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散文

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散文

  民語云:“老人全靠飯”。說的是老年人必須有個好胃口,吃什麼都感到有滋有味,才能保證健康所需的營養要求;設若一旦倒了胃口,吃什麼都沒滋沒味的,營養不良,健康受損。所以,如何讓老年人吃得有滋有味?這對晚年生活至關重要。

  從小到老,我在大方縣那片小天地裡生活了幾十年,且一直處於家庭經濟拮据之中,酸菜豆湯“連渣撈”,成為我們主食之菜餚,養成難以更改的口味,沒有這些食物就吃不香。說來難以令人置信:我們到省城開會、學習,伙食遠比家中好得多!可吃的時間長了一點,就覺那些山珍海味難以下嚥了。於是,便要想方設法到從故鄉遷去省城居住的老鄉家專討一餐家鄉口味改善生活。

  退休之後,我攜老妻從故鄉旅居深圳,一切都感到新鮮,也感到幸福;只是幾十年養成的山鄉口味,一時還適應不了深圳的生猛海鮮,常覺胃口不開,吃什麼都沒滋寡味的。常外出的我還好一些,從未離開過故鄉的老伴,更是沒有家鄉口味就飯量大減。面對生猛海鮮,她總是吃不下飯;可一談起家鄉的木姜花佐以酸菜小豆湯、隨手香燉雞仔、蕺耳根拌豆豉顆,野苦蒜和豆豉辣椒水蘸菜豆腐等口味,她就不禁饞涎欲滴,但都是望梅止渴。本來我們自己開伙自調味,可以按家鄉口味來烹飪,但因買不到家鄉調味品,還是調不出家鄉口味來,覺得生活很不習慣——實質是菜餚不合口味,故爾常常想回故鄉……

  女兒買了房子,陽臺本可養花,我卻改變了它的用途——自己培植調味品。於是,我回到故鄉,走進烏蒙山區,採擷魚香菜、隨手香、蕺耳根、野苦蒜、木姜花……,隨身空運來到深圳,將它們分別種於花盆中,置於陽臺上,使之接受著南海之濱的高溫“烤煉”。皆因水土不服,這些山區香菜一時失去了它們原有的野性,變成柔弱的城市幼嬰,我就當起了它們的保姆:清晨喂早點,中午遮陰涼,晚上供夜宵,不得須臾懈怠。她們生根了,發出一片片翠綠的嫩葉,活像一張張呱呱待哺的小嘴,十分惹人喜歡,一家人都呵護著這些剛從山鄉移居都市落戶的小生靈。連一歲多的'外孫,也常模仿大人們的模樣,為它們澆水,還要貓腰細看、向它們噓寒問暖,檢查它們身上有無病蟲害?

  用種籽撒播的茴香和木姜花幼苗,出土時很茂盛,但在深圳的高溫下成活不了多久就蔫了、死了!只有魚香菜、隨手香、蕺耳根、野苦蒜等移植過來漸漸長大,但無農家肥施放,日漸呈現出營養不良。留守家鄉的女兒告訴我們,可適時“喂”它們些牛奶。於是,我們將倒完牛奶的盒子涮水去澆。它們逐漸適應了深圳的水土,茁壯成長起來,變得鬱鬱蔥蔥,十分誘人。晨光裡、晚霞中,那青翠欲滴的魚香菜,向人們張開笑臉;蘭草科的隨手香,迎風搖曳,散發出陣陣馨香;蕺耳根,根深葉茂;野苦蒜,翠綠噴香……無不令人陶醉。

  它們已經融入深圳這片熱土了,很快成長起來,煮魚放點魚香菜,魚味特濃;燉雞加入隨手香,滿口留香;豆腐蘸著加野苦蒜的油辣椒水,其味無窮;再涼拌一盤蕺耳根,來自家鄉的夥伴們全都派上了餐桌,各自發揮了作用。它們雖然只能生在花盆中,可也讓我們的小環境生機盎然,還為深圳這國際花園城市盡著一份美化的責任;上了餐桌,便讓我們的晚年生活變得有滋有味、無比溫馨。

  香的解決了,甜的怎麼辦?我們從小喝慣了家鄉的糯米甜酒(外地叫醪糟),深圳超市中賣的與我故鄉的味道不一樣,價格昂貴質量不優,我便自己釀造。孩子們從故鄉遙寄甜酒麴來,我們蒸熟糯米飯,撒上酒麴粉,憑藉深圳的高溫,不需像家鄉釀酒那樣特意保暖,和在鍋裡,置之桌上,過兩天,一鍋酒汁汪汪,醪糟甜甜的酒就出“窩”了,生活又增添了一份甜蜜。

  自己種的香料格外香,自己釀的甜酒格外甜,自己動手,把我們的晚年生活打造得又香又甜、有滋有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