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藝術》的讀後感

《飛天藝術》的讀後感

  由趙聲良先生編著的《飛天藝術》從裝潢到內容版式都是很吸引人的,不論是扉頁裡對歷史流暢的訴說還是每一個章節中對歷史片段的詳盡探討,始終牽引著我從頭走到了尾,加之書中配了大量的圖片向讀者最直觀的展示了各種飛天,即便是像我這樣的藝術白痴也能尋覓出一線生動。開始選擇這本書除了對書本身的喜歡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源於自己的敦煌情結。我從未去過敦煌,卻總想象自己遊走在莫高窟的洞穴裡,痴痴地看著滿目的壁畫,漫步在月色中的月牙泉邊,聽風穿行沙漠的聲音。就是這樣一種對敦煌無限的著迷,讓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與之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飛天藝術。

  提到飛天,我想鮮少有人會想到諸如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這類赫赫有名的古蹟,反倒第一直覺就是敦煌的莫高窟。在人們的印跡中留有太多的有關敦煌這塊藝術寶地的痕跡。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敦煌在地理位置上十分優越,同時敦煌又作為外來商旅進入中原的關口,一時間,敦煌作為國家的西大門,很大程度上掌握著這一帶的經濟命脈。當經濟走向繁榮以後,文化藝術也得到了明顯的發展,各地的藝術匯聚到這裡,敦煌迎來了一個高峰。而這個高峰就表現在以壁畫為主的莫高窟中。這些壁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記錄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佛教文化,而飛天藝術顯然就是其中最為閃耀的一顆明珠。

  在這裡,我並不打算探討飛天的歷史淵源,人們對飛天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理解,作為古代佛教中仙人的化身,在經歷了歷史的洗禮後,愈發搖曳生姿。我們在驚歎人類的鬼斧神工之餘不免對前人的想象力孜孜稱歎,在數不清的'壁畫形象中,竟沒有一個是相重複的。儘管後來的歷史讓這裡頻遭塗炭,好在還是由許多壁畫在硝煙中頑強的留了下來。說飛天對人們並不陌生,我想多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共同的印有反彈琵琶的飛天的教科書,書中那惟妙惟肖,神態怡然的飛天樂伶讓人至今也能憶出些箇中滋味。以前不清楚究竟什麼是“飛天”,竟還能自成一格成為一門專門的藝術。現在似乎摸索出來一些了,用現在大家最為通俗的一種說法就是“仙女散花”這個角色了。這裡的“仙”便是飛天女了,同樣的,也有男性的飛天人。就是這群有著曼妙身姿,卓越技能的飛天藝人們給中國古代的繪畫、雕刻藝術帶去了生機與活力,成為歷史書頁中謠言的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