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

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

  有人說,若不是對作者寫作過程的渲染,這本是一本平淡無奇的書,根本不會引人注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1

  “我的肉體沉重如潛水鐘,但內心渴望像蝴蝶般自由飛翔。”《潛水鐘與蝴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降臨到事業如日中天的法國時尚雜誌elle主編吉恩?多米尼克?鮑比身上。一種極其罕見的閉鎖症候群,剝奪了鮑比所有的自由——除了左眼。作者比喻身體就像被困在重重的潛水鐘裡,無法自主,無法動彈,但心靈如同輕盈的蝴蝶一樣渴望自由飛翔。左眼成了他與外界唯一的溝通渠道,只有左眼可以證明他還沒有“被劃歸蔬菜類”,透過護士報出一個又一個法文字母,讓鮑比眨眼來選擇字母,煉出了這本足以讓心靈的蝴蝶逃出肉體潛水鐘的書——一本薄薄的卻異常沉重的人生思考。這本書在法國出版兩天後,作者去世。

  很難以想象,一個思維異常敏銳的人卻被困頓在無法動彈的肉體中會要承受怎樣的折磨。從光鮮的elle雜誌主編,一句話可以決定下一季的裙子是否過膝的位置,跌到描寫被醫務人員治療的時候居然會聯想到“幾個歹徒使勁把剛剛撂倒的一具礙事者的屍體,塞進車子後座的行李廂”。

  這是命運的玩笑?還是宿命的折磨?還只是一段小小的不怎麼愉快的人生經歷?

  “救生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病人所受的刑罰更加精巧。”

  “這時候,一股無以名狀的恬適感湧上了心頭。我不單是遭受流放,不單是癱瘓了、啞巴了、成了半個聾子,不單是所有的快樂都被剝奪了,一切的存在都被減縮了,所剩下的僅僅是蛇發魔女美杜莎般的驚悚駭人,甚至,光看我的外表就夠恐怖的了。這一連串接踵而至的災難,使我不可遏抑地笑了起來,很神經質地笑了起來;被命運之錘重重擊打之後,我決定把我的遭遇當成一個笑話。”

  從作者的字裡行間中,我隱隱約約讀到自嘲背後的希望,痛苦之後的追求。或許閉鎖症候群只是潛水鐘的揶揄,不是蝴蝶的枷鎖,不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主旋律。這不禁讓我追問,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接受肉體的折磨驕傲地活著?還是在人人豔羨的職位敷衍?接踵而來的問題淹沒了我。我深深地責問自己。如果潛水鐘罩在你的頭上,我的心靈會不會是一隻蝴蝶?

  我想,所謂的“潛水鐘的揶揄”,就是命運對一個渴求成功,渴求自由,渴求理想實現的追夢者最最無情的打擊。往往是最最無情的打擊,反而讓那些追夢者認識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的高貴,自己人生的價值。在承受苦難的時候,人才會發現真正讓自己割捨不下的東西是什麼,才會知道自己在這個茫茫人海中找尋的“燈塔”是什麼,往往在寸步難行的苦痛中,才發現一直被忽略的立世之本,找尋最最本質的人生價值,因為只有它們可以帶引迷航的人走出迷霧。而然參悟了本質的人們,便不再看重那些苦難,那些小小的折磨不過是潛水鐘開的玩笑,是人生的揶揄,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動人畫卷早在突破束縛找尋自我、自由、理想的過程中鋪展開來,人性的光芒在蝴蝶找尋逃去潛水鐘的路途中閃現。

  “我可以去探望我所愛的女人,悄悄挪到她的身邊,撫摸她沉睡中的臉龐。我可以在西班牙建造城堡,掠取金羊毛,勘察亞特蘭提斯,實現童年的夢想,完成成年的雄心壯志。”

  潛水鐘的揶揄是每個人都擺脫不了的“宿命”,只是有的大,有的小。作者的閉鎖症候群,嵇康的枉死,司馬遷的宮刑,三毛的荷西去世,劉偉缺失的雙臂……都是一個個痛苦短暫,價值永存的例證。佛寺遍天下,成佛沒幾人。如何將沉重的潛水鐘變成一個小小的揶揄,如何從苦難中汲取正能量破繭重生,便成了一個永存的課題。

  “當喧譁止息、寧靜返回的時候,我聽見了蝴蝶飛過我腦海的聲音。必須非常專注才能聽見這聲音,甚至還要凝神靜思,因為蝴蝶翕動翅膀幾乎是無法感知的。稍微用力一點呼吸就可能掩蓋了它鼓翅的聲音。然而有件事很奇怪。我的聽覺並沒有改善,但這聲音卻聽得越來越真切。我耳朵裡是有很多蝴蝶的吧。”

  想要找尋這個課題的答案,就得向內心發問,永不向苦難低頭。或許《潛水鐘與蝴蝶》沒有《老人與海》的硬漢精神,但是把苦難當作一個玩笑,探尋內心的本質,堅持幾近固執的追求和永不服輸的精神,表達出的是同樣人生的價值。你儘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倒他。作者在病中一個一個字母傳達出來的感動,嵇康“廣陵散於今絕矣”的千古悲鳴,司馬遷的太史公曰,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劉偉的鋼琴曲……人類群星閃耀史就在人與命運的不公斗爭,人與自然的無情的對抗中書寫出來。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鐵?那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買回自由?應該要去其他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

  去找找吧,或許就能把苦難變為潛水鐘的揶揄,把心靈化為輕盈的蝴蝶追求自由。或許,每個人都能參悟透,苦中作樂永不屈服的人生價值。合上書頁,我覺得我離開了。很慢,但是很明確。就像水手出海以後,回頭看他揚帆而去的地方逐漸朦朧,我也感覺到我的過往逐漸褪去。我過往的人生在我身上還有餘火燃燒,但是已經逐漸化為回憶的灰燼。我希望我也可以成為一個飛出潛水鐘的蝴蝶。那麼你呢?

  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2

  "除了我的眼睛外,還有兩樣東西沒有癱瘓:我的想象,以及我的記憶。只有想象和記憶,才能令我擺脫潛水鐘的束縛。"

  科學研究,一個人在意識到死亡即將來臨的那一秒鐘的時間裡能夠回憶起整個一生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瀕死體驗"。

  {潛水鐘與蝴蝶}裡的簡多,經歷的不是瀕死體驗,而是"瀕生"體驗。

  全身除了左眼皮之外不能動彈,不能說話進食,不能像爸爸一樣撫摸孩子的頭,不能在想看一場期待已久的比賽卻被醫生關掉電視時反抗。他能的,只是在床上,輪椅上想象,回憶。這足夠了麼?這足夠了。

  是不是隻有到了即將死亡的那一刻,我們才會開始靜靜地思考一些事情,一些我們曾經從來都不去想,不敢想的事情?希望這個詞,在什麼時候最有力量,我們想過麼?我們的生活充實麼?我們的精神世界充實麼?我們經常責問自己,反省自己麼?在物質生活之下的我們,什麼時候能夠靜靜地思考這些問題?一部電影,也只能是一部電影而已,你得真的明白那些道理,才會真正理解一部電影啊,不是說一部沒有看懂的片子它就是悶片,為什麼現在的人不願意看這樣的片子,是它太沉重以至於人們都不敢接受了麼?還是說人們在物質生活之下,已經將精神世界拋得一乾二淨了?可應該明白的是,這就是現實,人類目前所面臨的,也許未來,這個問題將會更嚴重。不過我一直相信的是,只要這樣的電影一直存在,總有那麼一些人是不會忘記,不會忽視的。所以,總是需要一些希望的。

  就像影片最後,倒塌的冰山又以回放的形式恢復時,好像簡多在告訴我們:

  把握住生活,把握住身邊所有愛你的人。

  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時,你還能告訴自己,你原來這麼幸福,生活原來這麼幸福。

  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3

  在讓多米尼克鮑比去世的那一年,他曾經對前妻說,“希望有一天在銀幕上看到他自己的故事。”但是他只等來了自傳《潛水鐘與蝴蝶》的出版,在該書面世的兩天後,他告別了人世。這位前ELLE雜誌的主編在一次意外中風之後,全身癱瘓,不能說話,不能進食,甚至無法呼吸,當眼科醫生像縫襪子一樣把他的那隻“在生理上沒有作用”的右眼縫起來之後,他與這個世界聯絡的唯一通道就是那隻模糊的左眼——眨一下是肯定,眨兩下是否定。

  “我想去死”這是他用“眨眼”的`方法“說”出的第一句話。但他用最後擁有的東西:記憶和想象寫出了自傳《潛水鐘與蝴蝶》,它告訴人們儘管人中風後臉可以醜得像是裝在甲醛瓶內的標本,也無法趕走停在鼻尖上的蒼蠅,但是思想卻是可以讓你擺脫這垂死的皮囊。當人無能為力時,這種達觀的態度能讓人活下去。不過,這影片包括書的主旨應該不是一種簡單的勵志:活下去是硬道理,或者要所謂的身殘志堅。而是主人公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墜入黑暗和痛苦後,靈魂開竅,驟然出現的對於人生反思,這類沉重打擊後的反思是最具意義的,尤其是當它與死亡十分接近,同時外界對他干擾的途徑被切除自我陷入孤獨時,除了眨眼他無法與人交流。所以,導演施納貝爾說,《潛水鐘與蝴蝶》像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掌握自己死亡的自救裝置。

  透過本片,我們還看到一個行將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對於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基本看法:它是美好,值得我們活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活得更好。就像中風了,身體不能動了,但思想依然可以像蝴蝶一樣的飛翔,絕處逢生不僅是活而已,而是活得讓自己覺得有滋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走廊燈塔;那些風中金黃的草;藍天;海邊嬉戲的孩子。畫家導演施納貝爾在繪畫上的才能也賦予了本片,當然,這或許也要感謝他的合作伙伴攝影師亞努斯卡明斯基。他曾經擔綱《小巨人》、《少數派報告》等片的攝影。

  作為影片的男主角,這次馬修阿馬利克或許是最奇特的男主角。在戲中沒有動作,少有對手戲(閃回鏡頭有一些對手戲),甚至鏡頭極少對著他拍攝,但他用性感聲音,嘲諷的語氣、尖酸的語詞來承擔角色的功能——他是影片前臺的喜劇演員。說到這些精彩的畫外音要感謝導演的堅持,他堅持用法語而不是英語來拍《潛水鐘與蝴蝶》以保證影片的原汁原味。畫外音不時的補充著在思想上自由的讓多對事物的看法。比如當他看到床前漂亮的女護士時,讓多的畫外音說,“天哪,我是在天堂。”他是唐璜,儘管他已經躺在床上,身上唯一能動的只有他的眼球,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就出來了。此外,影片有三分之一都是讓多米尼克鮑比的視角,那個模糊的病房,走馬燈般的醫生、護士、朋友、親人,我們透過讓多來審視這個世界:美好與無奈。也更切身的體會到了痛苦:因為導演成功地把觀眾和讓多米尼克鮑比一樣被命運捆綁固定在輪椅上動彈不得。

  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4

  《潛水鐘與蝴蝶》記述著一個個看上去平常,卻又不平凡的小故事,作者是一個來自法國,身患重病的人,他無法與常人一樣自如行動,只能孤獨地躺在床上,看著窗外;他無法與常人一樣地交流,只能在自己的心中訴說,像個嬰兒一樣咿咿呀呀;他無法與我們一樣歡笑,只能把歡笑憋在心中。但是,他卻有著常人擁有的心態,用微笑努力地改變自己,嘗試脫離病魔的束縛,回憶以往(還未生病時)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點點滴滴……使我的心都融化了。

  從翻開書的第一刻起,我便被那充滿著真切的語言所感動了。不由得跟著文字聯想起作者面容憔悴地躺在病床上,一位友人坐在作者鮑比的身邊,友人報著字母,鮑比眨著左眼睛,有人便埋頭記下來……這一幕幕不斷重現在我的腦海中。

  本書從作者發病那天開始講起,作者經歷著痛苦的折磨,從剛開始的絕望到後來的自信。他開始振作,他讓朋友在布列塔尼的教堂裡為他點燃祈福蠟燭;讓物理治療師為他活動筋骨,邊洗澡,邊回憶過去的往事,想像字母變成了一個個小精靈;坐著輪椅,在海軍醫院大廳參觀,去西那希露臺看著燈塔,目視著“觀光者”,享受著臘腸的美味,努力地矯正字母發音……他的生活如彩虹般絢爛。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動了,作者身殘志不殘,用微笑面對挫折,作者不正在對我們說:“要樂觀地向前嗎?”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已,在面對一點小小的批評時就垂頭喪氣,失去信心。而作者呢?卻把挫折記錄在書中,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和他相比,我實在太無知,太渺小了,殘疾的叔叔阿姨們,卻用堅強讓自已更加快樂,如果換做我,豈不是……

  讀了此書,我要把挫折轉化為動力,生活處處存在挫折,而信心才是積極向上的態度。然而,作者鮑比寫的《潛水鐘與蝴蝶》在出版後不久,鮑比就永遠閉上了雙眼,蝴蝶飛出了潛水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