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真正愛孩子?家長必看!

怎樣才算真正愛孩子?家長必看!

  在父母與孩子之前,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的疼愛,不願意讓孩子多吃一點苦、多受一點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這是很多家長的真實寫照。

  愛分很多種,但過分的溺愛,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怎樣才算是真正愛孩子呢?畢老師下面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相關的話題: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經過長期研究以後,將愛的表現形態歸結為四個方面:關心、尊重、理解、責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分為這幾個方面去關愛孩子:


愛是關心

  父母不但要關心孩子的物質需要,更要關心孩子的精神需要,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

  小時候,孩子會有很多困難,比如飲食起居、學習、娛樂等,都需要父母的照料。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精神等慢慢成熟,更需要父母的關心。

  很多的父母都覺得,努力賺錢讓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就是愛。其實,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摔跤吧,爸爸》,電影是根據印度真實的故事改編,講述了一位優秀的摔跤運動員培養女兒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


  男主角年輕時是全國摔跤冠軍,一直夢想這取得一枚世界金牌為國爭光。可是國家對運動員沒有經濟上的支援而選擇放棄,只能期望兒子替他圓夢,事與違願,接連生了四個女兒,所有的盼望只能擱淺!

  直到有一天,他的兩個女兒把男同學打得遍體鱗傷,家長找上門告狀,才發現女兒似乎具備摔跤的天賦,他又重新點燃了希望。

  妻子擔心:他們的女兒過的不是女孩的日子,會沒有男人會選她們當妻子。

  是的,當時印度女人的地位極低,訓練摔跤讓她們人群中被人指指點點的笑柄。

  但辛格卻說:不是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有人說爸爸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剝奪了她女兒的人生,但我看到的是他為女兒開闢了一條新的人生道路,關心的是女兒的未來。父愛是深沉的又是有限的。他教會了吉塔生存的技巧,女兒最終的成功,是依靠她自己。


  關心不是包辦代替,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溺愛,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做到“愛”而不“溺”。

愛是尊重

  尊重,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興趣、意願,而不應壓制他的個性。

  在美國家庭吃飯,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哪樣或者不喜歡吃哪樣,都由自己決定。家長把孩子當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

  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家長要把孩子看做一個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多徵求孩子的.意見,儘量“民主”。


愛是理解

  人都是在應該得到理解而沒有被理解。

  在深入瞭解孩子的基礎上,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問題、想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難、願望和要求,愛才能落到實處。

  理解孩子,在和孩子溝通相處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心和耐心;理解孩子,用孩子聽得明白,能夠接受的語言對他說話;理解孩子,對孩子要求嚴格而不是嚴厲。

愛是責任

  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對孩子要有一種主動負責和終身負責的精神。這種愛,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他負責。

  另外,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應是孩子健康成長所需要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由衷的、發自內心的感覺。

  對家庭負責,有責任心,對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角色中所有事情負責;愛護孩子的成長,去觀察、去覺悟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


  未來的世界靠孩子自己去開拓,未來的社會不僅需要知識、智慧,同樣需要較強的生存能力。有人說,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因為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