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讀後感

《哈佛家訓》讀後感

  《哈佛家訓》讀後感1

  《哈佛家訓》是一位博士的教子課本。當媽媽興沖沖地拿來這本書,對我說,快看看吧,真是一本好書呵!我真不知道它有什麼好看:千篇一律,一種樣式的封面;一樣的黑白色的紙張;同樣有一片片所謂的教子小故事;一樣有點評太多的一樣了,這是我沒有看清它的真面目。然而,翻開扉頁,一片片富有哲理的故事讓我看流連忘返。其中,《我知道你是明星》給我的印象最深。

  這篇小故事主要講的是:電影明星洛依德將壞車開到檢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位手藝過硬,年輕俊美的姑娘。這位姑娘吸引了洛依德,他很高興地與姑娘進行了對話。他以為姑娘會像別人一樣,狂熱地追隨他,但是,他錯了。當他發現這位姑娘並沒有像別的女孩一樣狂熱,要他簽名,合影時,姑娘的話,解答了他的疑問。姑娘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即使站在她面前不是影帝洛依德,她也會認真接待的。這,讓洛依德沉默,讓他感到自己的淺薄與狂妄。

  是啊,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誰。對權貴和名流的崇拜只能帶給我們兩種後果:1、那是對自卑心的安慰。2、而是對自尊心的侮辱。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沒有高貴和低賤。我們都有各自的職位,都一樣重要,又何必降低自己的人格,而向名流與權貴表達平白無故的敬意呢?只有恪守本分、不卑不亢的人,才不喪失尊嚴啊。同學們都狂熱地追星,真正能做到恪守本分、不卑不亢的人又有多少呢?真希望同學們能向文中的這位女修理工學習啊。

  這篇故事只是書海中的一篇,讀完全書後,我感到心潮湃。

  《哈佛家訓》讀後感2

  我在寒假裡,閱讀了《哈佛家訓》。裡面的故事型別眾多,比如說有:快樂篇、幽默篇、信念篇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快樂篇。快樂篇完整的標題是:快樂——生命躍動的和絃。

  裡面我最喜歡的兩篇文章當然是《兩兄弟》、《罕斯的金子》,這兩篇文章寫出了我們大家一定要樂觀的面對社會,面對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生活得更快樂。

  第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對雙胞胎,哥哥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而弟弟是一位天生的樂天派。在他們八歲生日時,哥哥為得到腳踏車而哭泣,因為他不會騎腳踏車,。而弟弟為得到馬糞而歡喜,因為他看過禮物後就歡天喜地地問家人:你們把馬藏在哪裡了?。

  第二篇文章寫的是,一位名叫罕斯的人他給主人做了七年的工,在他離去之時,主人送他一塊金子,罕斯在路上先把金子換成了一匹馬,再把馬換成了一頭奶牛,再把奶牛換成了一頭豬,再把豬換成了一隻鵝再把鵝換成了一塊磨刀石,最後磨刀石掉進了一口水井。說來說去,罕斯損失的是一塊金子,是他為主人做的七年的工。但是他並沒有傷心,而是覺得自己擺脫了唯一的累贅,覺得自己現在是天下最輕鬆、快樂的人。隨後,他就邁開大步回到了他自己母親的身邊。

  從上面兩個故事中讓我們知道,我們一定要快樂、輕鬆、樂觀的面對我們的生活,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加美好。

  《哈佛家訓》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哈佛家訓》中的我們不應該貧窮這個短短的故事,可是,從裡面得到的感悟卻不只一點點兒。

  有一個人叫做‘福勒’,他是美國一個黑人佃農的兒子。他五歲開始勞動,九歲以前以趕騾子為主。他們一家人一直過的貧窮的生活。

  福勒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她發現福勒與其他6個孩子不同。這位母親有意識的經常將福勒拉在身邊,跟他聊天。她反覆的`說: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們的貧窮不是由上帝安排的,而是我們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我們貧窮是因為我們沒有奢望過富裕!這個觀念在福勒的心靈深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直成就了他日後無比輝煌的事業。

  福勒改變貧窮的願望像火花一樣迸發出來——他挨家挨戶出售肥皂長達12年之久,並由此獲得了許多商人的尊重和讚賞。慢慢地,福勒不僅在最初工作的那個肥皂公司,而且在其它7個公司都獲得了控股權。福勒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徹底改變了家庭的貧窮面貌,扭轉了家庭的命運。

  這人說:所有偉大的成就就在他開始時都不過是一個想法罷了——不過是一個想法!

  我想:無論是追求財富,或獲取健康;無論謀取功名,或尋找快樂;無論追求利益,或追逐自由如果如果要達到目的,首先必須有一種強烈的渴望,並鍥而不捨的為之奮鬥。

  福勒說過:假如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那麼,當你看見它的時候,你就會很快的認識它,並能緊緊地抓住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