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憲《浣溪沙》閱讀答案

孫光憲《浣溪沙》閱讀答案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是五代宋初時期詞人孫光憲創作的一首詞。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孫光憲《浣溪沙》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浣溪沙

  孫光憲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徵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閱讀題

  ⑴有人認為“望”字頗有韻味,你是否同意這樣的意見?請談談你的看法。(3分)

  ⑵“片帆煙際閃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歷來為人激賞,請你結合詩歌內容作簡要的賞析。(4分)

  ⑶“目送”兩句運用了兩對疊音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3分)

  4. 詞的第一句“蓼岸風多橘柚香”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5. 詞的上片情景交融,請找出其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字眼,並結合全詞簡要賞析。(6分)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參考答案

  ⑴“望”字實際是這首送別詩的詩眼(1分),後面所寫的是佇立“遠望”的具體內容的描寫(1分);“望”字也表示作者久久注視著友人船隻,顯示了作者和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1分)

  ⑵本句運用借景抒情(或“景中含情”“融情於景”)的方法(1分),寫帆影在斜暉下,於煙波浩淼的江流中閃爍著孤獨的光芒,漸行漸遠的的景象。(1分)詞人有意將“楚天”之“長”,與“帆”之“孤”對比(1分),形成空間上的強烈反差,寫帆影之孤,其實是襯托出離人行旅之孤。也寄託了詞人的對朋友的眷戀難捨之情和別後寂寞孤獨之感。(1分)

  ⑶運用疊音詞,既寫出空間的.曠遠、迷茫(1分),又承載了詞人的纏綿悱惻之情(1分)。音節和諧動聽(1分)。

  4.①首句寫蓼花盛開,清風徐徐,橘柚散發撲鼻芳香,描繪了一幅清新明麗令人喜悅的深秋畫面。(2分)②點明離別的時節、地點;以樂景襯哀情,第一句透過描寫喜景(江邊的美景給人帶來享受),襯托出濃濃的依依惜別之情(在這樣美好的景色中卻要送客)。(3分)

  5.“孤”(2分)詞人寫帆影之孤,凸顯離人行旅之孤,寄託了詞人對朋友的眷戀(難捨)之情和別後寂寞孤獨之感。(4分)(答其他字眼,若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給分)

  《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賞析:

  孫光憲寫了十九首《浣溪沙》,這首是其中較好的抒情詞。此作的抒情特點,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寫景之筆,來抒發熾熱的惜別留戀之情。

  從詞中描寫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荊南做官時所寫。描繪的是我國長江兩岸深秋時節的景色,一種特定的典型環境。

  首句是寫主人公送別親人時,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第二句“一望”二字,頗能傳神,表現了主人公頃刻之間由喜悅變為憂愁的神態。第三句緊承第二句,在寫景上,與第二句構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畫圖。僅看“片帆煙際”四字,可以說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配上“閃孤光”三字,就突然改變了詞句的感情色彩,給人一種孤寂悽清之感,寫景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完美,有渾然一體之妙。

  此詞在抒情上,採用的是遞增法,層層深化,愈轉愈深。過片兩句惜別留戀之情達到高潮。上句是寫目送,下句是寫心隨,構思新穎巧妙,對仗工整,意境深遠,確是風流千古的名詞。結句似深情目送遠帆時的默默祝願。遙與“蓼岸風多橘柚香”首尾呼應,寫出了瀟湘美景,筆觸又飽含深情。整首詞句句寫景,又句句含情,充滿詩情畫意,堪稱佳作。

  上片:

  第一句:“蓼岸風多橘柚香”“蓼”:讀作liǎo,是一種草本植物,能開出白色或淺紅色的小花。蓼岸:這裡指蓼花盛開江岸。在西方國家蓼花的話語是依賴,在這首東方送別詩中出現蓼花是一種奇妙的巧合,還是中西方情感的共鳴呢?這一句的意思是:長江兩岸,蓼花盛開,桔柚飄香。很明顯這句描寫的是美妙喜人的景象,憑著經驗,我們知道這裡是用樂景來襯托哀情。比如我們學過的《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離家出征的時候,楊柳輕揉,隨風漫舞;如今返回故鄉,雪花紛飛,悽清陰鬱。用楊柳依依的陽春來反面襯托展示在征戰過程中經受的磨難。用王夫之的話說就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第二句:“江邊一望楚天長”描寫了美好的景物之後,立刻轉入悽苦的境界,詩人站立在江邊,感受著美好的秋景,但是,僅僅一望那遼闊的“楚天”,便陷入了無限的惆悵,因為他想到了自己的親人馬上就要遠行了。大家會想到劉永《雨霖鈴》中的句子:“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楚天:就是南方的天空。因為古時候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一望”二字,非常傳神,突出了詩人突然而至的離愁。我們在送別親友的時候也是這樣,可能在走進站臺的前一刻還有歡聲笑語,而當那熟悉的背影消失於站臺,一股難以抑制的惆悵便用上心頭,正所謂“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第三句:“片帆煙際閃孤光”“煙際”是指雲煙迷茫之處。江上的霧氣和天邊的雲氣混成迷茫的一片,而親友的那隻孤舟即將消失在那裡。正如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又如第一課我們學過的劉長卿的句子:“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送別詩中常有的情感一是擔心旅途遙遠,友人能否安全到達,一是擔心有人旅途的寂寞孤單。這裡,用“煙際”來突出一個“遠”字,而云煙迷茫也代表著未知的前程。用“孤光”來突出旅途的孤獨。以上是詞的上片。

  下片:

  前兩句:“目送徵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者兩句對仗工整,堪稱佳句。“徵鴻”:就是遠飛的鴻雁,常用來比喻離別遠去的親人。同時,在古代,鴻雁是書信的代稱。傳說鴻雁可以替人傳遞書信,所以“徵鴻”、“鴻雁”長出現在送別詩、思鄉懷人詩當中。“杳杳”是渺茫的意思,這裡照應上片中的“煙際”。親人乘船遠去,詩人獨立江邊久久目送,可以看出感情的真摯。不僅目光隨著孤舟遠去,連詩人的心也隨著親人遠去了:“思隨流水去茫茫”。“水”象徵著無窮無盡的思念與愁苦,象徵阻隔,象徵青春易逝,年華易老。

  最後一句:“蘭紅波碧憶瀟湘”“蘭”是指蘭花中開紅花的一種。“憶瀟湘”三個字包含著一個典故。傳說,舜在南巡視察時,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沒有和他同往,後來她們後悔沒有陪伴著舜,於是追趕舜的行程,當她們走到洞庭湖畔時,卻得到舜已經死在蒼梧的訊息,她們悲痛不已就投了湘水而死。湘水與瀟水在湖南匯合,稱為“瀟湘”。“憶瀟湘”常用來比喻分別在天涯的親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著。那麼這句詩的意思是:來年蘭花紅、江水碧的時候,我們還會互相思念。越是花好月圓、良辰美景的時刻,越是渴望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起,所以,蘭紅波碧、桔柚飄香更能引起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感情真摯動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