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二郎山遊記-敘事散文

神木二郎山遊記-敘事散文

  神木二郎山遊記

  陝西有一個神木縣,神木縣有一座二郎山。二郎山也被稱為筆架山、駝峰山,此山地勢險要,山勢險峻,氣勢雄偉,風貌獨特,建築古樸,古蹟眾多,是尋勝探幽、觀光旅遊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山有山的根,水有水之源。一條古老的窟野河從連綿的群山中撲面而來,流到神木境內,水勢像奔騰的野馬,浩浩蕩蕩,波濤起伏。當年洪水成災,四處氾濫,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傳說玉帝就派二郎神肩挑兩座山來鎮壓窟野河。從此水勢受到控制,再也沒有發生水災。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二郎神,就在這座山上修建了二郎廟。二郎山廟呈南北走向,整個建築分佈在前後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主體建築依次有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廟、聖母殿、三教殿、倒座觀音堂、山神廟等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的古代建築共有一百多處。這些名勝古蹟,依據陡峭的山勢,連綿於二郎山的.巔峰,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迎著清晨初升的朝陽,沿著陡峭錯落的石階,拉開了觀賞神木二郎山的序幕。在怪石林立、翠柏掩映深處,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地藏洞。地藏洞屬於石窟建築,裡面雕樑畫棟,外面石刻畫壁,畫面惟妙惟肖,勸人棄惡從善。

  一步步拾級而上,就到了八仙洞。八仙洞位於半山腰處,利用山岩峭壁開開鑿而成,不僅形象生動,莊嚴肅穆,而且構思奇妙,巧奪天工。

  接下來是浩然亭,石窟巍然屹立,昂然挺拔,不僅有名人題跋,而且有抗日遺蹟。最為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抗日名將所題的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天地正氣”,不僅令人豪情萬丈,而且增強愛國之心。

  山勢十分陡峭,山路十分崎嶇。俯仰之間,彷彿雙手可以觸控藍天白雲,雙腳可以踏遍萬水千山。在不知不覺之間,金碧輝煌、莊嚴神聖的二郎廟就在眼前。加快自己的腳步,依然趕不上探索神秘的心情,走進二郎廟,才深知古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總是懷著聖潔的心情,不僅在技術上精益求精,而且在精神上寬廣恢弘。無論是石刻,無論是雕像,無論是壁畫,無論是飛禽走獸,無一筆不精密細緻,無一處不精雕細琢。據文獻記載,二郎廟,始建於明正統八年(1444年),坐北面南,通面闊3間8米,通進深4.3米,廊深1.65米,佔地287平方米,為四合院式建築。由正殿、耳房、東西廡殿、大門、鐘鼓樓等組成。正殿三架樑帶前廊,硬山頂,東、西牆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繪傳統工筆畫“矣雲軼事圖”,正壁有14小幅國事“山水圖”。大門外為明代磚雕照壁,懸山頂,簷下磚雕斗拱,壁高4.2米,寬2.95米,厚0.58米,壁芯減地淺浮雕,正面雕刻“虎嘯圖”,背面雕刻“九龍戲水圖”,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如夢幻一般,行走于山石之間,像觀海一樣,心潮波浪起伏,在好奇心的引導下,我們又走進聖母殿。 聖母殿,始建於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臺上,硬山式磚木結構,通面闊3間6.1米,通進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樓為明崇禎元年(1628年)所建,二柱1間,面寬1.46米,高約3米,懸山頂,簷下石雕斗拱,額枋浮雕二龍戲珠,正面額題:“壁霞行宮”,北刻“聖母元君”。殿後為明代建築諸神殿。

  穿過聖母殿,看過諸神殿,我們又走進倒座觀音堂。傳說當年觀音菩薩在一對金童玉女的簇擁之下,在祥雲之上路過神木上空,忽然看到此處風景幽雅,遂動了喜愛之心,不由自主脫口而出:“此處倒也別緻,如果能夠在此小憩片刻,也還幽靜”。當地百姓深感菩薩救苦救難的大恩大德,就在此山之巔峰之處,修建了倒座觀音堂。據文字記載,倒座觀音堂,始建於明代,後毀於戰亂。清康熙十六年復修,坐南面北,磚木結構,正殿3間,通面闊3間8米,通進深3.5米,廊深1.5米,東西偏房各1間,配殿2間,為四合院式建築,硬山式磚木結構建築。 此處聖潔肅穆,香菸繚繞,不僅令人無限敬仰,而且從內心深處滌盪靈魂。慈悲之心漸濃,善良之意加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二龍山不僅以古廟聞名於世,更有三大特色令人難以忘懷,它們分別是二龍山的壁畫、石刻和廟會。登臨二龍山,初入佳境,你會驚奇於二龍山的險峻;漸漸深入,你會迷戀其中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宗教文化;驀然回首,你會發覺其中從善如流的昂然正氣;漸漸迴歸,你會留戀那裡的慈悲情懷、菩薩心腸。隨著春風送暖,二龍山彩霞滿天。山上金碧輝煌,山下碧水環繞,令人無限神往;到了金秋送爽的季節,二龍山祥雲繚繞,雄峻的山峰風光旖旎,巍然的古蹟高聳入雲,深厚的文化古樸凝重,這裡不僅令人賞心悅目,更重要的也可以修煉心靈,提升做人的境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