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莊子心得》的讀後感悟

《于丹莊子心得》的讀後感悟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電影《天下無賊》裡葛優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屆局黨政領導班子對人才培養工作高度重視,透過組織幹部培訓、開展文體活動等各種方式方法來搭建平臺,挖掘人才、激發潛力、鼓勵創新,希望達到為勞動保障事業培養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黨委又為每一位中層幹部購買了書籍,以增強文學藝術修養,培育人文精神。

  內心裡十分感激局領導們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圍的同事們和我一樣都正在積極努力,秉持著“滿腔熱情、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勞動保障精神,不斷提高自我,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這支筆努力為閔行勞動保障事業增光添彩。

  于丹寫的《莊子心得》是今年的熱銷書,在局裡還沒為我們買這本書之前,就已經因為喜歡它而買了一本,並且還象學生時代遇上喜歡的書時一樣,買回來就立刻為它包上了封皮。雖然社會上對於丹這位熱點人物的爭議至今還沒有個明確的論斷,但我覺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夠成名,亮點就在於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現代社會忙碌的人們解讀莊子、孟子等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談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動人心。她透過這種方式既普及文學知識增強人們的古典修養,又詮釋人生啟發人們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讀不到位或失誤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總體來說,我認為還是瑕不掩玉的。

  簡單寫些讀《莊子心得》的感想。

  喜歡這本書裡說的一段話:“一個人的生活完全是可以由態度來改變的。一個人先天的性格、後天的機遇、固有的價值觀,最終會決定自己的命運”。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說的是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

  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在經歷相同的事情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對人生的感悟如是,對命運的把握亦如是。命運是個客觀的東西,不一定完全依附於機遇。其實,你自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會決定你的取捨,決定你的命運。

  于丹在《莊子心得》中還寫道:“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莊子逍遙遊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夠超越名利。而有一個淡泊的心態,是超越名利的基礎。”

  閒暇時,我常常會這樣想,生活中有許多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如同一杯白開水、一杯飲料、一杯咖啡,有人嫌它平淡無滋味,有人喜歡它夠爽夠刺激,有人說它苦中自有香味。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但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許許多多的願望,美好的願望不能實現成為理想,邪惡的願望得不到滿足便成為貪念。

  想起警示教育片中那些貪官們,其中不乏聰明有識之士,有些更是婦孺皆知的'風雲人物。他們平地而起靠著才智、努力和機遇一步步走上高位,曾讓多少人豔羨不已。他們心中明知付出的代價會有多大,明知一生前途一世英名將毀於此,卻如賭徒般把自己作為賭資全身押上,如飛蛾撲火一去不回頭,原因何在?又怎是一個“貪”字能夠了得?!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心態使然,是他們心中的許許多多不平衡在作怪。因為覺得自己比別人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太少,因為看到自己的仕途已“結構性封頂”而下半輩子卻還沒做好打算,因為雖為高官政治地位高工資收入卻比不上身旁的一個個老闆,於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昧著良心為自己為家人為身旁的人謀私利,不惜冒險以身試法去違反黨紀國法,心存僥倖只想一旦“安全降落”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情,哪想到到頭來兩手空空身陷囹圄才感受到自由多可貴,原已擁有的一切有多珍惜!

  因而,究其原因是心態徹底顛覆了他們的生活,決定了他們的命運。而在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中,又何曾沒有過這種心態上的不平衡呢?有些人習慣於抱怨生活,抱怨工作,抱怨同事……為何同在一個單位他的工作崗位比我輕鬆而我卻總有那麼多做不完的事?為何別人上班比我輕鬆工資獎金不少拿卻還總得到領導的賞識?為何別人比我資歷淺比我年齡輕卻比我升職升得快?……等等諸如此類,林林總總不如意的事情總是太多。我想,有了這許許多多心態上的不平衡關鍵還是要看自己如何去承受,如何去對待。

  世界萬物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更沒有絕對的公平與合理。當你面對你所不願意面對的人或事,你是該抱怨還是該坦然面對呢,這完全在於你的心態。一個好的心態是,無論對於什麼事物,我們都應該承認存在有其合理之處,反省一下自己付出了什麼,如果的確不是因為自己的問題,那麼該是怎麼去解決問題了。是光抱怨,還是付諸於行動,來改變現狀呢?其實我們也發現,但凡習慣於抱怨的人,往往都是行動的矮子,都很難有所作為。一個積極心態的人是應該勇於面對一切,不斷調整自己,不斷使自己適應這個社會,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提升自己。

  擁有一顆善良感恩的心,用一種甘於承受、甘於孤獨的心態去面對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瑣碎,擺正心態,善於感悟,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明辨是非,讓自己不會變得偏激,不會變得過於計較患得患失;才能及時反省勇於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前進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

  勞動保障工作需要我們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勇於奉獻的心。奉獻,是一種不圖回報、不講好處的無私高尚的道德境界,它所蘊涵的精神價值是至高無上的,它的基石是我們勞動保障人首先要擁有淡泊高遠、為民謀利的良好心態。在我們的黨員隊伍中,不知湧現出了多少個像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鄭培民、任長霞等閃亮的名字,他們是先進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在他們身上閃爍出來的最可貴的就是"無私奉獻" 精神。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心中時刻裝著老百姓,兢兢業業工作,勤勤懇懇做事,充分體現出樂於奉獻的優良品質,因而得到社會的認同,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心態決定人生。我想,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一根墨線,對人生,都有著自己的選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