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

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以下是小編帶來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

  小時候,媽媽拿這本書給我背誦,我只知道死記硬背,不曉得裡面的含義,等我慢慢長大了,拿來再看看,剛讀了一句就深有感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後來因為個人的學習環境不同,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如果幼小時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麼他的性情便會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恆而專心一致的去教導。我們現在雖然有了良好的教育,但性情還有點不好,讓我們一起改正吧!

  《三字經》裡還有許多故事,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有一個故事,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裡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他把玉石呈現給楚厲王。沒想到,玉匠說這玉石,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了武王,可是,仍遭到了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著玉石,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人類也需要磨鍊,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篇二: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

  《三字經》,它短小的人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一直毅力於燦爛之巔,多少年來一直伴隨中華兒童的人成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放在《三字經》的開頭,講出了人的本性是天生善良的,但由於後天的教育和自己的勤奮程度而差距越來越大。“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述瞭如果學習時不專一,那麼善良的人本性就會受到變遷,最後與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現在的我們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逃學在中學生中都時有發生,我們要學會專一,“一心不可二用”,才可有所成就。

  在《三字經》中,有一段是“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彼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段話告訴我們:聖人孔子曾拜7歲的小孩項橐為師,古代聖賢且能如此勤奮學習,跟何況是我們;宋朝中書令趙晉讀了一輩子《論語》,做宰相之後,仍勤奮讀書;公孫弘為了學習削竹片抄書,他沒錢買書卻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樑上,蘇秦學習疲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晉朝車贏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做燈來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來看書,他們雖然貧窮,卻沒有因點不起燈不學習;漢朝朱買臣邊砍柴邊看書,隋朝李密邊放牛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我們現在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又有老師的悉心呵護,我們 太幸福了。

  篇三: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讚揚;只是為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這樣,我拿著《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採蜜可以釀製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瞭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後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為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學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約,將來怎麼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篇四:三字經二年級讀後感

  三字經,一部灌溉著聖人們心血的傑作。它含著人生必須面對的各種道理,它就像小故事一樣帶我走進了奇妙的漢字世界。

  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視一個“孝”字。三字經中多次突出一個“孝”字。人就像一棵大樹,永遠少不了它的根基,而父母永遠都是我們最堅強的根基。三字經中寫道:“香九齡,······宜先知。”香九齡還是小孩就知道孝順父母,知道冬天給父母暖好被子。孔融在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這些道理小孩都知道,我們又何嘗實踐過呢?父母哺育了我們,可我們卻只能讓他們傷心著急嗎?不是,可我們卻選擇了懶惰、放棄。我們可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嗎?當我們在盡情的玩耍時,我們可有想過父母的孤獨與落寂。在我們受傷時,父母總會第一時間趕到我們的身邊。俗話說:“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難道我們人類還不如動物有孝心嗎?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沉迷在網路遊戲裡而棄父母的關愛而拒之門外,當我們爽快玩著遊戲時,可又想過父母在為我們焦急?當我們與小夥伴愉快玩耍時,可又想過父母在為我們擔心?在家中,我們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誰又能保證每天都會主動幫父母做家務?

  恐怕沒幾個吧?父母無私地撫養著我們,在我們身上花費了許多心血,如果我們不珍惜,父母會怎樣的傷心呢?父母在外辛苦地工作,我們卻在外浪費父母的血汗錢,那我們還有臉面去面對父母?父母給予我們最無私的愛,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父母做事,哪怕是幫父母洗洗腳,幫父母掃掃地等這些小事,父母都會開心,哪怕你有細微的一點變化,父母都會觀察到,並誇獎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