩,悲觀厭世,萎靡頹廢,體弱多病,自吹自擂,滿身的負能量,儼然一個“神經病患者”。為人師,他資質平平,毫無技能,厭惡自己的職業,不管是學繪畫還是俳句、朗誦,都三分鐘熱血,缺乏主見與恆心。遇到有人請教不懂得英語還要牽強附會做出說明,常被學校師生嘲笑,最可笑的是他,在浴室裡還赤條條地和學生爭地盤。為人夫,他自私狹隘,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賣弄風雅,家境那麼貧寒,他為自己花錢非常捨得的,購買畫具,拖欠書費買無數無用的閒書,喝酒、吸菸,找人推拿,他厭惡為他生了三個孩子的妻子,嫌她醜、矮、禿頂,當內人提出唯一的一個要求,四點鐘一起去看木偶戲的時候,他突然間神志恍惚,大病一場,還請了醫生拿了藥,一直掙扎到四點一過,他吃下的藥馬上有了藥效,病頃刻間好了,可惜內人期待已久的戲想去也來不及了。他十足的大男子主義,鄙視女流之輩,對擁有藝伎老婆的男人由衷羨慕,赤裸裸一個好色之徒。為人父,他連自己的孩子的年齡都不知道,對於孩子的一切都不管不問,與家人一起吃早餐時,對因調皮將湯全灑到衣服上的小女兒也“全當沒有看到”,他和孩子們爭吃果子醬,直吃到胃脹請醫,他無暇也無能力教育孩子,甚至會把三歲的孩子抱到衣櫃上讓她往下跳。

  抓取到的有思考價值的東西。苦沙彌也有讓人尊敬的一面,那就是單純、正直、藐視權貴甘居清貧。他不會為了發財而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物慾橫流的當下,淨心做著“天然居士”,他敢故意怠慢趾高氣揚的鄰居金田夫人,竭力反對學生寒月娶金田的女兒為妻,他能在那個利己主義盛行、物慾橫流的社會艱難地存活下來,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他的“清高”與生活在瘋人院外的太平逸民們相比,是彌足珍貴的。

  “在我看來,世上再沒有比美和愛更珍貴的東西了。因為愛和美,我們才會心懷感激,生活才會美滿幸福。”這是小說的最後一章(第十一章)這群閒人(苦沙彌、迷亭、獨仙、寒月、東風、鈴木)在主人苦沙彌家下圍棋時調侃時東風君的話,東風君認為:愛與藝術能帶人走入絕對之境,愛就是夫妻。這話在當時其他人聽起來似乎天方夜譚,但我是堅信的。也很自然地想到了這幾天在微信朋友圈裡的一張照片,一張直擊人心的平凡樸實的照片:一名護士蹲在路邊吃飯,不遠處的丈夫和孩子正看著她。車牌上寫著鄂C。這是發生在湖北省十堰云溪的場景,恰巧被當地的居民從樓上拍了下來。經媒體證實,吃飯的叫江世娥,是當地衛生院一名護士,正月初二上班,怕傳染給家人,一直不敢回家。第25天,在護送一名病人的時候路過自家樓下,老公穿著睡衣,帶著年幼的兒子,拎著剛做好的飯菜把它送到路邊說:“兒子想你了,你把飯菜吃完”,我們就在旁邊看著你”。多少人曾被此情此景感動得淚眼閃爍,因為東風君說的是一句真言,一個正常人的最質樸的感悟。

  另外,文中所敘這群人下圍棋時調侃期間,獨仙的那句“貧困的人受制於貧窮,富裕的人受制於錢財,聰明人會敗在自己的智慧上……像苦沙彌這樣容易生氣的人,只要利用他的脾氣,他就會立馬火冒三丈……金田會死在罪責上,金田老婆會死在大鼻子上,而他的那些走狗則會死在密探上”也非常值得思考。

  從寫作的角度看,《我是貓》的成功之處在於其奇特的藝術構思。作者以貓作為整個事件的敘述者,以富於哲理,博學多識,精於思辨的貓來洞察社會,揭示主題,這個很值得我們寫作時效仿。

  《我是貓》讀後感 篇7

  這個印在日元上的國民大作家,大概以貓作為攝像頭全程記錄了苦沙彌這一干人等叨逼叨逼的全過程。與其說是我是貓,不如說我是攝像頭。

  看了十幾個小時的文字直播。

  小說裡知識分子之間聊天時那種氣質,大量的“旁徵博引”的讓你措手不及。準確來說這本我是貓的小說,夏目漱石在書裡過了把癮,把自己對社會、哲學、世俗等等的看法都在書裡以一種氣呼呼的知識分子形象表達、發洩、反思。大概迷亭先生、水島寒月、越智東風、八木獨仙,他們大概都是位乖戾的牡蠣先生,反反覆覆在腦海裡左右互搏的分裂化身,其實就是夏目漱石的思想隨筆。

  嗯,說起乖戾的.牡蠣先生。其實這個設定,是可愛的,是理想的,一定程度上是社會要將他們“飼養”起來的。

  憤世嫉俗的內心,就像這牡蠣一樣,裡面柔軟而脆弱。

  而這柔軟而脆弱的如是社會的良心,唯有用憤世嫉俗,這看起來的作為不那麼好看的外殼,保護自己。“對我家主人來說,倘若對方說自己是博士或大學教授的話,他會非常恭敬的,奇怪的是,對實業家們的尊敬度卻極低”,應該這樣來說,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酸”的本味,孑然一身也只剩下名譽和尊敬,這僅僅剩下的也要與他人平分,內心自然是個中滋味。

  最後,在劃個重點,夏目漱石這個中年大叔,應該是我們熟悉的日作家裡面顏值最高的了,印在了1984年版的日元上。

  《我是貓》讀後感 篇8

  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動力是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與追逐,這個價值觀與原有社會的重視人情、友誼、正義、公平等,常常構成衝突。日本在維新帶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之後,也致使社會文明的原有體系崩潰了。東方文化的基礎是道德的,現實社會不是道德的了。你想,日本人,在那個時代是不是接受?夏目漱石,以他的發言,在《我是貓》裡的冷嘲熱諷,將一個處身社會鉅變下的日本人,他心裡的失衡與糾結,以及憤怒都暴露出來。

  他以貓眼看世界,這本身就表達了,對於人的世界當時日本社會的陌生感。在藝術手法的選擇上潛在意思是,對於現實社會不滿,不接受,表達鄙夷,以及對於人類行為的保持距離。

  我們以為夏目漱石是資本主義作家,可是他也是資本主義金權社會的批判者。正如馬克思在現實社會,對於這個新鮮出爐的資本主義不喜歡一樣,夏目漱石也對於資本主義的先天弊端做了無情的揭露。

  他看到歐洲資本主義可憎的面目,以為日本不應該再走歐洲的路。可是限於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知,他也看不到還有另外的出路。他可以做到的,便是不容納,批判,以及絕望一般的嘲諷。

  作者本身,在他的思想裡,也雜糅了很多東西方的東西。他是個人主義者,這是西方的,可是他又反對資產階級文明。他的社會理想是具有宗教情懷的,以為需要則天去私。這無疑是東方文化裡,天下為公的思想。若把這個思想矛盾的特徵,放諸當時社會發展中,各樣思想和觀點衝突與融合的背景,一切就好理解了。

  讀書是照鏡子。

  《我是貓》讀後感 篇9

  孩子在署假期間,向我推薦了一本名著《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日漱石所著。

  從創作手法來講,《我是貓》是擬人化作品,是透過教師苦沙彌家一隻貓來敘述整個作品,這給作品帶來了趣味感、幽默感,使整個作品生靈活現,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學寫作功底。試想如果是作為一普通人來平鋪直敘,會讓人感受乾巴巴的枯燥無味,別說孩子,成年人也可能讀不完這本書。

  從情感的深化來看,《我是貓》總能做到情景交融,例如在教師畫畫受挫,車伕家的大黑變成瘸貓以後有這樣一段描述:楓葉曾為松林裝點過二三抹霞紅,如今已經謝了,宛如一場亙古的夢。在小溪旁的紅白二色山茶花落英繽紛,花瓣也已飄零殆盡。兩丈多的簷廊雖然朝南,但冬日的陽光轉眼西斜。寒風漸起的日子多了起來。這是作者發出的對世態炎涼的淒涼呻吟,藉助於發生的故事和自然的風景得以發洩。

  在發表觀點時藉助一趣事而不是總是直敘,是作品的又一看點。如貓被年糕粘住嘴巴那段描寫,風趣從容地展示了所謂的四條真理: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於幹出他們並非情願的事來,是在說人遇到誘惑時總是情不自禁;所有的動物,都能本能地預測到吉凶禍福,是說人會本能地意識到危機;臨危之際,平時做不到的事,這時也能做到,這是說危險可以激發人的本能,發揮超過平時不能發揮的能量;一切安樂,無不來至困苦,是指人不經歷苦難,不會感到什麼是幸福。

  作者所表達的諸如這些觀點,具備一定的哲理性,是本作品靈魂閃光的地方。

  但在作品的結尾,表露出作者對生活的迷茫和絕望。作品的核心部分是迷亭、獨仙、寒月、東風和主人之間的大爭論,表露了當時文人的各種心態,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和迷愛,以古老文化崇拜和拋棄,對現實的無奈和不解,對人的刻薄與冷漠,對自我價值的渴望和不可及,使作者的思想處於瘋狂狀態,可謂是尋尋覓覓找不到活著的證據,於是認為太平世界只有在死之後——最後以貓被淹死來收尾,給作品的喜劇色彩畫上了悲劇的句號。

  而且《我是貓》這個作品的主題思想是悲觀厭世的,而不是演奏快樂向上的生命樂章,在與小花短短的愛情和教師夫妻關係的描述中,也沒有盡甜美之意,這是對生活的漠視;在談到修身養性之時,也沒有找到真正修身養性的方法,最後認為世人皆瘋子;在迷茫痛苦時,沒有努力追求幸福卻找到酒精來麻醉自我,這些都是作品中不健康的思想觀念,是應該予以批判的。

  這是作者所處社會環境所造成的。二十世紀初的日本是西方文化和古老文化碰撞的年代,整個意識形態領域陷入混亂局面,人的思想和行為無所適從,更找不到解決諸多矛盾的途徑和方法,這是《我是貓》描繪的社會背景。

  其實我國至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意識領域也是一樣的混亂。封建主義的頑固、共產主義的遙遠不可及、資本主義的實用拜金,使人們的思想失去準則而迷惘不知所措,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交織造成了諸多的社會弊病,引起學術界,文學界及各個社會領域的爭論不休。事實上,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那些是本民族的思想精華,那些是外來文化的思想糟泊,如何吸取精華,踢除糟泊才是我們面臨民族文化碰撞所應做到的,消極、逃避、迷茫都是絕不可取的。

  《我是貓》讀後感 篇10

  很久以前,我在一本漫畫書裡知道了《我是貓》這本書。寒假期間,我和爸爸去書店買到了《我是貓》的原著。

  《我是貓》透過一隻貓的眼光,講述了明治時代的一個個故事。書裡借貓的口,講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觀點。書裡面,貓在澡堂、在家裡聽見了哲學家、美學家等人的對話。還有和落雲館發生戰爭。有的對話很無聊,但密探的對話最有意思——為什麼有許多人都有成為密探的趨勢?有四種答案。

  這本書一直寫到了主人公——貓的死亡。貓還加了一句:“我死了,死後才得到太平,太平是非死得不到的。”這句話,一開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終於知道,這是因為,那時候的社會生活是很不好的。

  幸虧我們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

  《我是貓》讀後感 篇11

  《我是貓》作者是夏目漱石,他家裡養了一隻貓,名字叫小黑。作者就是從這隻貓的視角而寫成的這部小說。《我是貓》這部小說也是夏目漱石的成名作。

  夏目漱石被日本文學界譽為“千年文學篇第一人”,他的頭像以前可是被印在壹仟日元面值上的!這本書就從他們家養的小黑貓為原型,換了個角度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貓吃主人吃剩下的年糕了。貓慢慢地進了廚房,然後咬到了一塊年糕,很是美味。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貓的牙齒竟然卡進了年糕裡,無論怎麼用力都拔不出來。這時,女僕和小孩都來了。看見了這一幕,紛紛覺得十分有趣,小孩嘲笑這個貓在跳滑稽的舞蹈,好心的女僕則上前幫貓拔掉年糕。但是卻一不小心,雖然幫助貓的牙齒脫離了年糕,但是隨之兩顆牙齒也跟著沒了。唉,這裡我不由心疼這隻貓,也不忍抱怨那個女僕,真是太不愛惜小動物了。

  再想一想我們自己,也有虐待欺負小動物的現象發生。就比如我們經常去看的馬戲團,表面上動物們光鮮亮麗,但其實背後,動物們常常要受到捱餓抽打。或者象牙被做成筷子、鱷魚皮被做成包包、鯊魚的魚翅被做成美味的佳餚……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我們一定要保護小動物們,和他們和諧共處!

  《我是貓》讀後感 篇12

  作者以貓眼寫人類社會,使小說得以撇開必須的社會成見,以其充滿離奇的想象,鞭撻和嘲諷當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小貓寄居的房屋裡住著一個奇怪的主人,他喜歡拿著一堆晦澀難懂的書籍假裝欣賞;嘗試過詩歌、繪畫等高雅藝術卻失敗;社交面極窄,左鄰右里的關係都處理不好;作為英語初級教師也普普通通;他的性格固執、暴躁,卻也有讀書人的迂腐、怯懦。苦沙彌深受胃病所擾,與妻兒子女的關係不慍不火,由於身居陋室而又自命不凡,所以被街坊稱為“本世紀難得一見的怪人”。

  貓兒正是在對主人家為數不多的訪客的觀察和主人如何處理與外界的衝突中構成了對社會的看法。理所當然,苦沙彌所交往的都是些知識分子同學:喜愛胡謅八扯但又有必須文學素養的迷亭先生;文質彬彬,痴情藝術卻糾纏於戀愛的理學士水島寒月;話語中帶有出家人的迷幻與飄逸,但卻過分關注自我的八角獨仙:和主人一樣,他們都是在人格中充滿矛盾的讀書人。

  放在明治維新的大背景中看,小說反映了在世風日下、人人追名逐利的社會中知識分子的無奈與彷徨。當時日本人的價值觀正經受著西方的衝擊:一方面,追求學問還是追求名利的問題考驗著他們;另一方面,社會上富人的種種現象又刺激和嘲諷著他們。於是,他們各自構成了各自的獨特性格:主人鄙視實業家,在自我的空間裡固執地過著自我的生活;迷亭先生在不斷地與他人胡扯聊天中得到解脫;寒月想娶實業家金田先生的女兒,但終究未能如願;獨仙先生似乎深得東方哲學觀的深邃,要求自我以“消極”的方式修養心靈。

  如果聯絡夏目漱石先生的個人經歷來看,這幾個在大變革環境中艱難度日的文人何似他本身呢也許書中諸位的性格正是反映了夏目漱石內心微妙的各個方面吧。他本人幼年不幸被生父拋棄,正像小貓一出生就煢煢獨立一樣;而晚年死於胃潰瘍,就如小說中女主人說苦沙彌“終將死於胃病”;而對東方人生觀的理解與嚮往,他又與獨仙先生有幾番神似。

  “必須的社會意識反映著必須的社會存在”。在經受西方思想的洗禮中,總有些敏銳的心靈憂慮著他們眼前所見到的,惋惜著他們背後所失去的。夏目漱石先生的早逝是我們的不幸,但他所遺留下來的文學瑰寶,卻為一代又一代人所誦讀、讚賞。

  《我是貓》讀後感 篇13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並被它的書名吸引住。

  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隻善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到老鼠的貓兒。

  文章富有擬人化的情節和敘述性的故事很好的描寫了夏目漱石所身處的二十世紀初的“現代文明”。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道德價值的背離使得貓兒不解,在小說中調侃揶揄的背後也帶著當時日本知識分子的悽苦自嘲。

  其中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小說的開頭:“我是一隻貓。名字嘛……還沒有。哪裡出生?一直就搞不清楚,只恍惚記得好像是在一個陰溼的地方。”“只是被他放在掌心上,‘嗖’的一下子高高舉起,喵喵,在半空中總覺得有點六神無主”“聽說就在第三天,那家書童竟把那四隻貓崽兒拎到房後的池塘,一股腦兒扔進池水之中。”這一句句都寫出了人類的殘忍,把一個個生命都當成是娛樂的物件,而從不曾想過它們的感受。《我是貓》就很好的寫出了這些被人們忽略的感受。

  也許人們應該反省,好好思過對待生命的態度。是應該與生命和平共存,還是要做生命的“主宰者”;是要在大自然中有個朋友,還是要孤獨的生存下去。

  貓雖然體形渺小,但是卻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生命之間的溝通,應友好相處,而不是互相欺凌。這本書也很好的再現了二十世紀初的世界。一方面從西方文化中汲取了理性的思維方法和豐富的學識教養,另一方面又從中國文化中吸取了狷介自守、憤世嫉俗的文人氣質,經過夏目漱石的攝取與消化,它們混合在一起,成就了這部經典的傳世作品。

  《我是貓》中的描寫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是確實對針砭現實生活中的市儈哲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是貓》這本書不在於描寫故事情節,它更著重於刻畫小說中心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單一敘述情節取勝的作品,而是將無數妙趣橫生的對話連綴起來,猶如一串串珍珠。作品對於貓類習性的刻畫與人類弱點的刻畫並重,頗具漫畫色彩,其詼諧文風能讓人一氣呵成地閱完全書,書中的每一篇章都會讓你發出由衷的快樂的笑聲……

  《我是貓》讀後感 篇14

  前不久剛讀完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因為讀的斷斷續續,也只當消磨時間,所以並沒有都的很認真,剛讀完不久,就感覺書中內容已忘了大半,記憶尤深的只有那幾個主要人物,中學老師的“我”的主人,一個各種毛病於一身的男人,算是對生活中這類人的最好寫照。迷亭,一個滿口謊言的愛戲弄人的男人,算是這部劇裡特別好玩的存在。寒月,一個醉心於學術研究,鑽研磨玻璃球,被金田一家看上的女婿人選。另外還有金田一家,那個以鼻子出名的金田夫人和小姐。他們性格各異,卻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的最好體現,透過解讀他們,也讓我們反思了自己。

  通讀整篇文章下來,作者以貓的視角寫出了這些人的生活,以貓的想法來諷刺這些人的自以為是。在文章的末尾,甚至出現了“預言”,看到這後面不僅讓我大吃一驚。原來作者早已在之前就預測到了現在婚姻的走勢。“世界上的每一對夫妻都會分開。而且你們將見證,雖說迄今為止同居的便是夫妻;但是從今往後,即便同居,都沒有做夫妻的資格。”雖然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確實漸漸有這樣的趨勢。人們不再把婚姻當做必經之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想著一定得結婚,單身過一輩子的人也有很多。並且我認為這個趨勢在後面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會走上這一步。婚姻不再是唯一出路。人們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一個人也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甚至過得更好,那為什麼還需要另一個人打擾自己的生活呢?婚姻是兩個人的事,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走下去,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意識已經完全覺醒,她們不再依附於男性生活,甚至很多強於男性,這也就意味著人的個性漸漸彰顯出來,要實現兩個人的婚姻,就需要這樣個性鮮明的兩個人磨平稜角去包容對方,但這也會越來越困難。最終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以離婚收場。現在那些發達國家的結婚率離婚率人口出生率正表明看這一點,而且哪怕在現在的中國,離婚率也高於結婚率了。在經濟蒸蒸日上的未來,這種情形恐怕會只多不少吧!

  每每讀起這些大家巨匠的文學作品,總覺得自己似懂非懂,文章透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像我們講述了一個大道理,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想必正是這個道理吧?對於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這篇文章來說,我解讀的可能與大家也不盡相同吧,但透過各種書籍,嘗世間百態,品人文興衰也未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我是貓》讀後感 篇15

  由於在五年級上學期對《我是貓》節選課文的學習,讓我對夏目漱石先生的小說《我是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假期裡,我完整地看了一遍這部小說。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這本小說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一隻剛生出來的小貓因為長得太醜,被人唾棄。逃離危險後,它被一個人稱“苦沙彌”的初級英文老師所收養,從此開始了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某日因為好奇,偷喝啤酒後不慎落入了酒缸中,最後被淹死了的故事。

  透過閱讀這本小說,我不僅被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詼諧幽默的語言所吸引,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在讀完之後的一些感悟,透過小說中這隻貓對人類世界的描述和看法,我發覺身邊那些不能用語言和我們交流的小動物其實是有自已的想法的,它們也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個體,它們也是有尊嚴的,也是值得我們去尊重和愛護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愛護、保護它們吧,不要讓它們像這隻貓一樣死後才能安息。

  《我是貓》讀後感 篇16

  我仍然清晰的記得,這本書是在我抱回麻醬的那個月買的。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份的北京,我跑到三聯在東城區的總店。那天又晴又冷,因為是第一次去所以繞了好久才找到,凍得我臉生疼,書店外面很舊,但進去裡面卻很大很熱鬧,樓梯上都坐滿了捧著書的人。

  我爬到二樓之後直奔推理小說的書架,埋頭挑選。正挑得起勁無法抉擇的時候,不經意間看到了過道旁擺放的這本《我是貓》,方方正正的一小本並不起眼,但那種想給孩子買繪本的新手母親的心態突然出現,讓我果斷捨棄了推理小說,心甘情願的拿起了它去結賬。

  然後就再說說為什麼買了快四年,現在才看完。

  一開始我是抱著能多瞭解小貓的心理買了它,可看完第一章就知道自己買錯了,它並不能為我養好麻醬起到什麼作用,還不如買一本養貓大全。

  當時的我並體會不到這本書的價值,便把它放置一旁,接著看回推理小說。

  但昨天午覺睡醒,泡好咖啡,看著我的小書架想著看點什麼呢,鬼使神差的我又拿起了這本,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看完了。

  我總是為錯過好書的那些日子惋惜,但又確信是命運的決定,四年前的我不一定比現在更適合讀它。

  書中以一個個小故事和人物對話描述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現狀,以及傳統思想與西方平等、自由、個性等理念的相互碰撞與交流。

  前幾章主要還是以貓為主,以貓的視角講述了它對於生活和人類的觀察,生動有趣。但越到後面人的對話就佔了更多篇幅,貓從主角變成了旁觀者。無聲的記錄著發生的一切。

  在書的最後,高談闊論的人們散場,而貓聽完之後卻跑進了廚房,喝酒解愁。

  喝醉後的它失足掉進了水缸,本想拼命掙扎但又轉念一想,

  “明知逃不出去,還幻想逃出去,這實在是太勉強了。因為過於勉強,所以才痛苦。我這是自尋煩惱,糊塗啊。”

  於是放鬆全身,不再抵抗,進入了不可思議的永恆世界。

  我看到這裡的時候一度失言,這裡簡直是神來之筆。本來以為這隻貓會像人一樣,揚長而去後埋頭大睡。但它卻比人還要寂寥和灑脫,人說不出口的無力,貓卻全都感受到了。它是貓又不僅僅是貓,所以我是貓。

  很難相信這是夏目漱石的處女作,它是那麼成熟,果然寫作這件事是有天賦的。

  說到魯迅棄醫從文都受此影響我一點也不驚訝,裡面確實包含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所有對社會和文化的思考。

  “西方文明也許是積極的、進取的,但那畢竟是失落者創造出的文明。另一方面,日本文明的重點在於改變自己,不是改造別人。……假如有高山阻擋,不能去鄰村,日本人不考慮如何推到大山,而是選擇不去鄰村,磨鍊在本村生活下去的本領。越不過高山,此地足矣!日本人自古以來,培育了這種自我滿足的心境。”之類的談話書中提到了很多。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融合是出路,但這條路又遠又難。有人站出來,說出來就是一種勇氣了,改變不是一朝一夕,文字的力量卻可以傳承。

  認真讀起來,想說的很多卻也無法說透。

  它們都藏在書中一句句看似平淡的對話中,所以就獨自留在腦中慢慢消化。

  裡面有很多可愛的句子,比如小貓咪的一些獨白:

  “除非魚販子登門,否則我不必出迎。”

  “貓需要在短暫的歲月裡成熟起來”

  還有小貓咪的一些迷惑行為,看的時候非常開心,也算彌補了我當時買書的一些缺憾。

  最後想說說,這本書裡的繪圖,所有的插圖都是色彩濃烈,整個畫面滿滿當當,沒有一絲留白,畫風奇奇怪怪甚至有些荒誕可怕,但又莫名適合這本書。

  我好喜歡。

  《我是貓》讀後感 篇17

  過了第一個兩週(之前打算兩週讀一本書),讀完了《我是貓》這本書,讀之前對作者和背景都不瞭解,只是知道它有名,就一門心思地讀下去。讀完之後,有強烈的成就感。全書輕鬆幽默,時不時會探討人生、生活和未來。作者以貓的角度來描寫生活,全書前後連貫性不強,每一章都可以當做獨立的小說來讀。讀完之後,看了作者以及譯者的話才算是更深地瞭解了一下書。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被稱為“國民大作家”,擁有極高成就。而本書呢,據說是“借貓之眼,批判了明治社會迂腐的知識分子和黑暗的社會現實”。雖說是批判,但我在閱讀過程中未曾感到憤怒與指責,反而覺得閒適,大概是因為書中並沒有大起大落的令人揪心的情節,也沒有那麼多的伏筆和坑,全書以貓之口來描述生活,就像給讀者開了一個上帝視角,去窺探貓和苦沙彌的生活,沒有刀光火影,沒有勾心鬥角,只有平淡而又富有趣味的生活。不會讓讀者感到緊張和著急,慢慢地讀,優雅地看,這是極好的。

  之前讀過《四世同堂》,沒有讀完,但總感覺壓抑,感覺描寫的環境太苦了,有太多值得感傷的地方,能引發讀者情感,這是好的,但我覺得也有稍許不足,就是把讀者帶入其中,讓讀者也品嚐人物痛苦。也因此我比較喜歡看汪曾祺的書,汪老的文章總是那麼不急不躁,慢慢讀,細細品,總是把事物寫得那麼美,那麼優雅。當然也有對道德敗壞之事的抨擊,但只是稍作評論,不加干擾,最終的看法還是在讀者內心。不覺讓我想起辯論,雙方辯手總是想證明本方觀點正確,而感染觀眾,加速觀眾的品讀,辯論結束,會讓觀眾有酣暢淋漓的快感,但覺得缺少了讓觀眾思考的地方,感覺有些功利。

  扯遠了,暫不糾結了,回到本書。正如譯者所說,主人公不是人民,也不是貴族,而是小資產階級,沒有那麼多的憤怒,只是對生活中不好的地方揭露開來,發發牢騷便罷了。讀者以上帝視角來看自不必揪心,並且能看到當時社會上的一些問題,這就是好的地方。

  但本書寫於明治時期,距今超過了100年,我對當時的日本實在是不瞭解,而且對西方的一些大家也不瞭解,所以在讀書時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導致對本書理解不深,希望以後再讀的時候有更深的理解。

  書中描寫了苦沙彌的生活,而苦沙彌的原型便是夏目漱石先生。書中對苦沙彌老師日常行為的描寫實在是有趣,而苦沙彌的朋友經常來找苦沙彌交談、玩耍和探討,十分像夏目漱石先生舉辦的文學沙龍。苦沙彌的朋友中我認為最有趣的便是迷亭,覺得他是最瀟灑自在的人,不過他常以捉弄人為樂,他沒有老婆,假如他娶妻的話,書中的情節可能會更有趣。迷亭雖然在書中的形象不靠譜,但總覺得他是有大智慧的人,不拘於日常小事,總能給自己找樂子,胡扯之中又能講出大道理。雖說獨仙看上去佛系,但真要比較起來,感覺還是迷亭更像得道的仙人。

  書中有趣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就在這略微表達一下看法,不再細說。

  《我是貓》讀後感 篇18

  大家喜歡貓嗎?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推薦一本關於貓的書——《我是貓》。它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寫的,此外,他還寫了《門》等文學作品。言歸正傳,那就來說說他的《我是貓》這本書吧!

  這本書以寒月與金田小姐的婚事為主幹線,引出各色人物,事件。有透過貓的視角把像苦沙彌一樣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與像金田夫婦為代表的大資本主義家對比。寫出了20世紀日本社會的真實寫照。

  既然說到了人物,那就把他們的性格來介紹一下吧。先說苦沙彌,他性情暴躁,但學識淵博,偏執任性,但善良正直。不為金錢折腰,有點外強中乾,做事沒有毅力。渴望超凡脫,卻沒有本事。身為教師的他卻不理解學生,而且他頭腦還不靈活,經常被同學問的一些古怪問題難住。

  再說說金田夫婦。他們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認為什麼事金錢都能解決。他們還冷酷無情,殘忍卑鄙。難道這就是當時日本的"大人物"嗎?這樣的人,連貓都看不起,還能稱之為"大人物"嗎?

  再來說說作者的創作背景,在日俄戰爭後,日本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於是日本資本主義形式化迅速,資本主義家不斷壓迫,剝削工人的情況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夏目漱石對此大大不滿。於是藉此書抒發了自己的不滿,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最終,作者想給文中的人們寫一條出路。但在資本主義壓迫下的知識分子,就是這樣,無用武之地。最後,作者的探尋之路就以失敗告終。

  好了,不劇透那麼多了,這些就是我對此書的片面理解,如果你對它感興趣,那麼就去讀一讀吧!

  《我是貓》讀後感 篇19

  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起初看到這本書是在手機上看到的,看到書皮很好看,書的名字也很有趣,於是央求媽媽給我買了下來。

  聽朋友說,這是描寫的關於貓眼睛裡的世界,作者是日本的作家夏目漱石。開啟書本一看,第一句話就吸引了我:“在下,貓也。名字嘛,尚無。”可以看出這是以貓的視角來寫的,將貓擬人化了。

  貓的主是一個整天遊手好閒,經常生病的人。他對貓的態度並不那麼友好,也總是會沒事給自己找事做。比如一頭扎進書房裡,擺出一幅發奮用功的架勢,讀書讀上三兩頁就到頭而睡了。這不就是貓在諷刺主人弄虛作假,裝模作樣嗎?有一次,貓的主人竟一時興起,開始學起了畫畫,每天都在追著貓做他的寫生物件,還會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過得很好,貓卻覺得連基本的搭配顏色都沒有做好。

  小花妹妹的主人卻不是這樣的,你很喜愛小孩。把小花當做人一樣看待。小花死後,還幫他建了墓地。作者將這兩種貓的主人進行了對比,突出了第一位主人的令人討厭。

  這本書寫出了不同性格的貓對自己生活的評價,給人清楚的展現了。日本當時的社會狀況。但是書中一些句子會引人發笑,十分幽默。書中的貓是一個悠閒的貓,雖然生活在不好的環境中,但是依然悠遊自在。

  《我是貓》讀後感 篇20

  愛貓,愛它的討人喜歡,愛它的朦朧,更愛它一會兒清靜一會兒頑皮的模樣和它翡翠色的雙眸。常常見到貓,我一直會想象在貓的眼中,人類,到底是為什麼東西,是神通廣大,無人能敵;還是愚昧落後,一無是處?

  這禁不住要我想到了夏目漱石作品,有那樣一隻貓,機警、公平正義、知識淵博卻唯有不容易捕鼠的無名貓。它以自身小小貓眼電影,悄悄地洞察著人世間的蒼桑。沒有錯,它就是《我是貓》中哪個趣味的主人公。

  《我是貓》一個填滿奇特的小說名字,便是由於這一小說名字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興趣愛好,唸完後,還簡直讓人感慨十分。因為我突然間愛上了這小小貓公。

  或許,是由於是貓的原因,沒讓它沾上塵世間的汙穢。

  它的每一句談吐之間,都填滿被人類尖刻的譏諷,比如:大家褒義,因人而不一樣,像我的眼睛一樣變幻無常。呵,它是多麼的一針見血的語句啊!把人性的醜惡表明得深入淋瀝。讓人迫不得已讚美它貓腦裡的智慧。

  殊不知,說它智慧,它有時候也是愚昧無比啊!悄悄闖進餐廳廚房偷吃年糕不清楚綠豆糕會黏住牙,飲酒喝醉酒都不以為意,這種諸多的蠢事,都讓人讚歎不已!但是,它與俗人不一樣的是,一直會在難後領悟到生活哲理,苦後自樂一番。

  這個貓公,矛盾的特性,完全不知道它是智慧還是愚蠢。也許,應當說成智愚併兼吧!一些矛盾的性情才突顯得它更為真正,也要我對它更為鍾愛了!

  當然,人類也是填滿智慧的微生物,由於大家的智慧,全球才發展趨勢來到現如今。但是人類卻因而在不經意間迷途了自身的天性。人類的一切,也在小寵物狗眼裡越來越低賤。這時,人類是應當啼笑皆非,還是應當自我反省一番呢?

  《我是貓》讀後感 篇21

  文:醬油生菜汐醬醬;曾經有段中二的時間特別喜歡夏目漱石,現在想來也不記得當初沒什麼喜歡了。只記得對《吾輩は貓である》(我是貓)這個名字一見鍾情。

  什麼是一見鍾情?就是那個東西突然闖入你的視線,瞬間佔據了你整個思維,除了那個以外,你看不見也聽不見。心臟驟停,用零點幾秒讓思緒走過千山萬水之後,心臟開始劇烈的跳動。

  而且一見鍾情從來不需要理由,就是電光火石之間就產生了,那種感覺會讓人成癮,揮之不去更忘不掉。

  我對《我是貓》這個名字就是這樣,說不出他好在哪,就是心動了。但是現實似乎與我開了個玩笑,我對《我是貓》動心,幾經波折看了夏目漱石很多作品,唯獨沒看成《我是貓》。我甚至在網上找了日文版的,奈何還是沒開始。

  前段時間看完一套長篇小說,我終於開始看《我是貓》了,逼著自己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去看書,好不容易終於快看完了。也終於下了決心在看完之前說說自己的想法。

  全文起始的那句我很早就記下了——(我是貓,還沒有名字)。讀來特別有味道,有著屬於那個年代的韻味,儘管他其實充滿了諷刺意味。

  書快看完了,但故事卻沒記住多少,人物的名字也沒分得很清楚,只記住了經常出入那個家的人物性格,還有那個想把女兒嫁給博士的“鼻子”。其實出場的人物並不多,要想一個個記住並不難,只是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那隻貓身上,對人名有所忽略了。

  那是一隻比人想得透徹卻也比人蠢很多的貓。不管怎麼說他就只是貓,還是一隻不會抓老鼠的貓。

  對於這隻沒有名字的貓,我記得最清楚的無非兩件事,一件是牙齒上粘了年糕,在廚房“起舞”;一件便是他不會抓老鼠。無論他平時的論調有多麼的“深刻”,這兩件事充分體現了他不過是一隻智商欠缺的貓。我甚至可以腦補出他滑稽的動作。

  然而在平時,特別是面對他那個苦大仇深的主人時又顯得特別精明。他知道落雲館的學生純粹是為了氣主人在行動,知道主人生氣就是著了他們的道。他去“鼻子”家探過,知道鈴木是他們的說客,想著提醒主人,想著把控全域性,奈何他只是一隻不會說人話的貓。

  其實書裡有很多我不甚理解的論點,讀起來也比較費勁。一方面是文化的不同,在理解方面本來就會有偏差,比如他們寫的新體詩、俳句,我知道有這種文化,卻不甚理解,再加上語言本身的差異,讀來其實少了很多感覺。另一方面是整個故事的基調是在諷刺,諷刺那個時代那些自稱“吾輩”的人,但是我不知道那段歷史,不知道讓作者憤世嫉俗的東西是什麼,所以無法理解。

  之所以還沒看完就忍不住說些什麼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看一遍我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的。無論是文化還是個人閱歷,都還沒有達到去理解這個故事的層次。

  這大概就是普通讀書人與大家之間的區別。你知道他寫得好,卻說不出他哪裡寫得好,也讀不懂他想訴說的東西。

  《我是貓》讀後感 篇22

  《我是貓》中並沒有氣勢恢宏的重大場面,也沒有覆雨翻雲的歷史人物,有的只是一隻貪吃花貓,在街頭巷尾的垃圾桶邊,破落殘缺的屋瓦牆頭,廚房案頭的碗碟旁,觀望世間百態的瑣碎路徑。

  書中可以看出,夏目漱石飽讀詩書,卻沒有站在哲學價值或歷史政治的高度,表達自己對人性、對社會的深刻思考,而是從一隻貓的獨特觀察角度,零距離、接地氣的刻畫出人物性格,正所謂窺一管而知全豹。初讀輕鬆幽默,進而是撲面而來的陰暗壓抑情緒,最後引起讀者的自省與思考,這是閱讀本書的感受,後面細說原因。

  一是貓眼看盡人性卑劣弱點。

  書中形形色色的眾生相,具有代表性的是不諳世事、浮躁虛榮、附庸風雅的“茅房教師”,貓在書中說到,“假如能像平常那樣讀得進去,還算令人佩服,但是過了五分鐘,他便將書使勁扔在矮桌上了”、“他不論幹什麼,都沒長性”,他詩詞歌畫貪多求全,只是裝模作樣為了出名;譁眾取寵、信口開河、形骸放浪的“美學家”迷亭,他對教師說“因為我有時候開個玩笑,人們就把它當真,引發極大的滑稽美感”;沽名釣譽、表裡不一的“博士”寒月,來教師家做客幾次,頭頭是道講解著“自縊力學”和“磨玻璃球”,讓人啞然失笑;裝腔作勢的“獨仙”八木,自詡消極淡泊,勘破生死,卻在遭受威脅時嚇得屁滾尿流;還有趨炎附勢的鈴木藤、頤指氣使的“鼻子夫人”等等。尼采說過,你若凝視深淵,深淵也向你回望。

  書中通篇一以貫之,血淋淋的展現著人性的醜惡嘴臉,眾多人物漏洞百出的說辭讓人揭穿還要強顏鎮定,相互之間比較踐踏來獲得安全感、存在感和成就感,心為物役的“三無戰術”等負能量比比皆是,充斥全書讓讀者呼吸困難,同時,作者用生活瑣事來揭示人性,真實貼近又讓讀者像照鏡子一般,忍不住對號入座暗自羞赧。能體會到這種感覺,正是夏目漱石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自身要深刻對照反思的。

  二是作者對社會的悲觀絕望。

  夏目漱石以花貓醉酒掉入水缸淹亡作為結尾,表達出他對人性,對當時社會現狀是持悲觀絕望態度的,花貓代表的是他從自我主體中抽離出來的客觀思考者,卻以一個貪戀慾望的主體方式死亡,頗具諷刺意味,是對自我的否定,也是對社會的否定,與同時代的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等日本作家有著一脈相承的獨特氣質,書中寫到,“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主人,寒月還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儘管他們像絲瓜一樣隨風搖弋,卻又裝得超然外物,其實,他們既有凡心,又有貪慾,競爭之心,好強之心,即使在他們的日常談笑中,也隱約可見其端倪,在我們貓眼裡,他們與那些被他們平時痛罵的俗骨凡胎本屬一丘之貉,真是可悲極了。”

  在貓的眼中,我看到了醜陋的自己。

  《我是貓》讀後感 篇23

  這是一位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貓在人們心中一直略帶幾分神秘感,平素則慵懶,我們無法理解動物的語言和表情,所以只能依著自己的神態和心境來解讀,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忍不住在想作者是怎樣以貓的角度來理解人類的。

  《我是貓》便是以貓的角度來審視人類的生活,第一次拜讀夏目漱石的作品,很喜歡他的文字風格,細膩而有韻味,書中呈現了一幅幅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生活風俗畫,迂腐的緊,卻也令人發笑。關於《我是貓》,我的解讀是作者夏目漱石,主人公苦沙彌,主角貓三者即為一體,又各自獨立。中學教師苦沙彌不吃喝嫖賭,也不講究穿著,終日待在自己的小書房裡讀書寫字,有妻女為伴,但他並不是徹徹底底的無慾無求。

  苦沙彌腸胃不好,卻十分貪吃,閱讀時讀不了幾頁就在書房睡著了,這些細節表明,作者本人雖然傾向於無慾無求,但他作為一個肉體凡胎,依舊還是會被世俗的煙火氣息干擾,與此同時,作者又化身為一隻無名的貓,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旁觀人類的生活。即不參雜進人世間的種種虛妄荒誕,反而對各種亂象做出見解,小說裡種種思想和情節體現出夏目漱石先生應該是位哲學語境上的悲觀主義者,我本以為結尾作者會安排貓於其他人物的生活繼續延綿下去,直至自然死亡。我想的太過簡單,結局貓的溺水而亡恰是全書悲觀主義和批判思想的頂峰,貓明知自己無法逃生,與其奮力掙扎,不如看淡一切,不再強求。而人呢?面對如今社會的誘惑,大部分人顯然沒有貓的覺悟,也沒有貓的勇氣,我想這是現實語境下真正的悲哀。

  《我是貓》讀後感 篇24

  鄰家貓雜毛哥也是個很有意思但只出場過一次的角色。它是律師家的一隻貓。它評論人類“不懂所有權”,人類還會“臉兒不紅不白的”“大模大洋地搶走”食物。說到這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雜毛哥與白貓大嫂的家居環境換個地方的話,那麼該小說真是太有遠見性了。也就是說如果是軍人家的貓說出這麼一翻驚世之語,真是作者深刻地歷史見地呀!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幾乎全盤採用了西方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如同一隻螞蟻要吞掉一隻大象;國內資源的貧乏,根本遠遠不夠接納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只好走對外擴張的道路。二十幾年後日本帝國大肆侵略中國、蹂躪我們的國土。試想,日本軍人家的一隻貓尚能有如此見解和維權意識,而帝國主義軍權的日本卻無法釋懷。真是極大諷刺!

  當然,很多人會反駁我的觀點,認為這個小細節也許只是作者無意安排的;但我想,就算作家在這沒有明確提出日本社會存在根本問題,而是需要等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驗證,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態的深刻理解和透析的能力是無庸置疑的,作家所具備明敏銳的社會感受力也是特定歷史條件給予個別人物的。此時的作家,應該說,至少也是隱約地預見到即將到來的衝突。

  大黑是一隻寄居在車伕家卻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肥黑貓。大黑認為車伕和教師這兩種職業相比較的話,“肯定是車伕了不起”,理由是車伕比教師長的壯實。這麼個理由估計全人類都要不同意了。“咱家”對它的態度是“敷衍”的“恭敬”,真是好一隻世故的貓頭!但這隻吹牛的黑貓也是相當可愛的。“只要在他的威風面前表示心悅誠服,喉嚨裡呼嚕嚕地打響,表示洗耳恭聽,他就成了個最好擺弄的貓。”這黑貓明顯的受到車伕主人的影響。但即便是這麼俗不可耐、欺軟怕硬、不學無術的貓也有著不贊同主人的說法:“再怎麼賣力氣捉老鼠,能像人那樣吃得肥嘟嚕的貓,畢竟是舉世罕見喲!

  人們把貓捉的老鼠都搶了去送給警察。警察哪裡知道是誰抓的?不是說送一隻老鼠五分錢嗎?多虧我,我家主人已經賺了差不多一元五角錢呢。可他輕易不給我改善伙食。哎呀呀,人哪,全是些體面的小偷喲!”這不正是那些忍氣吞聲被資本家剝削的還未開化的工人階級真實的心理寫照嗎?這“體面的小偷”正是那些榨取剩餘價值的卻表面光鮮的資產階級的最佳稱謂。

  《我是貓》讀後感 篇25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十分精彩的日本名作《我是貓》,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它是夏目漱石的處女作。

  收中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個窮教師家的貓,這隻貓在夏目漱石的筆下變成了一個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的貓,但是到了最後也沒學會抓老鼠的貓。

  大概內容是一隻可憐又可愛的小貓,被一個書童玩過了以後,又弄傷了,無家可歸,十分幸運的是被一個“好心人”給留了下來,可是,小貓被主人家的人又打又罵,有的時候還得餓肚子,它的窩就是一個破紙箱,到了冬天又冷又餓,十分的可憐。那個時代有錢的人十分少,沒錢的人很多,有的時候人都吃不飽,生活都沒有保障,別說一隻貓了,更是可憐,有的時候二、三天都吃不上飯。最後,它為了喝水一不小心滑到了水缸裡淹死了。

  我讀了這本書後思緒萬千:在那個黑色的時代,那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就連一隻小貓的生命也無法保障。

  如果它生長在現在的我們中國,一定會被好心的人帶回家,天天餵它吃好吃的貓糧,各種各樣的口味都有,還會有溫暖的小窩,冬曖夏涼。看電視上的報道,有一個老奶奶每天去餵養在她的房子周圍的流浪的貓和狗,現在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它生活在我們的社會,它一定是幸福的都不想離開。

  這篇文章也表達出了20世紀初的日本的黑暗時代,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困苦,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吃的有營養,穿的又暖和又漂亮,還有寬敞的教室,精緻的書籍供我們來學習,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為國家貢獻我們的力量。

  《我是貓》讀後感 篇26

  這本書是一本諷刺文學。

  夏目漱石的影響力在日本,無需多言。諷刺不平等制度,諷刺人性的弱點……

  全書從貓的角度觀察世界。正如圖上所講,是作者從貓的角度來看待主人臉的醜。如果換做我,寫一個人臉醜我想我是寫不出來這麼多,用上這麼多修辭手法的,在嘆息中透露著一絲幽默。這也是夏目漱石功底的體現。

  除了在自己創作時,吸取了他的經驗,更在內容上感到萬分感慨。

  這是一隻理智、有思想,但至死也未學會捉老鼠的貓。

  我喜歡貓的那種閒適自然的處事方式,即便是在它即將死亡的時候,醉酒後暈乎乎的它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裡,它知道自己掙扎也無濟於事,於是它放棄了逃生。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正是它以平和的姿態處事的體現。也接著貓的這個死亡,諷刺日本當時的情況,使讀者感觸頗深。

  貓公,它的確是十分的聰明,整個世界在他的眼睛裡十分的清楚而又荒唐。它又是一隻蠢貓,不知道吃年糕會被粘住,喝酒要喝醉,掉到缸裡會淹死。貓公吃年糕的確是件蠢事,但它又悟出真理數條。從貓公的視角,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展開,諷刺現狀,發出感慨。貓公吃年糕的最後,難逃被年糕憋氣,被孩子嘲笑的下場。我以為這正恰恰是貓公的大智與大愚共存的最好體現。《我是貓》一書描寫了一群知識分子在改革面前、新潮面前惶惶不知所措,只靠玩世不恭來消磨時光。他們時刻都在嘲笑和捉弄別人,最後卻落得時刻被命運和時代所嘲笑捉弄的下場。

  其實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小說中的貓那樣,以平和的姿態對待世間萬物,抱有一顆等閒的心。多一分自然,少一分拘束,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憂愁。

  《我是貓》讀後感 篇27

  人們在研究《我是貓》這部作品時,往往把目光聚焦於“人”的身上;我認為,作品中貓的群體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研究物件。

  首先,是提供視角的“咱家”這隻“名字嘛,現在還沒有”的貓。有時候,由於作者太專注於寫客觀的實體和事件,“咱家”就太全能而脫離了旁觀者和敘述著的身份,被作者賦予了太多貓以外的身份。所以,我也把它當作作者所要表現的一個群體成員之一。這隻貓精通古今中外的文史哲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看透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組織,會充當密探(“潛入”金田家)、衛兵(與烏鴉的“戰鬥”)等等。“咱家”可以比主人更清醒得看透迷亭對人的戲弄、也可以看清楚某些人的做作和虛偽、觀察到了細微的動作流露出來的人的心態、也曾經以高超的語言技巧“恭維”車伕家的大黑……

  其實,大家都可以猜測到“咱家”是作者的代言人,是作者給了這隻貓這麼多才藝和能力的。但是“咱家”又不屑於抓老鼠,真的要抓老鼠時候也是醜態百出;貓還是貪吃,在與“年糕”妖怪搏鬥的過程中盡顯貓的可愛之態;貓喜歡的物件肯定也不是人,而是姐——一個幫自己主人吹噓的母貓。“咱家”看盡人世間的醜態而自鳴得意。但最後,作者由於客觀原因把神通廣大、才高識卓、養尊處優的“咱家”淹死在水缸裡而匆匆結了尾。本來這樣的死亡很突然,但貓卻發出了“咱家死了,死了就太平了,非死是得不到太平的”的聲音,然後“南無阿彌陀佛!”來“謝天謝地”,這不由讓人有點震驚,無憂無愁的貓都這麼熱切地回應死亡,那麼,這些還在世間苟活的人又該為自己設計什麼樣的結局呢?作者生平的參禪活動也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在“咱家”到達苦沙彌主人的家之後,非常尊敬斜對過的住在軍人家的“白貓大嫂”。此後,這隻貓沒有再出現在作品之中。“咱家”在整篇連載的小說中很少提到自己尊敬的物件,而在開頭就提出了一隻值得它尊敬的白母貓。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尊敬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敬。以貓公的性格來看,也不存在阿諛白貓的動機。

  其實,如果牽強地從作者生平來看的話,作者幾乎從小就缺失父母親的愛;那麼,一隻因為四個貓崽被學生丟到池塘而感嘆的母貓應該不會是作者讚揚的物件,至少不是從親子的層面上而受到讚揚的。再看它的理由是這隻白貓發表了對人類的看法——“再有沒有比人類更通情達理的了”,而且它還“句句在理”地要跟人類為了貓家族的愛子之心而戰鬥。這麼普通的感慨就能讓“咱家”尊敬,看來這隻貓實在是太自負了;它覺得一隻白貓能說出關於人類的簡單評論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當然,作者沒有輕視異性的意思,只是有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在裡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