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的禮物》讀後感1000字範文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1000字範文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 歐亨利的微型小說《麥琪的禮物》中所講述的,是一個聖誕節裡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荒唐卻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祖傳的一塊金錶就算“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準會摸出金錶,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鬍子瞪眼睛”;德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髮則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寶貝黔然失色”。為了能在聖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錶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頭次知道這個文章的時候是在收音機裡聽到的。那時候年紀很小收聽的時候沒有什麼感覺,只是有個困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小說裡面的主人公錶帶和梳子都買不起?直到後來看到原著才明白那是鑲滿寶石的梳子和白金的錶帶。當時電臺選用這個小說播放也是為了當時的政治需要,好讓我們感受到社會主義的溫暖資本階級社會的醜惡,當然了這些都是長大以後才慢慢明白的。 自從接觸到這個原作之後,這個小說就一直伴隨著我。時不時的拿出來溫習下里面的情節,故事雖小但是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溫暖親情、至愛、忠貞。在艱難困苦環境下一對相愛相依的夫妻,用自己最珍惜的東西去換取對方所心愛的禮物。

  故事雖說是有些悲劇性的色彩但是烘托出來的卻是比萬金更要貴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在文章當中作者並沒有進行什麼說教評論式的敘述,而是對周圍環境的細緻刻畫及其家庭狀況的詳細描述,使之人物呼之欲出,彷彿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城市。 古語云:患難時刻見真情。縱觀我們當今的環境名利當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完全以利益為重。道德、親情、愛情被金錢衝散的支離破碎。為了利益與金錢夫妻分道揚鑣,兄弟反目,朋友相互猜疑,彷彿只有功利才是第一位的。而目前評判一個人的價值成功與否,都是以他擁有多少的財富與地位的高低掛鉤。無論這個人的心地多麼的善良已經無關輕重,以貌取人成為了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中國自古以來的謙卑、道德準則至於腦後。人們有時看到公共場合的不端作為竟已然無動於衷,處處充滿了麻木。反而對出現的一些擁有奉獻精神的行為嗤之以鼻,達到了劣幣逐良的程度。正如柏楊及其魯迅先生所說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任何一種異質的文化到了這個大染缸裡就失去了原來的本性。 而然這篇文章卻能時時喚起人們內心的本善,使之能夠讓人還能夠體會到世間真情的祥和與溫暖,主導的人性並不是爾虞我詐,見利忘意。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特雷莎修女所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讓我來愛,直到受傷."我們每個人應該發揚自己奉獻的愛心,去關愛世人讓這個世間變的更加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