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散文

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散文

  孔老夫子有一個得意門生,叫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就是說,顏回家裡很窮,缺衣少食,住在非常破爛的小巷子裡。這麼艱苦的生活對別人來說簡直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夠始終保持一種快樂、幸福的心態,這就是聖賢啊!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有一人路過一個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兒汗流浹背地搬磚。他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他去了以後就問第一個人,他說你在幹什麼呢,那個人特別沒好氣地回答他,說你看不見啊,我這不是服苦役搬磚呢;他想了想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就去問第二個人,他說你在幹什麼,這個人態度比第一個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裡的磚先給碼齊,看了看跟他說,我在砌這堵牆;後來他又去問了第三個人,他說你在幹什麼呢,那個人臉上一直有一種祥和的光彩,他把手裡的磚放下,抬頭擦了一把汗,很驕傲地說,你在問我嗎,哦,我在蓋一座教堂啊。

  大家可以想一想,這三個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心態不同,給出來的答案也就不同。第一個人,他覺得工作就是一份苦役,他很辛苦,但更痛苦;第二個人,他覺得工作就是一份職業,他覺得很平常;而第三人,他覺得工作就是一份享受,他砌的每一塊磚,他流的每一滴汗,都是通往一座聖殿和教堂,所以他快樂、幸福。

  從前,有個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臉:天不下雨,她就掛念賣雨傘的大兒子沒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憂心開染房的二兒子不能曬布。後來,有個鄰居對她說:“你怎麼就不反過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兒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兒子就可曬布。”老太太一聽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愁眉不展。這也是心態問題。

  有的人吃葡萄,他總是挑大的先吃,雖然越吃越小,但每次吃到都是最大的;而有的人他總是挑小的先吃,雖然越吃越大,但每次吃到都是最小的。這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同時面對面前的半瓶酒,樂觀者會說:“太好了,還有半瓶酒。”悲觀者則嘆息說:“哎,糟糕!只有半瓶酒了。”樂觀者會從任何一件事中找尋快樂,這樣就是幸福。

  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