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點苦”沒壞處!可是如何吃苦?

讓孩子“吃點苦”沒壞處!可是如何吃苦?

  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是萬萬不可缺的。那就是吃苦教育。吃苦教育並不是新鮮的話題,但時代日新月異,教育觀念也在不斷變化,有爭論有質疑代表著進步的可能性。面對自己的孩子,教他們吃苦是勢在必行,但怎麼教孩子吃苦,這值得思考。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要讓孩子懂得吃苦的重要性,自己就要從小事做起,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也只有這樣,才能有說服力,孩子也會效仿父母的行為去做,而不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怎樣正確的給孩子吃苦?

1
從小事做起

  吃苦教育首先從小事做起,自然會磨礪孩子的意志。比如給孩子分配每週一次的洗碗任務,一週一次而不是一週五次,任務並不重,孩子會願意接納這樣的安排,然後再要求他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必須堅持。這樣,吃苦教育就滲透到小事當中。又比如,每天跳繩200下。比如,每週必須幫爺爺奶奶打掃一次房間,只是一次並不多並不難,但必須負責與堅持。

  教育是細水長流的事情,家長不能心急,這些事看起來很“小”,但一件又一件細小的事情匯聚在一起,堅持與承擔自然就在孩子心中紮根。

2
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

  教育孩子必須做好自己的.事情,家長的嚴格與堅持自然就能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在這點中,家長在執行前,灌輸孩子為自己負責的觀念很重要,其次要有適當的懲罰措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需要獎勵,沒做好一定要懲罰。

  我們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教育的成功不是培養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寵物,而是幫助孩子在自主的成長中找到自我,收穫自尊自信,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開闊的人生!

3
鼓勵孩子多參加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我們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教育的成功不是培養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寵物,而是幫助孩子在自主的成長中找到自我,收穫自尊自信,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開闊的人生!

  從今天起,把“愛”藏起來一半,讓孩子也學會愛與給予,懂得責任與擔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