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職場新人的一封信

給職場新人的一封信

  -1-

  不知不覺,大學畢業已十年,原來我也到了可以給即將畢業,然後步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給予鼓勵和人生建議的年紀了。(~感嘆光陰似箭~)

  曾經有好幾次收到年輕朋友的郵件,他們問我,“沒有工作,沒有家世背景、沒有社會關係,甚至我很討厭自己學的專業,想從事自己心目中喜歡的那份工作,究竟該怎麼辦?”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探索。

  通常我會問他3個問題,讓他們從問題中找到答案:

  1.在你心目中,你對你所想從事的那項工作,瞭解有多深?

  2.你具備從事那項工作的能力嗎?

  3.如果你尚未具備那項工作該有的能力,你打算怎麼讓自己學習或提升?

  職場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地方,有夢想是好事,但我想告訴職場新人的是:先不要自我設限,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項工作,或說我不喜歡從事某些工作。

  你要知道,職務或頭銜代表的都只是一種分工,真正重要的則是能夠完成工作的能力。當具備了應有的能力,職務與頭銜只是理應發生的結果而已。

  -2-

  我在畢業季的時候,就是一邊在麥當勞打散工,一邊發簡歷找工作。大凡在麥當勞工作過的小夥伴都知道,麥當勞是實行輪班制。有時是晚上12點下班,有時是凌晨2,3點,有時甚至是通宵達旦。

  畢業季之前,一直都有在麥當勞打散工。所以,在畢業季的時候,就被領導安排當上了領班。晚上十點上班到凌晨兩點的班次並不容易找到人,原本需要八個人完成的工作,通常只有三四個人當值。

  我排班的時候,就會開始思考要怎麼安排工作順序才可以節省時間(組織能力+時間管理),如何說服其他同事多給點班,以及按照我思考的流程進行工作(溝通+領導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人員短缺的情況下,維持了好的執行品質,雖然當時很累,卻為我未來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三種能力,我認為是年輕的朋友不管從什麼工作開始,都可以開始慢慢培養的:

  1.解決問題的能力:簡單說,就是透過流程規劃與執行把事情辦好的能力。

  2.理解不同角度與立場,妥善表達與產生影響。自我調節情緒,懂得有效溝通。

  3.不來自頭銜,而實際可以帶領組織的能力。

  不為自己的發展設限,磨練自己藉由溝通與組織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點一點的前進,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竟然在一點一點的成長。

  -3-

  有一位年輕的朋友發郵件給我說,“他是一名大四生,正在面臨考研、找工作的抉擇,他對未來有很多迷茫和憧憬。他現在在一間公司實習,但這公司並不是他起初想要的工作,但似乎慢慢被引進這個圈子。”

  保持迷茫,但是不忘繼續向前,就是最好、最正確的答案。

  臨近畢業這個階段,你的身邊或許會有一小群同學、朋友不準備考研、找工作。某些人的未來是繼承家業,某些人的未來是透過父母的關係安排到舒適、離家近、事少的工作崗位上。

  這一類的人,具有高度承諾、低度探索,屬於早閉型認同者,容易接受外界的建議成為自己的決定。表面上,他們對未來不會有迷茫,因為自己的命運早早地被別人所決定。

  事實上,這些你很羨慕、不用為自己前程擔憂的朋友,卻經常是突然覺醒,認為自己受限於他人、處於被決定的`狀態、認為自己太早失去了一些可能。有些人甚至於不滿意自己的職業生涯被別人決定,想要重新選擇開始而重新陷入迷茫。

  所以,被人早早決定自己的職業命運,其實不一定是好事。

  可能,你身邊還會有另外一群人,喜歡不斷地更換工作,沒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些人在大學的時候,從未有思考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看起來好像很樂天。

  一旦他們進入職場,就會不時會看到他的朋友圈上的動態老在講新公司、新工作,飄飄蕩蕩隨遇而安。一年內可能換了兩三種完全不同職務的工作,卻無法在一個選擇中定下來好好耕耘。

  出社會後,這類人也極可能在生涯決定上紊亂而沒有方向。因為他不確定自己的樣子,也不確定自己能做什麼,只是不斷在轉換跑道、未能有累積。在職場上沒有沉澱,你肯定更加迷茫。

  通常,我們都會鼓勵年輕人要有夢想,但並不是叫你立志做到哪個位置,而是要想“如何把現在的事情做得更好”。不用一開始就想做大事,從小的事情開始做,累積起來才能變成大事。

  不管在什麼位置,認真地做該做的事,就會快樂。該來的會來,不該你得到的,也不要期待那麼高。

  你只管努力,其他交給時間來驗證。

  -4-

  Facebook 的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畢業典禮演講,桑德伯格談到了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該如何選擇一份工作?

  2001年時,桑德伯格離開政府職位,想在矽谷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沒有趕上好時機,因為矽谷的小公司都倒閉了,大公司忙著裁員,泡沫已破滅。

  有一個CEO甚至直接告訴她:我們不可能考慮僱傭你這樣的人。

  過了一段時間,桑德伯格手裡握著幾份 OFfer。該怎麼選擇呢?她仔細比對了每一份工作的任務、角色以及公司情況。其中有一份 OFfer 是去谷歌做一位業務部總經理。

  在那個時候,沒人相信谷歌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能賺錢(谷歌成立於1998年),而且,其他公司 OFfer 的職位也比谷歌的這份來得高階。在桑德伯格猶豫不決的時候,剛成為谷歌 CEO 的埃裡克·施密特讓她“別傻了”。

  埃裡克說:“坐上火箭就對了。如果你有機會坐上火箭,不要管位置在哪裡,坐上去就對了。”

  六年半後,她離開谷歌,但沒有忘記這條忠告。於是,她選擇了 Facebook,接受了現在這份工作。當時有人問桑德伯格:你為什麼要去為一個23歲的小孩兒工作?她的答案是,職業發展不再是傳統的爬梯子模式。

  要培養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去完善一份簡歷。從自己的能力出發來評估一份工作,而不是關心別人給你的崗位等級。

  -5-

  活在自己年紀裡的青年,期盼能要的更多、期盼躍身更大的舞臺,這便是青春。

  通常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算是想隨遇而安也沒有錯,你的選擇你負責。

  我認為,小船漂漂盪蕩,雖然也有機率到橋頭。但若槳在你手上,你能夠控制方向,為什麼你不拿起來劃、控制水流到你要去的地方,讓到達機率變的高些?

  在實習單位的經驗,必定在你身上造成不小的影響,讓你猶豫自己的去留。這時間點,適合再次檢視這份工作的價值觀、報酬、未來發展是否與內心渴望相符?

  未來的生涯藍圖,這個工作能夠幫助你往上一階,更容易到達嗎?如果可以,願不願意忍受沒那麼喜歡的部分?你已經在這份工作上學習到什麼?有什麼收穫可以到下一段工作中使用?

  上述這些問題,需要你進行深度思考。大學只是延伸探索觸角的場域,一方面透過學習內容評估自己是否能不斷投入,與自己本身的特質是否相近。

  你要知道,在職場的征程,迷茫與嘗試都是必要的過程。就算迷茫,你還得繼續嘗試,不要退卻,在嘗試中不斷取得進步和成長。

  最後,我想對正在閱讀的你說,“我也常對未來迷茫,也時常感到慌張和焦慮。其實,這種模模糊糊的心情並不好受。”

  如果你正嘗試著去努力,請大步向前,因為你已在路上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