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導遊詞

安徽省合肥導遊詞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導遊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遊覽景觀、遵照一定的遊覽路線、模擬遊覽活動而創作的。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徽省合肥導遊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安徽合肥。我是大家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合肥的情況。用二十個字便可以概括合肥“一箇中心,二段歷史,三大特色,四大名人,五大景點”。這具體的分別指什麼呢?下面您就聽×導給您娓娓道來。

  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遊覽勝地。登黃山可從前山或後山上。慈光閣是前山票房,今天我們就從前山上。大家跟著我橫穿公路走臺階道。前面就是半山寺。半山寺因為在玉屏樓和慈光閣中間而得名,半山寺為伯承手書,寺前可看金雞叫天門等景點。

  再次,攝影方面,如果您使用得時電子快門相機和乾電池電源電子閃光燈,就一定要準備好新電池,以便及時更換,因為氣溫低得舊電池無法充電,會影響相機和栓光燈得正常啟動,同時相機要儘可能得不要一直裸露在嚴寒中,放在衣服裡,拍照時再拿出來,拍完馬上放回,以免損傷相機得使用壽命,更換膠捲時,應儘量再室內,撥卷時也要注意嚴寒之下膠捲變得十分脆,用力過猛會拉斷或撕裂。以冰燈,冰雕等各種景物為北京拍攝人物紀念照時應該使用閃光燈。

  這“一箇中心”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就是指合肥市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二段歷史”是指公元215年的三國和公元1952年在這裡成立了安徽省省會。“三大特色”呢指合肥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新興的科教名城和美麗的濱湖新城,也正因為此。,合肥市一座既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四大名人”是包公、李鴻章、劉銘傳、楊振寧。“五大景點”是指包公園、李鴻章故居、三河古鎮、豐樂生態園和徽園。由於時間限制呢,咱們今天下午就去合肥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包公文化園。

  遊客朋友們,在到達包公祠之前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包拯:包公,姓名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生於999年,卒於1062年,享年63歲。有關包拯清正廉潔、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故事,民間流傳很多,世人尊稱他為“包青天”。為了紀念這位剛正不阿的清官,後人陸續建成了包公祠、包公墓等一批紀念性的建築物,形成了今天的包公文化園,大家請隨我來。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包公祠前了,它是包拯的家祠,全稱為“包孝肅公祠”。迎面的一座白底黑框照壁牆,正堂兩側各臥石獅一隻,雌雄各一。包公祠的正殿為五開間,正中安放著一尊高八尺的古銅色包公坐像,你看他一手執笏,一手握筆,高大威武,正氣凜然,兩邊分別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大護衛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懸著三方迴文匾額,正中間是“色正芒寒”,兩邊分別是“清風亮節”和“廬陽正氣”。大家再看,坐像左側陳列的是為老百姓所熟悉並熱情傳頌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

  邛崍歷史悠久,文化延綿,風情多端,邛崍和卓文君的聯絡不能說是不緊密。其實應該說邛崍歷史中有二女子:文君和黃崇瑕。“文君當壚,相如滌器”早已傳為愛情佳話,為情一字而視世俗如無物,當時之意當地之情,也值得後人扼腕感嘆了。黃崇瑕,乃一女扮男裝女狀元。而其留名,也許更多的是因為徐謂的雜劇《四聲猿》中的文字。而如今文君的名字成為酒文化的一部分,崇瑕之名卻已湮沒無聞。

  遊客朋友們,出了包公祠,大家可以看到東面的那座六角亭,就是廉泉亭了。亭內有口古井,據說凡清官好人喝了安然無恙,但贓官不孝之人飲此井水,便覺頭痛不止,且無藥可救,所以稱為廉泉井。

  先仔細看,這些都是松樹。黃山松樹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奇特,有的松樹從石縫中長出,剛毅挺拔。著名的迎客松長在海拔1600米的險峰上,樹齡已逾千年,仍然枝繁葉翠,成了黃山的一個標誌。

  這是蓮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一高峰。這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百步雲梯:200級臺階,下面的觀景臺可以看:豬八戒寫情書(老僧入定),鰲魚吃螺螄,老鼠偷油。鰲魚峰:黃山36小峰之首。有鰲魚馱金龜景,去蓮花峰方向有左右兩條路,左走一線天,右走鰲魚洞。徐霞客在遊記中說:蓮花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

  再到包公墓看一看,大家小心臺階,這是一座比較完整的古代名臣陵園。進入墓園大門,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高4。2米,寬10。5米得大型照壁,上面刻有“包孝肅公墓園”六個蒼勁有力的楷書大字,照壁後面是子母雙石闕。闕,是古代宮殿陵墓的肅穆場所前的高臺建築。古人入闕必得下車,以示禮敬。我們再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專供祭祀用的享堂。享堂內設有神龕,供奉著包拯的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設有香臺,供瞻仰祭祀者進香叩拜之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遊覽到此為止……萬分感謝你們對我的支援,謝謝!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幹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徵集到照片,這裡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