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食反胃三字經

隔食反胃三字經

  中醫有四大症,風、癆、臌、膈。噎膈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噎膈不是一個好治的病,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病很像中醫講的噎膈。西醫診斷的食道癌就很像中醫講的噎膈。

  一、認識噎膈

  噎膈這個病為什麼叫“隔”呢?

  “隔”有兩種寫法:

  一個是“膈”,這是因為這個病是病在橫膈膜之上。

  一個是“隔”,這是因為阻隔食物不下。

  所以這個病的主要特點就是吃不下東西,有東西噎住了,隔住了,所以叫噎膈。剛開始得病的時候,比較粗糙的東西患者是吃不下去的,到最後連水都喝不下去了,病情越來越向下發展,這是這個病的特點。

  (一)津液乾枯為膈食病根源

  “隔食病,津液幹”:隔食病的一個特點就是津液乾枯、不能潤澤,這也是這個疾病的根源。人的消化道既要有氣的推動,又要有津液的潤澤才能通暢,所以津液乾涸以後,人就吃不下去東西。“胃脘閉,穀食難”:胃脘津液乾枯了,胃脘就會閉合,然後變得很小,這時候往往就是吃乾的東西下不去,喝水還能下的去,這是這個病一般的特點。

  由於膈食病根源是津液乾枯,所以歷代醫家們就想了很多補津液的辦法,等到津液補起來之後,病人自然就能吃下去東西了。當你看到膈食病患者由於吃不下飯,慢慢逐漸餓死,這是非常可憐的。二、噎膈的時方治法(一)明清醫家們的治法“時賢法,左歸餐”:明清醫家們也有一些常用的方法來治療這個病。

  比如:趙養葵先生用大劑量的六味湯。六味湯就是六味地黃丸的方子變為湯藥,這是養陰的。高鼓峰先生仿照趙養葵的方法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生地、當歸滋陰養血。楊乘六用左歸飲(左歸飲是六味地黃丸的一個變方,主要是滋腎陰的)去茯苓,加上當歸、生地。左歸飲裡面有甘草,可以把滋陰的作用引入陽明,引入中焦,這樣就能開展胃陰。為什麼去茯苓呢?因為恐怕旁流入坎,因為茯苓淡滲利溼,是往下去的,如果方子裡面有茯苓就不能夠專顧陽明,所以要去茯苓。

  (二)胃陰充拓,賁門寬展,食物自然而入

  “胃陰展,賁門寬”:賁門就是胃的上口,就是食道與胃之間交界的地方。胃和小腸的交界叫幽門,小腸和大腸的交界叫闌門,大腸的開口叫什麼呢?不說大家也知道(肛門)。這幾個門很重要,這是你消化道的幾個關口。如果你的胃陰虧虛了,胃的上口(賁門)就打不開了。吃的東西就不能從食道下去了。

  1.病人吃不下東西,應該全盤考慮消化道是否通暢

  中醫不研究食道里面長了什麼東西,而是研究整個消化道是否通暢。中醫著眼於全域性,而不是看身體某個區域性長了什麼東西。

  2.治噎隔,關注陽明經就可以了

  高鼓峰先生講:“治隔,一陽明盡之。”就是講治療噎膈,關注一個陽明經就可以了,所以治療噎膈著手主要在陽明胃經,“陽明者,胃也!”

  咽隔的人往往大、小便都不通。如果讓胃陰充拓,上面的賁門寬展了,食物就能進去了。同時讓在下面的幽門、闌門滋潤了,陰液足了以後,整個消化道自然通暢,二便就不閉了,所以六腑以通降為順。如果整個消化道通降的.話,這個噎膈病就好了。

  (三)六味湯和啟隔飲一陰一陽

  “啟膈飲,理一般”:啟膈飲這個方子很有名,專治噎膈,這是一個著名的方子,包括我們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材裡頭治噎膈也是有這個方子,這個名字起的很好,叫啟隔飲,有和胃養陰的意思,但是啟隔飲有洩肺氣之鬱,跟前面六味湯不太一樣,六味湯救腎水之枯,養腎陰。

  六味湯和啟隔飲一陰一陽,一個是重視陰分,一個是重視氣分。我們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來選擇使用,如果病人是氣鬱住了,就要用啟隔飲。如果病人是腎陰虧虛了,就用六味湯。

  這裡把時方關於噎膈的治法重點講給大家了,大家得到這些知識,你的水平也很高了,因為你能夠知道中醫一般治療噎膈怎麼治,而且這個知識還是挺正宗的,還不是說歪門邪道的,也不是異想天開的,是這麼多醫家總結出來的,很正宗!

  三、噎膈的經典治法

  雖然上面講的這些東西可以用,但是還是太淺,還要往深處挖掘,所以《醫學三字經》的特點,就是先給你講一些一般的知識,先講一些你現在就可以用的,然後再給你講一些更深的知識,就是講一些中醫的經典,所以咱們中醫學是傳統醫學,他有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如果你從伏羲開始算就是上萬年,從黃帝開始算就是五千年,我們中醫有這麼長的歷史,他有經典。

  (一)什麼叫經典?

  經典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歷久常新,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正確的,因為經典講的都是生命的規律,比如說《黃帝內經》就是這樣的。經典是聖人的著作。

  (二)什麼叫聖人?

  聖人比我們一般人有更高的認識能力,他對於宇宙以人生、生命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因為他的認識能力比我們強,所以叫聖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