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焦裕祿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焦裕祿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焦裕祿讀後感 篇1

  焦裕祿的事蹟在60年代早已有口皆碑了,現在,他的事蹟又出現在90年代中,他那樸實而真情的力量打動了我。

  焦裕祿這個縣委書記當得不容易啊!可是他不怕困難,完全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辦事。車站裡,他幫旅客提包,端茶,節日裡,他為老人送米,送錢。焦裕祿堂堂一個縣委書記,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補丁衣服,吃的是窩窩頭。

  焦裕祿艱苦樸素的精神是共產黨員的典範,他不搞特殊,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助人為樂,臨終前還惦記著地裡莊稼的情況。焦裕祿逝世了,參加他的追悼會的人成千上萬。他們眼裡含著淚,默默地跪下。

  焦書記,你沒有死,青山記得您,綠樹記著您,人民群眾記著您,我們要把你的精神發揚光大,讓它在我們這一人身上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人民呼喚焦裕祿,人民渴望您這樣的好乾部越來越多,為社會增添光彩!

  焦裕祿讀後感 篇2

  看完《焦裕祿》,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忘——大雪紛飛,黃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書記拉車,幾人推車,車上裝著救濟糧,寒風挾著雪片打在人們的臉上。河南民歌《共產黨是咱好領頭》響起,為這一行人的愛民行為拼命地吼唱著。破土房的門被推開,焦裕祿出現在門口。屋裡的一對老夫婦,老頭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驚詫地看著這位不速之客。焦裕祿來到炕前,坐在老頭身邊:“大爺,您的病咋樣呀?快過年了,我們給您送點糧食和錢來,您們先用著。”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強睜開昏花的老眼,看著焦裕祿:“你,你是誰呀?”焦裕祿拉著他的手:“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鬍子顫動著,淚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順著焦裕祿的頭上往下摸索,帽子、圍脖、棉衣:“感謝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兒子!”那粗獷的民歌配合著畫面推上高潮。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焦裕祿同志不愧是共產黨的好書記,人民的好兒子,他是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一位女觀眾泣不成聲地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祿同志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絡,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這次“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活動中,自己要不斷去增強焦裕祿同志這種為人民服務埋頭苦幹,永不知倦的責任感。過去有一句話:“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為黨的工作中去。

  “紅日照天下,湧現振奇人。儘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甘願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鹽鹼淨,內澇治,風沙馴。絃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戶春。借問津樑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當時郭沫若寫的一曲《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將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生命以客觀公正的角度翔實地傳誦了出來。焦裕祿用他的熱血,在蘭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辦公室幹部,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身份,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加強自身修養和作風建設,為實現人生的價值,燃燒自己!只有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記在腦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兒子!。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焦裕祿同志已離我們遠去,但從他的一生中學到的,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人民的好兒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焦裕祿讀後感 篇3

  焦裕祿—一位視人民為父母、抱病為改變蘭考面貌日夜操勞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卻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然而他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人事蹟將被永遠載入黨的史冊,銘刻在人們心中。

  一把右扶手有洞的舊藤椅,一支不是用於寫字而是用於頂住肝部止痛的自來水筆和一輛破舊的腳踏車。焦裕祿就是用這些來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他跑遍全縣149個大隊中的120個生產隊,跋涉2000多公里,查清了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和大小河流。就是這樣一位盡心盡職的好乾部臨終前的遺言卻是:“黨·一派我……到蘭考…工作,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這就是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他是多麼高尚啊!自從擔任縣委書記後,他為了蘭考的發展嘔心瀝血,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即使面對死亡時,他心裡裝著的仍是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他講的是奉獻,腦子裡想的是百姓的冷暖,從不索取任何報酬,享受任何待遇。他像燃燒的蠟燭,犧牲自己,給別人帶去光和熱。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至今仍廣為傳頌,他崇高的公僕形象至今仍為人們所深深記憶!

  令人憤慨的是,曾有則訊息說蘭考縣縣委書記宗家邦竟口出狂言:“焦裕祿精神我一聽就煩。”作為一個焦裕祿的繼任者,難道他不感到羞恥嗎?不過值得焦裕祿欣慰的是,蘭考人民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終於實現了他“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夙願。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歷史將不斷證明崇高、無私、忠誠的焦裕祿精神會超越時空,成為激勵人們的寶貴財富。37年過去了,蘭考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蘭考縣乃至全國許許多多的黨員和幹部正繼承著焦裕祿留下的精神財富,共同描繪美好的明天。

  正像《縣委書一記的榜樣—焦裕祿》中所寫的:“焦裕祿……你沒死,你將永遠活在千萬人的心裡!”

  焦裕祿讀後感 篇4

  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小時候就在學校組織下看過,還記得當時在偌大的黑暗的影廳裡,在銀幕上巨幅焦裕祿的特寫下,自己十來歲的幼小心靈在微微顫動。時隔十幾年,我在單位的組織下又看到這部片子,孩提時代的敏感雖然不存在了,但還是幾度淚水盈眶。這感動無關乎煽情的背景音樂和臺詞,而是影片的真實生動的讓人動容。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片子的敘事、化妝、分鏡頭等技術手法已經落伍,但它平實、真誠、樸素的故事卻依然直觸人心底的柔軟。很多人都這樣評價它:這是一部並不過分美化人物的共產黨員模範傳記片。

  蘭考縣遭遇風沙、水澇、鹽鹼重重災荒,人們都吃不上飯。為了治風沙,焦裕祿特別寶貝來搞種植的大學生。而一位搞種植的老師傅因病死去,使得焦裕祿認識到幹部的健康問題,因此提出買高價糧補貼幹部。糧食買來後,卻因為有人洩密,省裡的調查組也很快到來。而調查組調查後,並沒有追究焦裕祿的錯誤。

  買高價糧補貼幹部,這在今天看來很容易被扣上搞特殊化的帽子。而在當年那個特殊的環境下,影片卻對此有著特殊的解答,這是一種情懷。

  是的,人有很多面,中國銀幕上的英雄人物不應該只有一面。對“高大上”人物塑造的弊病,魯迅曾以“劉備長厚近似偽,諸葛亮多智而近妖”批判過。 而《焦裕祿》影片中,人物活動的細節都很貼近生活,且非常自然。縣常委會上,焦帶領縣委同志們去火車站看遠走他鄉的縣民;大學生準備離開時,焦還用誠心打動大學生,讓他留了下來;夏天暴雨毀掉了很多莊稼,焦帶領眾人一起彌補損失。電影不是為了塑造焦裕祿過分誇大他的“好人好事”,而是用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來悄悄叩擊觀眾的心,這是真實的力量。

  有觀眾說,焦裕祿之所以做這麼多好事,根本與自己是否是共產黨員無關,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焦是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我不完全贊同。應該說,焦裕祿的所作所為,他的善是內心的指引,而共產黨員身份則是外在的驅動力。一句“在這大雪擁門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裡烤火,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就可以充分說明。體恤民生的正直和善良是焦裕祿的火炬,而黨員的身份和信念是焦裕祿的力量。兩者都有,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焦裕祿讀後感 篇5

  為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切實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5月9日下午,我們三晉幼兒園組織後勤領導及全體老師觀看了《焦裕祿》影片。影片中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終身的品質和精神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和啟迪,使我進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片中,患有嚴重肝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山區蘭考,為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吳縣長派人分給他二斤大米,這在當時來說相當的珍貴,可以讓家裡人吃上幾頓香噴噴的飯。可他卻一點也沒動,讓家人原物奉還。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調節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而犯所謂的“錯誤”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肝病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採取了獨特的治療方法“壓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舊病復發,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

  在他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著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採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直聞著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堅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後的寄託,最後的遺願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像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像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像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像,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從焦裕祿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一種精神,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公而忘私,不搞特殊的精神。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黨員作風建設的好教材。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像他那樣,把黨的一切工作當作自己終生的任務和責任,時時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在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帶頭貫徹黨的宗旨,勇於創新,勇挑重擔,廉潔奉公,勤政為民,求真務實,勤奮工作,讓焦裕祿精神永遠成為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我們一定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以焦裕祿精神為動力,學習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為人民多做好事、實事,為推動我園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向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焦裕祿讀後感 篇6

  4月5日我和學生一起觀看電影《焦裕祿》,以前針對焦裕祿的介紹也聽了不少,但實實在的看還是第一次,看後感覺十分的沉重。

  片中,嚴重患病的焦裕祿憑著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一心為偏僻窮苦的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的工作。忘記了妻子、兒女更忘記了自己。他帶頭廢除了幹部生活補貼費,為補助一些一輩子任勞任願的基層幹部,頂著極大的風險去別的縣買米。因此遭到了無所事事之人的誹謗和中傷。但困難並沒有嚇倒他,反到增強了改變蘭考窮困面貌的決心。每當他的病痛發作,疼痛難忍時,他就用茶缸、抽屜或者桌角頂住腹部來減輕分散身體上的疼痛。在一次下鄉視察中,一陣一陣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斷的從額頭冒出,承受著巨大病痛的卻不哼一聲。這是多麼剛強的性格,多麼頑強的意志,多麼韌拔的氣節。

  一年零三個月,在蘭考人民心中,他是永遠的書記。一個將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刻在了這片土地上,讓人們口碑相傳,永遠銘記。在百姓的淚光中,他得以永存。我們不禁要問,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都做了什麼,讓群眾永遠地記住了他,他有什麼豐功偉績值得人們薪火相傳?答案只有一個,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實際行動來做好看似乎很小的每件小事,他是地地道道的服務人民大眾的牛。

  今天,經濟快速發展,與影片中有著天壤之別,工作內容雖不同,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幹實事,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焦裕祿讀後感 篇7

  前兩天讀了《焦裕祿》這本書,書中寫了焦裕祿為人民和社會主義建設無私奉獻、忘我奮鬥的一生,讓我很是敬佩。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有一節說,焦裕祿家裡只有一點錢了,妻子答應給孩子買肉做紅燒肉吃,但是焦裕祿卻把錢送給更需要的人了。晚飯的時候,他的小兒子把窩頭扔到地上,要吃肉,他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兒子把窩頭撿起來吃了,說有窩頭吃就不錯了,很多人連窩頭還吃不上呢!他兒子答應再也不扔窩頭了。這件事在現在看來是多令人驚訝啊!天下竟然有因為孩子要吃肉而打孩子的父親,這怎能不讓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們感動呢?

  隨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現在我們不會因為想吃肉而捱打,但是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我是一個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好好學習,和同學互相幫助,做一個優秀的新時代少先隊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好少年。

  焦裕祿讀後感 篇8

  今天我們在社群會議室裡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焦裕祿這個名字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記得上中學的時候學校就組織觀看過,但因為當時年紀小,並不能太深刻的理解影片的意義。今天透過學習觀看後,深深的體會到了當官是為了什麼?為名利?還是為人民?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鬥終身的品質和精神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和啟迪。是我進一步體會到影片的真正內涵。

  焦裕祿同志當年在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90多萬畝土地的蘭考大地任縣委書記,他既是一縣之首,同時又是全縣人民的公僕,他說:“黨把這個縣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感到羞恥和痛心”。透過觀看影片,使我深刻的認識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任務艱鉅。刻苦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積極參加社群組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學習他立足實際,敬業奉獻的精神。

  人們深情緬懷這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的一種崇高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崗位,紮紮實實工作,為群眾搞好服務。

  焦裕祿讀後感 篇9

  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40多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

  古人說,“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焦裕祿同志“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焦裕祿同志到蘭考,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去為人民謀利益。

  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普通群眾,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首位,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要深懷愛民之心,自覺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

  焦裕祿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電影《焦裕祿》,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的一幕幕畫面不時在我腦海中掠過。

  焦裕祿是蘭考縣委書記,他工作認真,時時刻刻想著老百姓,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伯伯。他一心想著為民除害,親自到風沙區去種板樹;為了保護脫產幹部,關鍵時刻敢於承擔責任,分發糧食給幹部們;他明知自己身患重病,卻不請假不看病,仍然日夜操勞,他常說:“只有老百姓滿意,黨中央才滿意,自己才是共產黨員。”

  當他不得不住進醫院時,已經到了患病的晚期。小兒子在他的床前說:“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紅燒肉了,我只要爸爸……”,這時我強忍著的淚水不禁流了下來。最終,焦書記與世長辭,蘭考的每一個人都為之悲傷流淚。

  是呀,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正是一個個像焦書記這樣的黨的好乾部,日日夜夜的辛勤勞作換來的。我們要象焦書記那樣,從每一天做起,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和強大做好準備。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我們的祖國必將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