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選擇讀後感1000字

歷史的選擇讀後感1000字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的選擇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的選擇讀後感 篇1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聽到這首歌,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歷史的選擇》這一本書。這本書講述了中國改革30年來,歷經的苦寒和風霜。這就像那梅花呀,在風欺雪壓面前,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它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聘千里,因為它有矯健的身姿;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為它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中國,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並不懦弱,它選擇了“千磨萬韌還堅勁”,選擇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它——東方一隻永恆的雄獅。

  氣勢雄偉,被稱為歷史長龍的萬里長城;古樸典雅,優美如畫的蘇州園林;銀裝素裹,雲氣繚繞的巍峨泰山。它們讓我知道,它們能成為世界歷史文化的遺產,卻絕不僅僅是因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卻應該是歲月流逝後,歷史在那裡留下的頗有獨特韻味的沉澱,因為我知道是歷史選擇了中國。

  中國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夜深人靜,長明燈旁,一個虛弱的身影正記錄著歷史的滄桑。他,司馬遷,飽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筆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臣著——《史記》,史學的天空因為有了你這顆星而更加煜煜閃光,文學的園地也因為有你這顆星而更加燦爛輝煌,我想這些是偉大人物積累而成的文化。

  汩羅江上的一圈漣漪,讓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個憤世嫉俗,報國無門的臣子,用孤憤的詩行代替了富貴,用楚辭《離騷》洗去了歷史的鉛華,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壯語成為後人追求理想的動力,錚錚鐵骨的他被後人所景仰。

  正是這些在漫漫歲月裡歷史堆疊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國擁有了如此深遠的文化。

  其實,不是每道風景都是珍貴的文化,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文化,一種有著生命力的文化,是歷史粹取的結晶,是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的結晶,無窮的力量感動著歷史,讓歷史的選擇成為悠久。

  漫長的文化歷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蹟被中國所創造,甚至成為絕響,但也有太多本不該被散化的而被散化為煙塵,我們文明的精髓,我們人民的勞動成果,卻被英法聯軍一把火毀去,我們的“萬園之園”就這樣隨風而去,它是被歷史所淘汰了嗎?中國文明猶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風雨中永葆生機。滄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而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湧而出的生機與綠意。

  歷史選擇了中國,人類並不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澱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林間的長嘯仍是當初的瀟灑,山林間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出綠色的能力。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於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你如此浩瀚。

  歷史選擇了你,我的中國,永遠的中國。

  歷史的選擇讀後感 篇2

  翻開《歷史的選擇》這本書,我認真閱讀了一篇介紹張海迪的文章。題目是“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題目下方有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位笑容燦爛的阿姨。看著這一張活潑的臉龐,誰也不會想到她就是那個胸以下全部失去知覺的張海迪阿姨。

  張海迪阿姨5歲那年不幸患上了脊髓病,胸以下全面癱瘓。那一年她才5歲,一個懵懂無知的年齡呀!我想小時候的張海迪一定也想過:為什麼我不能和別人一樣奔跑?為什麼我不能自在地和其他孩子玩耍?為什麼我的身體下面總有一張硬硬的、冰冷的輪椅……

  面對殘酷的命運,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她從沒有上過學,卻在家裡發奮苦讀,自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掌握了多門外語,並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幾十年來,她克服了重重困難,創作出了無數篇佳作,被人們大量閱讀,有的甚至在半年內重印了3次,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多年來,張海迪還不斷地關注社會上的孤寡老人、貧苦人民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了溫暖。

  張海迪阿姨身殘志堅,堅強不屈,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成為中國新一代青年的驕傲。

  當我讀到“張海迪阿姨沒有進過校門,卻奮發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時,被她那種對知識的渴求深深地感動了。她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她有著一顆不平凡的心。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學,但她沒有輕易放棄自己的學業,而是付出別人想象不到的努力,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不僅學會了學校中的課程,還學會了幾門外語。她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將厄運打垮的信念。看看我們自己,都是一些健全的孩子,卻往往在挫折面前甘拜下風:一道題不會做,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思考,而是求助他人;一次老師的批評就可能導致灰心喪氣;一次身體的不適就會乘機放棄練琴的機會……而這些對於海迪阿姨是多麼不值一提。我們遇到的困難像個小溝坎,她遇到的就是高山,我們遇到的困難像小溪,她遇到的就是海洋。但她在沒有任何外界力量的幫助下,僅憑自身的動力和韌性,四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下來。而且成績斐然,舉世矚目。這是怎樣的精神啊!

  我真想從這些精神的海洋裡攫取一小朵浪花賦予我無盡的力量,讓我戰勝重重困難,抵達勝利的彼岸。我想這種精神就叫做永不放棄——不放棄對理想的追逐,不放棄對自己的信賴,不放棄對生命的尊重!

  海迪阿姨說過:“生命是個火焰,我也想過放棄,但最終我把這個小火種吹一吹,又讓它變成我心靈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讓它繼續燃燒。”

  在我們的希望之火遭遇挫折,或黯淡無光時讓我們吹一吹吧,好讓它繼續燃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