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節,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過?

洋節,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過?

    聖誕節剛過,氣氛猶在。現在很多孩子,談起洋節,那是津津樂道。而說起中國傳統的節日卻是遜色不少。現在小孩子過洋節正變成一種普遍現象。

孩子為什麼喜歡洋節?

  1、很多洋節,主角都是孩子。

  甚至在這一天裡大人也可以快樂的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孩子。試想一樣,聖誕節的時候,在漂亮的聖誕樹下一個個的開啟包裝精美的禮物盒,這是多麼令人開心和興奮的事情呀!

  在我們的身邊,小孩子對於萬聖節也是一樣的概念,因為這一天可以收到糖果,可是扮成古怪的樣子讓別人猜,這是孩子們的一個節日,一次狂歡。

  2、過“洋節”的時候,花樣很多,很好玩。

  某網友楊女士說,她7歲的女兒很喜歡過洋節,最喜歡的就是聖誕節。今年平安夜的時候,楊女士夫妻專門開車到老家的山上弄了棵小柏樹回來,掛上彩燈和各種小禮物盒,當聖誕樹。把聖誕樹裝飾好了後,楊女士的女兒就打電話叫來幾個玩得好的小夥伴一起來過平安夜,大家相互送平安果。“聖誕節晚上,我們一家人就圍坐在飯桌上吃披薩,還在女兒的聖誕襪裡放了一個芭比娃娃。”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洋節不過是一個和平時不同的日子,一個向身邊人表達愛意的機會,一次和小夥伴們自由自在、盡情娛樂的藉口。

作為家長,你擔憂過嗎?孩子喜歡洋節,過還是不過?

  有家長說:應該過。

  中國已經非常國際化,讓孩子有機會感受多元的文化的薰陶,有利於孩子開闊視野,有利孩子成長。

  南瓜燈、萌萌的小怪物、可愛的聖誕老爺爺……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吵著鬧著要過西方節日?因為西方節日更貼近孩子的心理,提供更多趣味性的玩樂。

  這部分家長覺得,過洋節日的`時候只要合適引導,拋棄恐怖不當的元素,適當增加一些歡快的元素,比如唱歌、製作南瓜燈、動物化妝舞會、找糖果遊戲等等,孩子們會從中體會到很多樂趣。

  這樣從節日,可以開啟孩子對世界上不同面貌的文化想象,讓孩子在玩樂中成長。

  還有家長說:不應該過。

  很多洋節並不適合中國的文化和傳統,過洋節可能會讓孩子並不成熟的心靈受到文化衝撞,不利成長。

  “一個不疼不癢的洋節,搞得我們全家團團轉,這像什麼話?咱們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那麼多,怎麼沒有發揚光大?”持反對意見的家長們提到洋節,紛紛叫苦。

  洋節的殺傷力太大了,學校裡、周邊商家到處都是氛圍,有些太過了。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誤導,也給家長們帶來了困擾。特別是學校裡,應該多傳到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與文化,而不是過度崇洋媚外。別讓我們自己的節日凋零了,變成了“中秋節淪為月餅節,端午節就是吃粽子。”

畢老師則認為:選擇適當的節日,並給孩子講講節日背後的文化。

  西方節日充滿了浪漫色彩,它華麗、絢爛、熱鬧、活潑,這些都是孩子們喜歡的特點。而中國傳統節日,相對內斂、含蓄,不夠奔放。所以,孩子們對異域風格的節日難免有好奇和嚮往。青少年之家覺得,世界已經是個地球村,外國人來中國、中國人到外國,已經是平常之事了。因此瞭解外國節日文化、宗教禮儀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實,過洋節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透過洋節,孩子可以瞭解和學習西方文化,也是好的。當然,並不能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心態。

  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過洋節,發揮洋節的正能量,讓孩子從中受到教益。

1、父母陪伴孩子過節,互動中加強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家長能陪伴著孩子在玩樂中得到成長,透過體驗西方節日,對培養孩子的語言、情感的交流能力,多樣思維能力以及體驗不同樂趣,那麼是否洋節就不那麼重要了。

2、洋節應該挑著過。

  並不是所有的洋節日都適合孩子們的。畢老師建議議,學校、家庭、社群在為孩子開辦一些洋節活動時,應儘量選擇感恩節、聖誕節之類比較溫馨的節日。她說,這類節日傳遞的感恩、愛孩子、愛家人的理念,對於培養孩子的品格和性情具有好處。而對於萬聖節這類節日,則應根據孩子年齡、心理接受力而定。

3、培養孩子們的節日文化情懷。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曾說,節日文化最重要的是會影響人的精神、沁潤人的心靈,培養人民的節日文化情懷最為重要。

  而培養節日文化情懷,必須從孩子們開始。沁潤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從小就有節日的記憶。

  不論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是西方的節日,都有它產生的文化背景。因此,家長們在與孩子過節的時候,更應該教導其節日背後的文化靈魂與內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