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的讀後感

春愁的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愁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常聽人說,少女情懷總是詩,就疑問,那少年是什麼呢?

  未幾,便想到了少年就是那個寫詩的人呀!

  《水樣的春愁》和《初戀》,就是這樣兩篇男子用極細膩又極朦朧的筆觸描寫情竇初開少年的情懷的名章。我想凡是讀到過這兩篇文章的女生都不得不歎服男子的心思是可以極盡細膩,即盡婉轉的。(榮幸的是,在我的高中寫作文最細膩的三個人都是男生)

  兩篇文章同樣描寫心思細膩的少年在初次面對愛情時的那種卑微的心情,而我在與女生交談時不經意間得知這種卑微的心理女生也是有的。有趣的是郁達夫那牽著趙姑娘的手的水樣的一夜發生在14歲,而周作人先生的初戀也是在14歲。

  《初戀》雖不是周作人最富盛名的篇章,但這篇短章卻有著令人過目難忘的魅力。她的情緒是淡淡的,就連作者也只是說“大約是戀慕”。然而這也是難得的初慕之情,是以後不會再有的萌動。但作者也說“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來”,只這一句可以品一輩子。

  “‘楊家的三姑娘患霍亂死了。’我那時也很覺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慘的死相,但同時卻又似乎很是安靜,彷彿心裡有一塊大石頭已經放下了。”

  對於作者來說,這意味著一段戀情的終結,說是“石頭落地”,其實是不再思念,不再幻想了。然而讀到這裡,不知為何我卻覺得那種淡淡的情緒更濃了。

  有趣的是,郁達夫大膽的“自我表現”,頹廢、病態的心裡描寫,並不能被中國的道學家所接納的。第一個站出來為郁達夫的小說進行正面評論的就是周作人,他認為“《沉淪》中雖然有猥褻的分子而無不道德的性質”,因此,他認為《沉淪》是一件藝術品。

  郁達夫在寫《水樣的春愁》時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然而崇尚文章需有自敘性的他卻用異常清晰的口吻,為我們娓娓道來了這樣一段如歌的戀情。一句“蕉葉似地重重包裹著的我這一顆無邪的心”使我自然想到了黃景仁的'著名詩篇綺懷中的名句 “婉轉心傷剝後蕉”,只不過黃景仁的心是在滄海桑田後像被剝離的破碎蕉葉,而“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的少年郁達夫的心則是像被厚厚蕉葉層層包裹著一樣,雖然渴望愛情,卻又逃避,不敢勇敢的去面對。這也是許多少年的憂愁吧!

  那個“以為成日地和女孩子們混在一道,是讀書人的大恥,是沒出息的行為”,那個“對我微笑一下,點一點頭,但在我卻感得同犯了大罪被人發覺了的樣子,和她見面一次,馬上要變得頭昏耳熱,胸腔裡的一顆心突突地總有半個鐘頭好跳”,那個“聽了他的這一句密語,立時就漲紅了臉,喘急了氣,囁嚅著說不出一句話來回答他,盡在拼命的搖頭”的少年,我們是多麼的熟悉呀!他就好像活在我們身邊,活在我們心裡。青澀的少年的心是不分時代的。青澀的心裡都有一個“趙姑娘”的存在。

  有時會替他著急。有時又覺得好笑,原來郁達夫這樣一個情種也有清純年華呀!

  然而當那個水樣的夜晚突然降臨時,在水樣的月光下,在水樣的情緒包圍下,兩個人就靜靜的執手相看,“今晚上你在喝酒?”“是的,是在學堂裡喝的。”看似平淡無奇的對話中卻又勝過萬語千言,”明天你就要上杭州去考中學去麼?”“噯,是的,明朝坐快班船去。”看似淡然無物的言語裡卻又彷彿能夠曲徑通幽。水樣的沉默背後,是水樣的愛戀。

  一切就這樣戛然而止,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震撼,深深的感動,被愛情的美麗,被少年的矜持,被這份水樣的春愁。

  拓展:讀後感要點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如果是走馬觀花地讀,囫圇吞棗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透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裡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1]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