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叢書》讀後感範文

《感悟人生叢書》讀後感範文

  (一)

  當我閱讀《感悟人生》後深有感觸。從開始閱讀到結束,我心中始終以自己最大的熱誠、以自己純淨的心靈去汲取書中的點點滴滴值得我學習的精華。

  這本書從季羨林老先生千萬字的著作中篩選出這位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東方文化大師的想法及成長經歷。這不僅是季老先生的感悟,也是我們的導師對年輕人的教誨,它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去奮鬥、探索,怎樣追求理想與目標,也使我們看待生活、事物的眼光變得更加深邃。

  書中,看似是先生在教育我們,但更多流露出的是他對下一代的關心與鼓勵。他把自己成長、學習的全部經驗無私地奉獻給了每一位讀者,使讀者獲益非淺。

  讀完這本書,老人的聲容笑貌好像浮現在我眼前,他的金玉之言,將永久地刻在讀者的心田,催人猛醒,激人奮進;讀完這本書,猶如品嚐醇美的甘露,自有滋味在其中,“世紀老人”非凡的人生經歷,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讀完本書,我深深知道作為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學習的有很多方面,這需要本身的不斷去閱讀大量相關書籍,才能及時的充電,更好的為教育服務,無形當中也會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從而提高自我,何樂而不為呢。

  對我感悟最深的、啟迪最大的是季老先生對人生的態度。他一共寫了3篇“論人生”,每一篇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察點洞察著人生的意義與美好。先生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還有他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從這些樸實、簡潔的話語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先生的氣質與人品。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更要告訴我們對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與強烈的責任感。

  要想使人生變得有意義,就要有目標,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個體,但沒有這許許多多的個體,鏈子也就無法組成。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這就是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體現。季老先生雖已到耄耋之年,但正是由於老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仍然筆耕不輟,他想把更多的“財富”留給下一代,讓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的無私和博大,也從中《感悟人生》。

  這本書,讓我感到在生活中,工作中,應該以高度的熱情去面對,去進取,去努力,去開拓我們嶄新未來。讓我們吸取其中的鬥志,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傾盡自己的所有。

  (二)

  讀了這本《感悟人生叢書 - 潤澤心靈愛心故事》之後,感想頗多,這本書收集了 86 篇短文,這些來自不同時段的古今中外故事,娓娓道來,深刻而樸素,卻都有積極的含義,所有對心靈的啟迪,對人性的'剖析,對大愛的理解,對生命的尊重,無一不以小見大,讓人讀了之後有滌盪之感,彷彿被洗禮了一番,思想得到了昇華。真的是潤澤心靈的好書。

  記得在《感謝一隻流浪貓》中,人們因一位老婦人對一隻流浪貓的善舉,從麻木的驚醒,好象又重生了一般,回到了性本善的軌道上來;在《 50 次拯救》中,一位戲弄警察的英國女人,無論她怎樣離譜地自殺,每次都能得到警察的成功救助,體現了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根本意識;而《樹下的秘密》則讓少年的我們應該感謝老一輩的貢獻,沒有他們,怎麼會有今天美好的生活?《郵包裡的母親心》和《海嘯中的兩位母親》它將天下母親的樸素、無私和偉大描寫得更加具體、生動,在困難甚至是災難面前,母親永遠是兒女的最堅強的後援,是激勵著兒女們奮進的原動力;《大地震中的幾個片段》則更多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可以貧窮,但精神一定要富有,危難中農民工的無私奉獻精神、人民教師以生為本,愛護孩子的事蹟、素昧平生默默奉獻的人們,是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才使我們戰勝了罕見的大地震;在《一塊 625 歐元的樹皮》中,德國人的作風被表現了出來,從中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發達的歐洲,卻有著科技和環境並行的情況,這和人們平常就很關愛人類也包括與人類相關的環境相關。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沒有多少難字,老少咸宜,什麼年齡段的人讀了都會有收穫,它小到有助於樹立的正確價值觀,大到對治國安邦也有借鑑作用;特別是在時下國人空前拜金,異常浮躁的時候,讀了它還有清心寡慾、正本清源的功效,所以它也是一部心靈寶湯!

  (三)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諸多啟示。

  《感悟人生》就是這樣一部勵志佳作,它收藏了三百則經典小故事,分別從成敗、得失、心態、性格、習慣、細節、做人、情感等十五個方面,對人生進行了全面解讀,無論什麼時候讀起來,都會使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是指導我們正確對待工作和學習的一位良師益友。讀完《感悟人生》後感覺受益匪淺,對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