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散文《遊圓融寺》

遊記散文《遊圓融寺》

  遊圓融寺流汗的公牛桐花爛漫時節,去了趟圓融寺。

  圓融寺即圓融無礙禪寺,創建於五胡十六國的亂世,是豫北地區的第一古老佛寺,有“太行小靈山”之美譽。其實,早就聽說它的大名,也知道如今的主持是果建大和尚,一直想去看看,只是沒有機會。

  四月十八日,前往市裡參加焦作首屆馬拉松比賽,賽後,有幸遊覽了圓融寺,終於了卻了多年的夙願。雖說寺廟在修武縣,可離焦作市區倒挺近的。在朋友的陪伴下,從縫山針下來,沿著蜿蜒的山路,約莫三里的樣子。一路上松柏鬱鬱蔥蔥,春風愜意,時有鳥鳴。

  從寺後繞到正門,順坡而下走了一陣子,足見寺廟的宏大。從一個側門進去,就來到了寺廟的正門。門前開闊,正前有一石鼎,兩邊各有一石獅虎獸,據說是唐朝的石雕。很雄健,不知何故,卻用長鐵鏈子著,想是讓它看家護院的,防止跑了罷。說真的,也曾去過別的寺廟,像月山寺,清涼寺,觀音寺、勝果寺,遊覽了圓融寺後卻發現它與別的寺廟不太一樣。一般的寺廟大都坐北朝南,而圓融寺卻是坐西面東,它也是全國唯一一處以佛教圓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剎。所謂“圓融”,即“破除偏執,圓滿融通”,“無礙”,即“心無掛礙,行無所礙”。圓融寺在我看來,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一是井,一是心經,一是大雄廣場。據瞭解,該寺廟有深不過丈的井泉計十七處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像藏經閣後老祖卓錫泉,古佛洞中龍脊泉、臥虎泉,觀音、地藏殿的甘露泉、起悲泉,碑廊南北之淨心池、洗缽池,大雄廣場之洗目泉,唸佛堂處極樂泉,龍亭庇護之龍泉,魯班井、智慧泉、藥師泉,鐘鼓樓旁乾坤井,古佛殿後聖僧卓錫泉,都深不過丈餘,且井井水盈。每個井上都有石欄和鎮水井石獸守護,雕刻精美。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佛教經典。全經只有一卷,二百六十字,為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玄奘法師譯的《心經》,文辭優美、琅琅上口。關於心經刻石,在別的寺廟沒有看到過,在圓融寺看到了有三處,地藏殿兩側各有一經幢,乃六角形石柱,大兩米多高,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個部分組成,主體是幢身,造型小巧精緻。該寺主持果建大和尚抄寫的心經被刻在幢身上,還有一面刻有“以法為鑑”四個大字,字跡娟秀。在地藏殿前南北各有一影壁,分別刻有康熙和乾隆手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委實難得,不知道從哪裡搜尋到的,看來果建師父真是用心良苦呢。由於近來自己空閒時也在抄寫心經,於是,分別在心經影壁前留影紀念。有人說抄寫經文,可以啟迪智慧,淨化心靈。康熙、乾隆兩位帝王,於日理萬機之暇,仍擇經而書,誦經刻典,這不僅是在增強其佛學修為,更重要的是在尋求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大悟性。看著影壁上清麗灑脫、圓潤飽滿的書法,也是一種享受呢。康熙抄心經係為母延壽,有前款:“康熙歲次壬午十月初三,為皇太后千秋節因閱河堤途中駐景州薰沐拜手敬書恭進遙祝無疆之壽”,真乃孝心可嘉。

  在圓融寺,沒有大雄寶殿,卻有大雄廣場,這也是與其他寺廟所不一樣的地方。大雄廣場位於寺廟中心地帶,廣場正中立有9.9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及阿難、迦葉兩位尊者,仰望佛像氣勢雄偉,法相莊嚴,此刻方知道自己的渺小。環顧四周,大雄廣場以天地為屋宇,又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別具特色。時有遊客焚香禮拜,一臉的虔誠。印象深刻的還有圓融寺訓----“四修”,即修行要訣:當勤精進,慎勿放逸;修身要訣:知止有定,自重則威;修心要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德要訣:慈航普濟,廣度群靈。讀來給人啟迪,發人深思.。

  不覺中已日薄西山,說真的,圓融寺之行收穫頗豐,不虛此行呢,當然,值得賞玩寫的地方還很多,只是時間匆忙,期待下次再好好細覽了。

  回來的路上,“圓融無礙,圓滿融通,心無掛礙”,我在心底默唸道。圓融寺,真乃智慧仙境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