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的構建的論文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的構建的論文

  【摘要】基於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擬從培養體系定位、培養體系構建途徑及培養體系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創新實踐的能力,進行創新改革研究,構建科學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 培養體系 構建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檔案及教育部教高[2007]1、2號均指出,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亟待加強。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各高校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提出加大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力度。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手段[1,2]。健全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對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形成創新教育的氛圍,建設創新文化,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的指導教師,作者結合切身體會,擬從培養體系定位、培養體系構建途徑及保障體系等方面入手,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強調動手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創新實踐的能力,進行創新改革研究,構建科學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

  1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定位

  基於教學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特點,確立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圍繞學生動手能力、實驗綜合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等創新實踐能力的訓練,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使廣大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得到科學研究與發明創造的初步訓練,使學生學會利用所學技能解決實際專業問題。

  2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1 重視組織,有序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工作

  成立了由學科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實驗室主任、雙師型教師組成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指導委員會,並且聘請相關行業技術專家作顧問。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梳理學院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反饋專業相關行業創新技術需求,交流多學科交叉性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育方法,宏觀規劃及引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立題大方向,形成書面材料,下發到學院每一名教師手中,充分做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前期的教師宏觀指導工作。該委員會協同學生團委成立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工作組來宣傳、發動、組織申報和評審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專案。狠抓選題、立項環節,向學校推薦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專案候選專案,組織專家定期檢查院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專案,並對專案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和專案指導教師的交流,向學校推薦優秀學生及指導教師,提出有關政策和建議。

  2.2 構建模組化、系列化、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

  2.2.1 分解職業能力,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加大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力度,是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建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實踐教學至關重要。對專業人才市場進行了充分調研和論證,分解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根據崗位技能需求,最佳化課程結構,構建模組化課程體系,突出實踐能力。將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分解到各個模組和專案中,有效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專業對口崗位職業相關技能實踐,擴大了實踐教學內涵,改變以課程需要為導向,學校為中心的傳統實踐教學環節設定。輔以生產實際需要為導向,以行業為中心來分佈實踐教學時間,可使學生能充分接觸專業實踐,更好明確專業學習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鍛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確保了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2.2 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實踐教學內容

  我院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力培養為主線,注重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三結合。在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突出“加強基礎實踐,整合專業實踐,拓展綜合生產實踐”的改革思路,對實踐內容進行合理的刪減和整合,刪除侷限性、孤立性和單一性,並且與其他專業課程實踐專案有重複的實踐內容,這樣實踐專案對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無疑是無益的,並且可能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系統綜合分析思維的發展。根據專業培養需要,將一些孤立性的實踐專案整合,透過各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調整和改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2.3 以學生為本,構建能力開發型實踐教學模式。

  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在課程實踐教學中從查閱資料、制定實驗方案、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步驟地實施、結果的記錄和分析及按研究論文形式撰寫實驗報告等方面,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為學生創造科學研究的情境與途徑,注重啟發式教學方式,教學設計採用環環相扣式,突出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學生順著教師問題的啟發,討論解決辦法,開展一系列的實驗專案,每一實驗專案的順利完成,直接關係到下一個實驗專案的順利開展,透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實驗專案解決了教師在實踐教學前設定的問題,整個實驗教學過程完整、系統,教給學生一種連續的科學思維方法,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綜合素質。

  2.3 圍繞創新,搭建科技競賽平臺

  定期舉辦實踐教學公開課,倡導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夠有機會直接接觸學科前沿,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從而破除對科學前沿研究工作的神秘感,熟悉科學研究的氛圍,增強自信心,獲得創新的勇氣和意識。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定期召開校企聯誼會,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實踐教育平臺,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有更多機會了解和接觸專業相關行業發展近況和需求,提供大學生創新性試驗專案選育的溫床。組織專案學生開展學術交流,參加教師學術團體組織的學術會議,為學生創新研究提供交流經驗、展示成果、共享資源的機會。還要定期組織大學生創新實驗專案師生研討會,提供組織專案指導教師之間、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營造創新氛圍。

  3 構建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培養的保障體系

  3.1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體系

  教師自身有創造性,是使學生有創造性的第一原理[3]。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確保大學生創新性試驗培養體系的針對性、操作性、有效性,必須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體系。這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大學生創新性試驗專案培養體系建立的根本要素之一。應從師資培養、輪崗制、與生產單位聯合等方面入手,採取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生產動手和創新能力。為此,一方面鼓勵專職教師進修學習及參與各種型別的生產實踐課題專案的研究,努力使其成為“雙師型”或“雙師素質”教師;另一方面引進“雙師型”教師,或外聘具有實踐經驗的業界行家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充實師資隊伍力量,這些教師不但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有過硬的實踐技能,授課理論聯絡實際,為學生創新型思維和創新性思想的培育創造條件。

  3.2 高標準建立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

  實踐教學平臺的正確搭建直接關乎學生能否更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的關鍵。應對現有實踐教學資源的規模、功能及結構進行系統研究,依託現有學院、學科及專業在學術上、人力資源和裝置條件上的優勢基礎,參照職業技能培養模組對實驗教學資源進行統籌規劃、按功能分割槽建設和管理,減少重複建設,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裝置資源,挖掘更多的實驗功能。同時利用各種渠道籌備資金,逐年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放力度,這樣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確保創新性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真正能夠掌握適應社會需求的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同時根據專業特點,探索不同的“產學合作”形式。加大實驗室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力度,實現實驗裝置和課程資源的高效利用。定期統計各實驗中心對外開放資料,對開放力度較高的實驗室予以經費調配傾斜。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建設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網站,實現實驗教學管理的資訊化,提升實驗教學管理水平,使實踐教學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3.3 教材建設

  改變過去單純由授課教師編寫實踐教材的做法,由專業相關行業高階技術專家、相關產業技術人員及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參照職業技能模組,對本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實踐能力進行歸類和分解,按職業技能模組提出要求和目標,來編寫各專業的實踐教材。

  3.4 建立激勵和評價機制

  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始終把教學放在學院工作的第一位。在教職員工定崗定編工作中,把教學業績作為考核教工業績的首要條件,嚴格執行教學考核一票否決制,在綜合業績考核指標中教學業績打分權重至少為45%。調整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適當提高實驗、實習課程工作量核算標準,將指導實踐教學的工作量及質量作為職稱評聘、評選先進等方面的一個重要考核指標。核算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實驗專案津貼工作量,並將其作為崗位評聘的一個打分指標,這些舉措調動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和指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的積極性,激發師生參與實踐教學改革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的積極性。

  嚴格執行實驗教師參加網上教學質量測評制,改變了一些不能單獨設課的實驗課考核完全依附理論課的評價機制,該測評成績作為實驗教師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促進了實踐課教師對實踐課的重視。見於實踐課授課的特殊性,學院也相應制定了科學的實踐教學質量考核體系。學生在獲取實踐教學學分前必須參照該體系對任課教師進行測評。上述舉措使全體教師都能把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加大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力度。

  學生在完成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校在學生承擔專案研究工作期間,給予了一定的獎勵。每年舉辦優秀專案評選活動,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專案,並由學院頒發“榮譽證書”。對專案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學院將在評定優秀學生、評定獎學金、推薦免試研究生時給予優先考慮,對發表論文和獲獎的學生,根據論文的檔次,給予物質獎勵等。上述舉措激發學生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參與熱情,促使更多優質專案的立項。

  參考文獻

  [1] 任良玉,張吉維.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j].清華人學教育研究,2009,30(3):108-113.

  [2] 馮林,張威.“質量工程”視角下的人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6):27-29.

  [3] (日)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