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原因是著相有私心散文

放不下的原因是著相有私心散文

  修行無秘訣,放下妄念歇,放不下的原因是著相有私心

  修行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無論唸佛、唸咒、誦經、禮拜、聽經聞法,這都是方便善巧,目的都是為了去私心貪心、執著心。能做到萬緣放下,一切都不掛在心上,沒有一切的私心、貪心與分別執著心,妄念歇下,即是菩提。

  修行就是修心,而不是走形式,更不是裝腔作勢、弄虛作假,是要真做、真幹、真行、真放下,真的空心,沒有一點貪心、私心與執著,真的沒有一點的自我分別、愛憎取捨心。修心就是要落實在這一句上,一定要做到、行為到,要真正的無私、無愛憎取捨的自我分別心。這一句是我們所有修心學佛人的宗旨,也是我們學佛必須要實踐的必要手段。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得真實的受用。

  學佛有兩種方法可以入門。第一是先修後開悟。也就是先放下對世間一切名利情愛的執著,選擇一個方法達到一念不生,認取無念的靈知為真實不虛的真實本性,就不會再著相,更不會再生煩惱。因為一切的煩惱,皆因著相、生心分別、動愛憎心而造成的。不著相,明瞭萬法皆空皆幻,一切皆不可得,無愛憎心,即名之為見性開悟。第二種方法是先悟後修。如果善根成熟,遇善知識指點,認識無念的空性靈知是自己的本性,明瞭萬法皆空皆幻皆不可得,從此萬緣放下,不再動一絲一毫的貪心、私心、分別執著心,時時觀心不著相,無私心、無愛憎取捨心,這就是悟後真修。悟的'是緣起性空,一切皆不可得,不再執取。見的是空性理體,見個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也就是見理明理,心空不再著相、分別、執著、追求、愛憎,即名之為見性,又名之為開悟。

  我們日常經常說的話中,即包含著佛法的道理,如“我知道了”,這四個字是我們一般人常講的話,卻不知道這話中把我們學佛的整個過程,理與事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瞭了。首先要明白我是誰?我是什麼?我們總是把身與我們的分別心當成是我,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不明白空性的靈知時時的常知,即是真我,我就是無貪、無分別的靈知,也叫知覺,即名之為真性、真身、真法、真我,也就是每一個眾生都具備的知覺就是真我,就是真法,就是真佛,就是真理,也叫真性、實性、自性、本性、佛性等等本來無名的空無所有、沒有一點東西,但不是斷滅、不是不知、不是不明、不是不清楚。了了的靈知不著相即是真我,我即是靈知覺性。靈知覺性人人都具備、都具有、一點不缺不少,可我們就是不認識,才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生死輪迴的痛苦。若能認可自己本具的不生不來的空性靈知不著相,即是認識了真我。我即是了了的常知,認知即認我、即見我,我即是無相無一物的靈知。認可了我即是靈知,即名得道,即是無上大道,即是真正悟道。道即是認可靈知不著相,無私心、無煩惱,道並不是真有個道,空性的靈知即名大道。大道無道,就是一切不執著,心空了了,即名道。所以說我即是知,知即名道,道即是了,了即是道,道即是了了的常知,常知即是我。也可以說,我能了了分明,常知常覺不著相,即是無上的光明大道。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我知道了”這四個字的深刻含義。若能真實悟出這四個字的真實義,即名開悟,即名開智慧。能夠不著相,明瞭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的義理,不再著相分別,即是真見性、真開悟。這四個字雖然很平常,但意義非常深刻。有我才會修行悟道,究竟我是什麼?道又是什麼?認可靈知不著相為最重要,安住靈知心空即了。自心如果能空了無一絲分別執著,了了的常知即刻現前。了即是道,道即是知,知即是我。要見真我必須心空了,心能空了即是大道,大道即是了了常知,了了的常知即是真我。反反正正的這樣說,明白的人一聽就明白,不明白的人越聽越不明白。若能心空無念,了了常知不著一切相,沒有明白的明白是真明白,就是了了的常知,即是真我。這就是“我知道了”的真實含義。

  為什麼我們有很多人一聽道理即明白,遇到事相上就是放不下、有牽掛、有粘黏、有貪戀、情執、計較呢?就是因為不見本性,不認識自我,沒有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沒有智慧,就著相當真當實有。認為我有、家有、兒女親人有、情愛名利有、榮華富貴有、金錢物資享受有、事業地位名譽有,就把這一切的夢幻泡影當成真實,認為實有,執著不放。把虛幻不實、根本就沒有、只是一時的虛幻假相當成真的實有,去拼命追求。一生奔波忙碌就是為了這些根本就得不到的鏡中影、水中月,一生苦苦追求忙碌就是為了這些自認為是實有的、是真實的、能得到的夢幻泡影。根本的原因是沒有見性,沒有真正認識自我,沒有見到真正的真我,才會認假當真、認賊作父。這都是因為著相有我執、我見、沒有見性開智慧的原因。若能當下見性,認識真正的自己,見到自我的真身,無一物絕對的真空才是真我真身,才會放舍一切的貪愛執著,才會放下一切的貪戀私心、執著心。不用任何人說,更不用任何人勸,自己自然放舍,不著一切幻相,自然無私心、無貪心、無執著心。所以佛菩薩度眾生,只是讓人見性明理,讓自己救度自己。

  去掉私心貪心、執著心,不著一切的幻相,用一顆平等慈悲的智慧心,隨緣幫助一切眾生,做到自己應該做到的,去私心貪心、執著心,不著一切幻相,也讓眾生自己心甘情願的用一顆平等慈悲智慧心隨緣幫助自己有緣的眾生,見性不著相。這樣一層一層的傳遞下去,無窮無盡的傳遞下去。先覺悟見性的人,幫助以後的人再覺悟見性。就如爺爺奶奶是祖爺爺祖奶奶的兒女,祖爺爺祖奶奶把爺爺奶奶養大成人,爺爺奶奶再把爸爸媽媽養育成人。爸爸又是爺爺奶奶的兒子,而我又是爸爸媽媽的兒子,爸爸媽媽把我養大成人,我又會成為我兒子的父母,我即是別人的兒女,又是別人的父母,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先覺悟的佛,讓沒覺悟的眾生見性成了佛,再去救度還沒有見性的眾生。佛是由眾生而成,眾生必須靠佛來接引指導救度。等自己見性覺悟後,再度還沒有覺悟的眾生。見性即名之為佛,不見性即名之為眾生,有私心即是煩惱生死,捨己為眾生即是清淨解脫。迷悟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在三身之中,以法身為根本。佛好比一棵大樹,法身好比是樹根,報身好比是樹身,化身好比是樹的樹葉。無論是樹身樹葉,都是從樹根而生。如果沒有樹根,不可能有樹身、有樹葉,就是有也不能生長。由此而知,我們修學無上佛道,第一步先要證法身。法身就是成佛的根本。證到法身不再著相,歷事練心去掉自私自利的習氣,去掉貪戀、情執、牽掛的習氣,去掉我執、我見、我慢、我是、我有理的習氣,自然就能很快證得報身。也就是說,認可一念斷處的靈知就是親證法身。雖然當下還沒有什麼神通感應,只要去盡習氣,神通、智慧、道力自然現前,五眼六通一時齊發。因為,證法身就如具備了樹根,必然會有樹身、樹葉,這些都是由樹根而生。這就是證法身的殊勝無比之處,一切諸佛都是證到了法身而成就的無上佛道。證到法身不著相,沒有貪求執著心,就是自己具備了神通感應也不會向別人炫耀,因為這是解脫道路的影,不是根本。有神通就是等於沒神通,沒有神通也不會再求神通,因為神通是法身的影子,智慧是法身的妙用。

  認可一念斷處的靈知不再懷疑、不再動搖。只有真正認可才能真正承當。承當二字非常重要,承當就是認定,沒有絲毫含糊,更沒有絲毫變動,認可承當的當下心即立刻清淨。一切妄念來時,安住自己的本性,用空性一照即空,一空即了,一切妄念都不能再禍亂自心,自心中的空性智慧自然而然現前起妙用,一切的執著、貪心私心、粘黏心,當下徹底瓦解。有點餘習,不能為害,用空性慧一覺一照一觀,當下即空即了。這正是當下認可承當,這一念斷處的了了靈知最殊勝的地方,也是我們無始曠大劫以來最為頂峰造極的大福報。一旦認可承當,還要安住不動搖、不著相,一旦著相動私心,即是沒有站穩腳跟。“認可承當,站穩腳跟”這八個字很重要,是我們此生真正解脫的根本所在。首先要認可承當不再疑惑,然後是站穩腳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動搖。動搖就是著相生分別心、名利心、貪心、執著心,有掛礙就是沒有站穩腳跟,心中有我知、我見、我慢、我行我素,就是沒有站穩腳跟。若能真正做到“認可承當,站穩腳跟”這八個字,如如不動分別心,真實智慧平等慈悲自然現前。

  知道歌

  身是假合本無我,心如陣風更無我。

  身心皆幻沒有我,我是虛幻方便說。

  說我無我我本空,空性靈知即真我。

  真我無我常靈知,知道知道知是我。

  只因著相不認知,忘記真我要假我。

  假我為我我煩惱,真我無我真消遙。

  做到忘我認靈知,知覺靈知是真我。

  真我無我常靈知,當下知覺即是我。

  是我無我認靈知,知道靈知知是我。

  認知認知認靈知,了了常知即大道。

  大道無形更無相,無名無相知是道。

  知道知道常知道,平常知覺即是道。

  悟道成道認靈知,靈知之心是名道。

  了了靈知只是知,知道知道知是道。

  知道無我常靈知,認知之人即得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