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喚醒生命散文

儀式感喚醒生命散文

  昨天下午打算給女兒網上訂一個生日蛋糕,只是樣式太多,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架勢,於是打電話問小趙同學喜歡什麼口味的,女兒很痛快地說不用了,昨晚上九點半順豐快遞送來了揚州的螃蟹,今天中午她的朋友陪她在濟南泉城路也大吃了一頓,晚上簡簡單單就行!另外一個因素就是蛋糕都偏甜,我們一家人可都是胖族,吃蛋糕不利於減肥大業。

  我笑了,這不行!蛋糕一定要買的!當然可大可小!有時候蛋糕不一定是為了吃,而是顯露一種生日的儀式感,就像過年北方吃餃子一樣,現在生活都很講究,真到了可以頓頓吃餃子的地步,但是大年初一第一頓餃子的含義並不是為了吃,而是有種祈福和真誠的祝願,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心想事成。

  聽我這麼說,女兒嘻嘻一笑,說好吧。既然爸爸真心想買,那就去買哈根達斯冰激凌蛋糕,五百九十八元!這傢伙刀挺狠,但考慮到下週他就要遠行萬里,咬咬牙也就答應了下來。

  現在已經開始想象女兒對著蛋糕許願的情景了,人這一輩子有時候隨和平淡是完全應該的,但有時候儀式感必須要有,有些人以怕麻煩的藉口懷疑儀式感,說那是繁文縟節,我個人認為此言大謬,要知道在封建社會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部門叫做禮部,現在改名叫做外交部,這就是研究禮儀的專業機關,就像我們的閱兵式其實也是一種儀式感。

  前段時間有位朋友二婚,這也是他歷盡磨難,終於和靈魂伴侶走到一起,由於他有過家庭,就有點怕丟人的感覺,更擔心通知到一些朋友,人家會破費花錢隨份子,想偷偷摸摸把婚事辦完就算了,正巧和我說起此事,被我很認真地阻止了。我並不希望他們大操大辦,但是也不建議委屈他們二人的這次結合,記得當時在茶社我倆分析,就找出一段話給他解釋:婚禮看似很繁雜,但繁雜中主角就你們兩個人,或者說就你們一家人,這是一種繁雜中的簡單,世俗中的脫俗,喧鬧中的寧靜。

  如果不說得很有詩意,那就是儀式感本身就是他們自己的需要。這種對別人宣佈你們成為一家人的婚禮過程,能讓人感覺到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那些親友們的祝福和敬酒等特定的儀式,是在提醒自己的改變。最後朋友聽從了我的建議,舉辦了一個低調而熱鬧的小型家宴,後來發現這的確是一種不錯的形式,不然那種偷偷摸摸住在一起,總讓人心裡憋屈,甚至也會成為將來吵架的導火索。

  儀式感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就像現在小學裡的升旗儀式,可以從那個時候就懂得一種神聖,每天早晨圍著操場的十幾圈快慢跑,鍛鍊身體是一個方面,讓大家懂得自己在一個集體中的儀式感也這樣慢慢加強;在我們老家一直有個風俗,那就是但凡在家族中上邊有長輩,就必須在春節那天去給他們磕頭,這種儀式感讓我們學會對老人的尊重;到了單位後所謂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很多盡在不言中的東西就是這樣透過儀式感慢慢融入我們的日常中。

  作為個人來說,儀式感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它就好像歲月的標籤一般,總是在我們翻開的時候能看到鮮明的那一頁,只是這種感覺往往只能被自己閱讀到。有些不是簡單的例子,而是一些痛徹心扉的回憶。七歲時被爸爸揪著耳朵進入了教室,然後啟蒙老師給我一本數學書,讓我站在講臺介紹一下自己,其實我所有的小學同學都是小夥伴,大家臥爬滾打在一起,一起去偷過瓜摘過桃,甚至聚在一起打群架,無論是家庭情況和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可是當我講出我是誰家的孩子,叫什麼名字之時,居然有一種神聖感,那種意識是我學業的`開始,也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回頭想想那個簡單自我介紹的儀式,等於向世界宣佈我來了!

  雖然十八歲前也經歷過很多自以為的情事,喜歡過N多認識的女孩子,也算是一種花痴的典型,但真正喚醒我青春的卻是一個從前相處並不多的女同學,我倆沒有什麼很深的交集,甚至在此之前都沒怎麼說過話,只是單純的彼此知道對方的名字罷了。但是在某個春天,在槐花撲鼻的香味中她的翩然一笑直接把我陶醉了,我才知道喜歡和愛是不一樣的,知道自己青春就像一瓶看上去很誘人的飲料,只是以前都被擰緊了瓶子蓋,從那個時候才開始被開啟,為她寫過的詩和為她流過的淚,構成了我人生很重要階段,不是簡簡單單的荷爾蒙,更沒想到一輩子的婚姻,就是簡單地喜歡她的笑,後來無數次寫文字我都把她當做了一個最美好的夢,希望自己不從夢中醒來,那種感覺何嘗不是一種儀式感呢,儀式感最重要的是感動自己!不能感動自己的儀式感就是繁瑣和無趣了。

  我希望自己不墜落到紅塵中,與那些喧囂和嘈雜保持距離,但我必須要保證自己不和這個最真實的世界脫節,這個時候我往往需要儀式感來喚醒自己,提示我面對大千世界的從容不迫和與眾不同,也許這也是生命中的儀式感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