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讀後感八篇700字

守望的距離讀後感八篇700字

  【篇一:《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不知是受了誰的啟發和不知何處而來的衝動,我在閒暇的時候去到了圖書館。看到了這一本(守望的距離》。讀著周國平老師給我對幸福的講述,我突然很有感觸。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時候幸福的悖論一文。它告訴了我長久以來關於人們對幸福定論的種種猜測和理解。有實際生活,有科學理論,生動而詳細。總結了從古至今對幸福的定論和看法。

  周老師對於幸福的功成名就論有這駁斥一說。周老師認為當人們往往覺得幸福的時候卻感覺不到幸福,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各不相同的,幸福是每個人永恆追求的目標。讀了關於功成名就的幸福悖論之後,我感覺到。幸福真的離我們很遙遠同時又是那麼貼近,好像我們能感受到幸福就在我們身旁的呼吸。對於現在的我們,幸福就是在家裡有爸爸媽媽陪伴,在學校有老師同學陪伴。每天能夠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會漫無目的漫不經心的不知所為。幸福就是在我們處於青春期的這個階段有著青春期的自由和羈絆。如果沒有了自由,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壓抑,如果沒有了羈絆,我們又會毫不知情的放縱。正是因為有了老師和爸爸媽媽的關心保護,才有了我們幸福快樂的青春期。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幸福就是這樣每天的生活。

  周老師還對幸福就是愛情圓滿有著駁斥一說,認為從古至今對愛情圓滿就是幸福的定論是不正確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定位都是不一樣的。有著階層,受教育層度,社會生活經驗的不同。即使有了美滿的愛情也不一定有美滿的婚姻和以後的生活。所以認為愛情美滿並不是真正的幸福。讀完了周老師的這些文字之後,我覺得如果愛情美滿就是幸福,那麼它究竟是離我們遠還是離我們近,到底是觸手可及的幸福還是遙不可及的夢魘。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太遙遠,我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感。它會讓我們一直這樣快樂的生活下去否。不過,我相信周老師所說的幸福對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定論。

  【篇二:《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讀月讀書讀人,然後寫詩做人明理。而我認為讀周國平,便是在讀社會,讀生活,讀人生,讀周國平確實是一種享受。

  有這麼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可見周國平在當代的影響力很大。他對人生的態度是樂觀積極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輕名利的追逐,樂於淡泊,堅持在充滿功利的社會中把持自己。

  在周國平的眾多作品中,我最愛讀他的《守望的距離》。這“守望”表示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在這本書中,他懷著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是的,在當今的社會人們需要慎獨,需要看住自己的心靈,不能在追逐功利中迷失自我。

  讀周國平,他認為人在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生活的煩惱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才能擁有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讀周國平會讓人的思想變得清澈,對生活的理解變得輕鬆。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讓人易懂,有著看過後讓人必須去思考的魔力,靜心想想,總有那麼一兩句在我的潛意識中定居。讀他的文章,我讀得了“親情似的愛情”;讀得了“家是永遠的岸”;讀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識”;也因此走近了“尼采”,與一個巨人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這位睿智博學的作者,不知不覺的,他帶著他對人生、哲學的溫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讓我無意間也對世界改觀著看待。

  周國平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細讀這句話,其中蘊含的便是我們做人的重要準則——重精神輕功利。

  【篇三:《守望的距離》讀後感作文】

  周國平說:“守望者”的職責是,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

  在作者寫作期間,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變故,因而偏多對於人生難題的思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些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也許正因為此,這本書讓人悟到人生的哲理,能使人在面對命運的變故時,能夠更從容一些,能使人時不時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不落後於時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一)關於幸福

  周國平認為:“世人常把善終視作倖福的標誌,其實經不起推敲。若從人生終結看,善不善終都是死,都無幸福可言。若從人生過程看,一個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過,不管善不善終,都稱得上幸福了。對於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於最大限度的窮盡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極而言之,樂極生悲不不足悲,最可悲的是從來不曾樂過,一輩子穩穩當當,平平淡淡,那才是白活了一場。”

  幸福,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但是,有些人傾盡畢生之力去尋找幸福,卻往往沒有結果。其實,我認為,幸福就是享受生命的每一刻,不管你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只要你內心充實,那便是幸福。

  (二)關於信仰

  周國平認為:“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們時代的一個明顯事實。這個事實是如此明顯,以至於一個人並不需要有多麼敏銳的心靈,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現之一是: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個精神目標,既無傳統的支援,又無理想的引導。尤其可悲的是,人們甚至喪失了對信仰問題的起碼認真態度,對之施以鬨笑,以無信仰自誇。”

  有人說:“這是個信仰缺乏的時代”。確實,經濟的快速發展,並沒有帶來更多的安全感。相反的,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物慾世界的誘惑中,因為他們缺乏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為他生活在盲目中,沒有最高的來自信仰的指導。

  (三)關於死亡

  周國平說:“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廠和喧鬧的市場。”人總有一死,無論經歷多少喧譁和騷動,有過多少光榮與夢想,結局總要走向寂滅。他認為人如果想明白了生生必死的道理,他就不會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頭來一場空的虛名浮利了。

  就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因此,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過於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才不會辜負來到這世上走一遭。

  讀完《守望的距離》,總能感受周國平對生命的熱愛與執著。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不要失去精神家園。確實,一個人擁有精神家園,他才會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篇四:《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要我看,《守望的距離》這本書是不應歸類於散文而是哲學篇,就像尼采等人寫的書,一大堆哲理話。

  我並未說哲學對於人生來講並不重要,周國平竟然可以將哲理寫得那麼厚一本,那就足以證明對於哲學,人生還是有話可說的,人生有時不能離開哲學這裡說有時是因為一些人在人生中沒有遇到思想錯誤的問題或是遇到了也是自己解決的,不必靠那些哲學書。

  哲學輔助了人生,正如計算機上的軟體一樣,單憑一個系統作不成什麼大事,只有再加上office軟體就可以成為辦公室裡的助手,加上一些處理政務的軟體,就可以成為政治上的奇才,加上裝潢的軟體,就可以成為生意上的老手,因此,根據不同的人生要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哲學作為人生的根據,這便是人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的原因,因此哲學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幫助我們的人生走向成功。

  哲學豐富了人生,就如同水豐富了山川大地一樣,沒有水就沒有大好山河與生生不息的人類歷史,就沒有人類文明,地球就只是死氣沉沉的一個星球,等待未來物種的發現。哲學也是如此,儘管大多數人都不願看到那厚厚的哲學書,可是,那不是哲學的問題,而是編者的問題,或許因該編的再可愛一些或是演講,因此,不必看過多的哲學書或是不看哲學書,否則會引起你的厭煩,只要從生活中總結,正如補課一樣,反覆講學生會的東西是沒有做正功,只有講學生不會的東西才是省力槓桿,只有這樣,哲學才是豐富了人生,因此就有流傳千年的成語,格言,哲學家,世界史也因此多了一份生機,多了許多傳奇,也避免了許多錯誤。

  哲學鞏固了人生,就算是周國平也曾懷疑人生,正如莊子一樣,不知是夢是醒,他不知是他做夢夢到了夢中的他還是夢中的他做夢夢到了他,既然或者就不必追究什麼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管他呢!這便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哲理依據,人間有這麼多是是非非,若是擔心一切反而自己會傷神好在有一種灑脫的哲學態度讓我們來面對這一切,是既是,管他呢!因此,活著時不必追究什麼人生短暫的問題,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也因此不再懷疑,不再彷徨,不再猶豫,人生就因此鞏固,成為定局。

  哲學雖是如此的美妙,可也有其弊端,第一個就是哲學家的哲學話裡也有容易使人誤入歧途的東西,一些東西是不能說得太絕對的,不能肯定了一切,也不能否定了一切,正如共產黨一樣也有犯左傾右傾錯誤的時候,如果人們將錯誤的當作對的來使用並長期用下去,那麼造成的影響要比將正確的當作正確的使用大多了。另外就是不能老是沉迷於哲學,哲學雖是非常高深的學科,而且待人去挖掘,可是哲學終究是人生的輔助,不能因此代替人生或超過人生,不能太過追求哲學而忽視了人生。有一個故事,一個哲學家過於探究哲學,一個女人向他求愛時他列舉了結婚的好處和壞處,最後發現一樣多,真正的做法應該去嘗試一下,就去求婚,可那女人結婚幾年了,孩子都有了,這便是誤認哲學,哲學與生活如同水和魚的關係,可終究不能互相代替。

  【篇五:《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利用課餘時間把認真閱讀完了《守望教育》,我為在這喧囂的社會,還有一批像劉教授這樣沉靜思索的人感到高興,同時也為自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感到慶幸,我知道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劉教授有著不平凡的境遇,幹著不平凡的事業。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決於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確實說明了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劉教授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複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採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書中講到,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一個一個的教育事件,我們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個一個的教育事件積累而成的。正是那些活生生的教育生活故事,有意無意的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我們自身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存狀態。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教育敘事就是講述我們教育生活的故事,講述那或隱或顯地蘊涵著教育意義的故事,那影響著學生和我們自身生命的細微脈絡就可以在故事敘事的過程中清晰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展開我們的教育生活如何發展與改善的可能路徑。我想這一點許多教師讀很有體會。每當有學生犯錯誤時,我們時不時的用自己經歷過的事,或是自己遇見過的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就是應用了教育敘事的方法。教育敘事就是一扇開啟我們的心靈通向教育生活的意義世界的門扉。

  劉教授所說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說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也能體會到,雖說在教學中我們對後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對待一個學生,說實話,我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著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葉瀾教授曾提出,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研究學生及教育實踐的能力,教師的研究大量是結合自己的時實踐工作與物件展開的,因此教師的研究能力也是高素質教育生活和教師自身專業能力不斷髮展的必要條件。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研究,也就是說離不開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活到老,學到老,因為我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那麼教師要成長,就要從提高自身教育質量開始,要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遍發生的教育現象的進行反思,善於從中發現問題,發現新的現象,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不斷的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形成理性的認識。

  教育敘事和教師成長兩者是密切相連的,教育敘事作為一種切近與教師日常教育生活的研究方式,讓我們與自己所從事的日常教育工作更為親近,讓我們在平凡的,逐步習慣化的日常教學工作中發現幽微的教育意義,從而獲得我們對自身作為教師生命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的發現與提升,並可能成為我們走出教育生活中的習慣,提升我們教育生活的質量。記得海明威曾經說過,現實不一定總是美好的,但我們必須擁有一顆面對美好的永恆的心。若以我們短暫而又脆弱的身軀面對浩瀚而又駁雜的世界,生命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個教育理想的守望者,那麼,人類文明的薪火就能夠永傳不滅。

  【篇六:《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慚愧的是,我就是真的沒有好好讀過周國平。這次終於拜讀了他的《守望的距離》。

  “守望的距離”其實是說明精神家園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著一種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實,是不浮躁,是寧靜,是信心十足。周國平先生在這本書中,他懷著深深的對生活的愛意,談人生談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中,而是要追索人生的樂趣和心靈的欣慰。

  我們要坦然面對生活,就應坦然的對待自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呢?——百鍊成鋼,正因如此鋼才有了韌度,人也一樣,不經風雨怎能見得彩虹?

  生活是美麗的,上帝讓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因為這個世界很美麗。有人也許問,不是也有不和諧嗎?我笑了笑說:“你見過沒有瑕疵的玉嗎?你見過十全十美的人嗎?自然界尚且如此,又何必讓生活如此完美呢?完美其實是一種悲哀。”

  生活是浪漫、輕鬆的。他也許是月下行走的浪漫,也許是一束花的浪漫,也許是浪跡天涯的浪漫。生活的輕鬆是你所想不到的,但你必須先沉重。登過泰山的人都會知道:從紅門向上爬,大約四個小時到南天門,再到玉皇頂。上了那裡才知道什麼是“一覽眾山小”,那才是輕鬆,有一種沁人心脾,飄飄欲飛的感覺。去過大海的人也知道,在海邊遙望大海時,把自己寄身於海天之間,才知道什麼是輕鬆。所以要追求輕鬆浪漫的生活,就要先努力奮鬥才會獲得。

  生活中也當然會有困苦、不愉快,但這只是一次對自己的處事的考驗罷了,不足掛心,總是記小事於一身的人,是總得不到快樂的,放下吧,放下就是幸福,放下就是快樂,懂得放棄的人也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想要做一個守望者,守望快樂和幸福,感受自己最美的生命。作文

  【篇七:《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大學裡曾流傳這樣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到底周國平是何許人也?我為什麼要讀他呢?他是不是真的能給我什麼啟示呢?於是,帶著好奇跟一連串的疑問,我開始嘗試走進周國平,《守望的距離》成了我的首選讀本。

  他的文字睿智風趣,從他的文字中可以收穫智慧和超然。在《守望的距離》一書中,他所談到的有關幸福、歲月、生死、執著、命運、愛情、追求的觀點真的很精闢;他對書與人生、愛的智慧、人生寓言的看法以及他的遊歷和感想也是鞭辟入裡,讓人感同身受。讀《守望的距離》,讓人感到這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是一種人生境界向另一種人生境界的挑戰。那些美麗的近乎格言和詩語的句子,充滿著睿智和哲理,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思考自我境遇、關懷自我靈魂、提升自我境界。

  自從我從農村來到了城市,我就不時的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我感覺我的精神陷進了一片奔騰不安的河流,在追逐渴望中洶湧撞擊,似是潰決。從此我也一直在尋求一種可以引起我共鳴的思想,可以讓我擺脫那感情的漩渦,重新尋回心靈的寧靜。而此刻,我找到了!《守望的距離》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就像一位長者,給我們講述著人生那些永恆的價值,述說著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美好。它又像一處寧靜美麗、清新自然的心靈棲居地,讓奔波於紅塵的疲憊的人們在此歇歇腳。在這裡,你可以聆聽到最真誠,最真實的聲音。就算不能讓人悟到人生的大道理,至少能使人在面對命運的變故時,能夠更從容一些,能使人時不時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不落後於時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這本書是一碗真正的心靈雞湯。

  讀周國平讓人想起那些青蔥歲月。讀完了整本書,感覺他的作品平淡而不平凡。周國平無意對誰進行貌似深刻的教化,但卻引導著你走向凝神和靜思,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

  我很慶幸自己能在大學裡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書中有一句話最能代表我的心聲:“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沒錯,與周國平思想的一次又一次的撞擊,還有那迸濺出的火花,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薰陶和洗禮,也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和深遠了。

  【篇八:《守望的距離》讀後感】

  今年暑假,一本書讓我印象深刻,它就是——《守望的距離》,這是一本至今為止作家周國平最完整的一個散文集。

  只要仔細去讀,就會發現作者的文章很耐人尋味,有種掩飾不住的作者心中對生命的摯愛之情。讀過後說是有感動,倒不如說是對生命的感悟。“守望者”的職責是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恆的價值,瞭解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書中有許多作者對人生的戲考,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等。事實上,這種問題是每一個熱愛人生但又難免遭遇挫折的人都會面臨的。

  人的一生,思緒萬千。真正讓人想一輩子,有時想得驚心動魄,有時不去想仍然牽腸掛肚,這樣的問題並不多。事實上,人一輩子只想一個問題。人生無須悲觀,在星辰的運轉中,地球只是不起眼的星球,而我切只是其一大洲中某一個國家其一地方的一個不起眼的人,我這小人生豈非就等於零?一旦結束,便不留一絲蹤影,我們這些煩惱又算得了什麼?

  說到執著,更是獨特。作者認為:悲觀的危險是對人生持厭棄的態度,而執著的危險則是對人生持佔有的態度。但人生是佔有不了的。在人生中還有此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便是高於一切的豁達胸懷。人生中值得思考問題很多,但很多問題透過哲學的方面來分析就會受益非淺,從《守望的距離中,能更引起我門的深刻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