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姥姥的櫻桃》

讀後感:《姥姥的櫻桃》

  讀了李肇星先生的詩作《姥姥的櫻桃》,感慨萬端。李先生作為我國的前任外交部長,可謂權高位重,日理萬機。然而,他竟能從看到美國華盛頓國會山上的“半塊烏雲”和國會山前的“幾株雜草”中,引起對相隔萬里的祖國故鄉的回憶,思念起少年時代“悄然躍上枝杈/盡情地消受起姥姥的櫻桃”快樂生活來。可見,李先生是一個頗有故園情節的“平民官員”。

  李先生的詩作告訴我們,先生當年的家庭並不富裕:“姥姥家地少、錢少/只有穀子、地瓜、豆角/半畝小園和一棵紅綠斑駁的櫻桃”。為何有一棵櫻桃?我想這是姥姥為孩子們有意栽下的一種慈愛,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夏日裡櫻桃成熟的季節,滿足詩人小時候那種“當舌頭能舔到綠葉/一滴饞誕/一粒櫻桃”的幸福慾望。多麼普通而心存大愛的姥姥呀!讀到這裡,我不由得對那位平凡而偉大的姥姥肅然起敬。

  能夠在平凡的日子為家人尤其是孩子帶來快樂和幸福的人是智慧的人。而李先生的`姥姥正是這樣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她代表了我國成千成萬的婦女,千百年來傳承著善良、慈愛的傳統美德與以和為貴的中華文明。

  我一直認為,“幸福”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概念:工人的幸福是上崗,農民的幸福是豐收,遊子的幸福是回家,病人的幸福是康復,好人的幸福是奉獻,壞人的幸福是掠奪……李先生的姥姥是個好人,她的幸福就是栽下一棵櫻桃,為孩子們送去果實,讓大家“在那些省鞋子、省衣裳的中午”的貧困日子裡,享受生活的甘甜。

  這是詩作要告訴我們的第一個意境:詩人有一個善良的姥姥,慈愛的姥姥,智慧的姥姥,值得驕傲的姥姥!

  我們知道,詩人是一個高階外交幹部,公務繁忙,應接不暇,為何還有這番閒情逸致思念數十年前姥姥的櫻桃呢?我以為,這並非是詩人的忙裡偷閒,而是詩人孝心的自然流露。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人透過對姥姥的櫻桃的回憶,寄託了對姥姥的孝敬之情。什麼鑰匙開什麼鎖,什麼種子發什麼芽,正是因為姥姥對孫輩的慈愛,才孕育了詩人的棟樑之才,從而傳承了晚輩對長輩愛戴的孝心。因此,詩中的“思念起姥姥的櫻桃”,是懷念善良慈愛的姥姥、感恩姥姥的疼愛與教養的情感表達。懂得愛的人,他的精神必定是無限廣闊;懂得孝的人,他的內心必定裝著親人和親情。因此,我們便不難理解詩句“鮮美甜嫩的記憶/總是姥姥的辛勞”中深層的含義。這應該是詩作的第二個意境。

  慈愛的姥姥影響了詩人的品格,靈韻的故鄉孕育了詩人的才華,偉大的祖國成就了詩人的未來。詩人的生命與靈魂與姥姥、與故鄉、與祖國緊密相連,唇齒相依。一個人只有對家人的愛才能有對故鄉的愛,只有對故鄉的愛才有對祖國的愛,只有對祖國的愛才能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才能為建設自己的國家,維護人類的和平進步鞠躬盡瘁。我想,這應算是詩作的第三個意境。

  李先生的《姥姥的櫻桃》,不僅展示了一個大愛大義姥姥的形象,而且教育大家要懂得孝敬長輩,熱愛祖國,維護世界和平。是一首情真意切、樸實自然、以小見大、啟迪心扉的好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