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1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篇文章,感覺郯子很愛幫助父母,父母得了病都那麼擔心,需要的很難得到。為了要給父母治病,要是有人有治病的藥,他都可以做到,說的是也要,全不完成。

  可是誰有呢,郯子想為何不把自己化妝成一隻鹿,於是他找來了一直鹿皮,給自己化上妝帶上鹿角,學者鹿的走路方式,來到了森林,趴到地上等待鹿群的出現,突然,郯子感覺一支箭瞄準了他,回頭一開一個獵人在他身後不遠處,郯子急忙站起來大聲說我是人。

  獵人這才發現,自己的目標是郯子。獵人告訴郯子他家有頭母鹿,郯子高興謝謝你。獵人說不用謝,只要把國家保護好就行了。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2

  《弟子規》這本書從上幼兒園媽媽就經常讀給我聽,裡面有很多小故事吸引我。

  其中有一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必須恭敬地聽;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當順從,虛心接受。這句話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叫做《孟母斷機》,講的是孟子小時候很貪玩,讀書時總想回家玩一會兒。一次,他的母親在家織布,見他又從學堂裡跑回來,就生氣地把織布梭子折斷,對孟子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織成。如果織到一半就把梭子折斷,那還能織出布嗎?讀書也是一樣,你因為厭煩了,就跑回來玩兒,什麼時候才能學有所成啊?”孟子聽了母親的話從此發憤讀書。最後孟子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這個故事啟發我要聽父母的話,像孟子一樣勤奮讀書,虛心接受父母對我的教誨,學習古人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的精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3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麼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己的行為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裡的乖乖女,應該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裡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4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著,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裡還嘟囔著:“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它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也是一部流傳已久的經典名著。內涵廣播精深,很值得一學。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接人待事方面給我們指導。兒童對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張白紙,以後怎麼定,起筆很正要。在這裡,弟子規也給我們提出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於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社會觀。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雖然這些文字和內容對於我們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理解有點難,但是我會透過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再加上自身不斷的背誦,不斷的理解來理解它。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讀完弟子規後,覺得自己受益匪淺。她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什麼是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從今以後我一定好好學習,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和同學建立好友誼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社會上尊老愛幼,在家裡聽爸爸媽媽的話,不再頂撞他們,幫媽媽多做點家務,做一個知恩圖報的好孩子。

  我要讓我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的成績會蒸蒸日上的。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6

  《弟子規》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後,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7

  每週二,我們的閱讀課上都要進行經典誦讀,我們二年級讀的是《弟子規》。我可喜歡讀啦!每次回家都要搖頭晃腦地背給爸爸媽媽聽。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讓我知道了儘管公物雖然小,我們也不可以私自收藏或者佔為己有。如果我們私自收藏的話,那麼品德就會有很大的缺失,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們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很失望、很難過的。

  我以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按《弟子規》上面說的去做,做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道德的少先隊員。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8

  學用《弟子規》,弘揚真善美。

  我喜歡《弟子規》的一句話:“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輕訾。”

  意思是:自己有能力,就不要自私,應該用來濟助天下人;別人有能力,也不要故意說人家的壞話。

  這句話教導我們:每個人應該大公無私,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社會,還要養成不說別人壞話的優良品德

  我也喜歡《弟子規》的這句話:“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意思是:不要討好富裕人,也不要看不起貧窮人,還不要喜新厭舊。這些都是不好的品德。

  三國時期,有個人名叫全琮。父親為官,家境富有。有一次,父親讓他帶著幾千斛大米到江浙一帶賺錢,他卻把這些大米救濟了哪裡的窮苦人。中原大亂時期,他又拿出所有財產救濟無家可歸的人。並且,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他都以禮相待,與他們同甘共苦。從此,歸附他的人數以萬計,他的好名聲傳遍四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受到擁戴的人既要有才能,還要有美德。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貧困人家,我們要像古人那樣,用自己的才能和愛心去幫助他們。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9

  最近,在陪讀二年級的女兒背《弟子規》,這是孩子的政治任務。在學校有老師領著背,放假了家長陪著背。孩子每天跟順口溜似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問孩子,你背的東西知道意思不?孩子回答不知道。於是乎開始給孩子逐字逐句解釋,過程中,發現古人總結的真是好,條條句句都經典,每一句都是中國古人的對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告訴人們做人、明事的道理,而這種文化確實需要一代一代傳承和發揚的。對照弟子規的內容,思考自己的為人處世,覺得很多道理是懂得,按照從小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大部分能夠按照《弟子規》中的訓言去執行,修身養性,並且得到別人的尊重。但有時也忽略了很多道理,因此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仔細想來,化解矛盾的方法也在《弟子規》中。

  讓孩子們多學學《弟子規》是好的,但一定要讓孩子理解意思,而不是不過腦子嗚嗚啦啦的背。孩子真正瞭解和掌握其中的道理才是目的,對其今後的為人處世才會有所幫助。當然大人們也該好好讀讀《弟子規》,多反省反省自己,行動上為孩子做好榜樣和表率。

《弟子規》讀後感二年級10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金錢並不能帶來美德,美德卻可以給人帶來金錢。說出了美德在人一生當中的重要性。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還有人說:誠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財富。說明了美德、感恩、誠實是我們小學生必須具備的幾種品質,而講述這幾種品質的書,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國學經典——《弟子規》。

  《弟子規》中的《入則孝》詳細講述了我們在與父母相處時應該做到:做事不遲緩,拖延偷懶;要聽從父母的教誨、責備;照料父母要盡我所能。對待父母要誠實守信;父母有錯誤要勸說;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著。而我們在生活中不僅為父母做事偷懶,不幫助父母做事,還在父母教誨我們時心裡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問卻只顧自己玩,一點都沒有做到《弟子規》中的要求。生活中我們應該儘快改掉這樣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

  誠實守信在《弟子規》中的《信》裡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告訴了我們在與別人相處時要誠實守信,不胡言亂語,不說尖酸刻薄、下流骯髒的話;做錯了事就要承認錯誤,若是逃避那就是錯上加錯了。可我身邊有的人就說一些骯髒下流的話,做錯了事情就逃避責任,從不主動承認錯誤。希望他們讀一讀,及時改正自己的行為。

  《弟子規》是一本可以使人獲得高尚道德修養的書,希望大家記住裡面的: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規範自己的言行,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傳承中國經典文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