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活著的讀後感範文

關於活著的讀後感範文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裡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裡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裡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裡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著為了什麼?人活著不為什麼,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然後,教給我們:如何讓這根髮絲不斷裂。

  我也是想過死的,而且不止一次。咳,自殺,如今看來多麼觸目驚心的字眼。

  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會那麼想:“哎呀,反正人總歸要死的,無非是遲早的事,我這麼失敗,死了算了!”就那麼想著,有時,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有時,它也會在腦中盤旋好幾日。然後,看著周圍世界不再那麼灰暗,也就不想了。

  我並沒有像書評中說的那樣“流著眼淚讀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書的同時,也明白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福貴,這樣一個堅毅的人,在經歷了人生幾乎是所有的劫難之後,終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個人,走過人生的漫漫長路。

  記得曾經看見過朱德庸的一組漫畫:上學的時候,老師考驗你的智力;上班的時候,老闆考驗你的毅力……當你老了,你以為一切考驗都結束了,但你才發現,原來,一切都在考驗你的記憶。

  那麼福貴呢,他還會去回憶那一段太過於殘忍和不堪的過去嗎?我想,他會的吧。因為,他已經把這整一個人生,看成過眼雲煙。他與他的那一頭取名為“福貴”的牛一起,度過人生最後一段平靜的生活。

  我要好好地活著,因為,所有的挫折,與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麼呢?

  我得為餘華的《活著》寫一篇讀後感。有哪本書比《活著》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著》,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著》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