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1

  周國平是我很喜愛的作家。看他的書是高三時候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書陪伴我整個的高三生活,用思考與哲理給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靜的清泉。周國平的散文集《安靜》,對比昔日的“守望”和“朝聖”,似乎來得更為純粹和徹底。我喜歡《安靜》,不僅緣於這個詩意化的詞語,更是驚羨“安靜”這樣一種境界。周國平在書中說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

  依照通常的情況,安靜這個命題到了哲學家手裡,總會演繹成生存與死亡的掙扎。然而在周國平卻能輕而易舉地將安靜的氛圍融入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讓我剛開啟書頁,就已經不能釋手。在周國平的隨性抒寫下,安靜成了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沉積,讓其內心更為充盈,使其生命擺脫浮躁而逐漸趨於安靜。也正是因為如此,註定了安靜不是一種瞬間的偶得,而是從最深的絕望中尋找最美麗的驚喜,這是一種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會選擇在深夜讀周國平,點一盞檯燈,泡一壺香茶,跟隨他去尋找安靜。

  安靜不是一瞬間的偶得,安靜需要心靈的創造。在書的目錄裡,我發現了久違的親切話題:幸福、藝術、執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書中處處遺留著哲學和散文的痕跡。這兩者時而平行,相互對望相互傾慕;時而相交,綻放出無聲的思維火花,令人心曠神怡。書中,他所展現的人生體驗與讀者所關切的世間感悟的詞語外殼上,沒有一個“安”字,也沒有一個“靜”字,但它們都毫不例外地與安靜的距離最短。周國平所期待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充滿樂趣的安靜。生活中只要有樂趣為伴,我便不會感到寂寞難耐,因為我會覺得,這安靜,怎麼品味都別有情趣。

  周國平散文讀後感2

  我讀周國平寫的文章,有的就像他對尼采的作品產生一種無比的喜悅一樣,我對他的一些觀點產生了很大的共鳴。

  周國平對人生的指導思想很簡單,第一條是快樂。我對人生的看法和他是一致的。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要珍惜我們的生命,去享受我們的人生,這中間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快樂。生活中不免有許多困難挫折,對待它們,我們當然要選擇樂觀的面對,而不是痛苦的不敢面對。我們正值青春年華,這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快樂是天經地義的。周國平寫道,他最討厭那種說教,什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彷彿青春的全部價值就在於為將來的成功而苦苦奮鬥。是啊,我們總是想到以後會幸福,只要現在付出自己的全力去苦苦奮鬥。生命本身就是很神奇的,為什麼總要一味地把幸福向後推,而要放棄享受現在生命的美妙呢?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拒絕幸福的做法。人只有一個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過了青春期誠然還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樣的。

  當然,這快樂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整天荒廢生命,這無異於慢性自殺,快樂也充盈在我們每天奮鬥的那份充實感中。這就牽出了第二條指導思想,那就是“可持續的快樂”青春終究會消逝,如果只是及時行樂,毫不為今後考慮,倒真會"老大徒悲傷"了。“可持續的快樂”就要求我們既要珍惜真實的今天,也要適當的考慮快樂的持續性,如此,我們必須靠我們的雙手來打下我們明天快樂的基礎。重要的是,要使快樂本身不但是快樂,而且具有生長的.能力,能夠生成新的更多的快樂。什麼叫做更多的快樂呢?它應是精神上的享受,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讀好書。我們倘若能夠透過讀書、藝術形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的身上就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這種快樂時不會變成虛無,它始終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於我們的思想中。這兩條指導思想是相輔相成的。順便提到了讀書。如何選書,愉快是基本標準。讀書惟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能讓我們感到愉快的書就是好書,而無所謂它是不是暢銷書。

  他有一段話我非常贊成,“我不否認,讀書未必只是為了愉快,出於利益的讀書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學生的做功課和學者的做學問。但是,同時我也相信,在好的學生和好的學者那裡,愉快的讀書必定佔據著更大的比重。我還相信,與灌輸知識相比,保護和培育讀書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務。所以,如果一種教育使學生不能體會和享受讀書的樂趣,反而視讀書為完全的苦事,我們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斷它是失敗了。”我們可以形成讀書的癖好,讀書的癖好與所謂刻苦學習是兩回事,它講究的是趣味。讀書癖並不是所謂的“書呆子”重要的是一種讀書的感覺,如果每天不讀書就像是沒吃飯一樣,可以說是痛苦吧。我想如果不是想要獲得立足社會的技能,那些所謂的“無用的書”可能會對我們有更大的益處。總之,多讀書,讀好書,聽從自己的心,重要的是讓自己愉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