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孩子沒錯,但你也得讓孩子吃點苦

疼孩子沒錯,但你也得讓孩子吃點苦

  世界上沒有不疼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恨不得幫孩子搞定一切。疼孩子沒錯,但也得讓孩子吃點苦。

童年少吃的那些苦,以後會千百倍地還回來

  大學時,認識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名叫小C。

  小C酷愛撒嬌,軍訓第二天便嗲著聲音對室友說:“麻煩你幫我打一瓶開水吧,我拎不動誒。”

  室友本著助人為樂的精神替她連打三天開水,第四天終於忍不住翻臉。小C委屈得不得了:“哎呀我在家從沒幹過這種活,幫我一下怎麼了?”

  此後的四年裡,幫小C套被子裝蚊帳變成了室友們的責任和義務。平日裡,這漂亮姑娘的髒衣服扔了滿床,要等積攢到一定數量,她才會不情不願地送到洗衣房。


  畢業後,找工作,更是精彩。這個做不來,那個不想做,去到公司時時處處求吧幫忙,最後,啥工作都做不來。

  事實上,小C並非出自豪門的嬌貴千金。只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精心養育。離家上大學前,襪子內褲都是媽媽給洗的。

  結果出了家門兩眼一摸黑,整天一副普天之下皆我媽的姿態,沒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具備與人相處共事的社交力。

  原本指望富養出一個高貴的淑女,不料卻得到一枚讓人操碎心的巨嬰。

  人類的成長之所以有別於動物,那就是生理發育之外還有心理健全。而這個過程,離不開酸甜苦辣的相互調和。因為五味雜陳,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狠心一點吧,讓孩子吃點苦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狠心一點,孩子會有更好的未來。

  1.從日常小事做起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這些都是鍛鍊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2.可以適當增加難度

  父母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過於擔心和保護孩子,不要怕孩子遇到困難。大家不妨給他佈置有一定難度的任務,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孩子做不到或者失敗以後,父母要給予一定的的鼓勵與認可。當孩子實在有困難時,大家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找出問題根源,從而完成任務。

  3.一定要持之以恆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4.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

  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身為父母,你可以替他去吃苦,但無法代他去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