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1

  本學期我園針對遊戲課進行了觀摩示範活動,本次活動已經圓滿結束,關於本次活動總結經驗,共同分享給大家。

  一、透過本次遊戲觀摩活動,發現很多值得各位幼兒教師學習的地方:

  1、教師對觀摩活動認真對待,積極準備,有的老師甚至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反覆的整理教案,找同伴說課,認真查閱資料,製作教具。

  2、老師們都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和組織活動,並根據幼兒的特點,將枯燥的教學活動融入到遊戲活動中。創設情境引領孩子更投入地學習,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等,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和情境中輕鬆達到學中玩,玩中學的教育效果。

  3、大部分老師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突破。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儘管每節課上完後,大家都能發現問題,找出不足,但每位老師課中都能找出亮點和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夠多看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4,大家都能夠利用課後或放學時間集中參與評課,評課時能踴躍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相信在這樣真誠交流、相互學習的園風帶動下,每個人都能完善自己,不斷進步,成長的更快!

  二、透過聽課、交流,我們也認識到大家共性存在的不足之處,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1、教師課前準備還需提高,在給孩子示範時一定要做到聲情並茂,讓孩子們學會欣賞美,能充分吸引和感染孩子。

  2、課上少說廢話,進行有效提問和溝通。一定要做到語言精練,引導語到位。多學習富有童趣的語言,語調抑揚頓挫,充分調動孩子的能動性。

  3、在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教學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靈活處理和回應突發事件,及時調整自己的方法,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總之,此次觀摩活動收穫很大,但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們明白了無論是幼兒還是老師,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於嘗試,因為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才能收穫,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對於我們的專業成長都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們要把不足之處作為我們不斷提高的動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做到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語言生動活潑,簡潔流暢,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多探索、多發現、多思考、更好地融入活動情境,放開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2

  “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是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準則。“玩”,是孩子願意做的事,“學”,是他們需要做的事,而我們的“教”,就是將這兩件事牽到一起,將孩子們引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而天天在教室中玩是很難學到課堂之外的知識的,也不能好好的鍛鍊幼兒們的身體,不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此我們舉辦了這次的戶外遊戲活動,由各班老師帶領到戶外去進行戶外的遊戲教學。

  此次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幼兒們的身體素質、在遊戲中鍛鍊遵守規則的能力,而且還能加強幼兒們之間的配合和友情。這次的活動舉行的非常成功,並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的準備方面

  為了好好的搞好這次的活動,各班的老師們也是煞費苦心,每天的下班後也依然在忙碌著遊戲道具的製作。但是老師們也都樂在其中,還在製作中互相探討經驗,也促成了教師間的經驗交流。

  二、家庭與幼兒園的互動

  在活動開始前,我們通知了各位家長,考慮到需要運動讓他們為幼兒們穿著清爽的衣服,並準備一套衣服作為替換,並給幼兒準備一些其他如:毛巾、水壺等需要用到的東西。

  三、活動期間

  活動的日子到了,我們分批次的舉行了這次的活動。在圈好的場地內,老師和幼兒們都帶著代表自己形象的面具參加遊戲。本次的遊戲主題以環保和勞動為主,而且還有兩個班同時競賽的比賽。

  本次的活動不僅教會了幼兒們遵守遊戲的規則,知道了垃圾的分類,學會了許多環保的知識,還讓他們有了一些競爭意識以及體育精神!可以說是收穫頗豐!

  四、幼兒們的表現

  活動中,也出現了不少表現優秀的幼兒們,有些在同學犯難的時候前去幫助,有些在同學因為失敗傷心的時候主動前去安慰的。這些小小的舉動都代表了他們不僅在有在遊戲中學會競爭,還學會了同學間的友愛,學會了關心同學。這些都讓這次的活動變得更加的有意義。

  五、不足

  這次的活動成功的達到了最初的活動目的,可是在總結過後,依然發現了許多的不足。如有些孩子的家長沒能好好的為孩子準備好衣物和用具,學校因該多準備一些備用的用具或是對家長多提醒一點。不過好在最後活動圓滿結束!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3

  為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xx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等檔案精神,郭大寨中心學校根據學校實際制定活動方案,並認真開展了學前班教師以“遊戲——點點亮快樂童年”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總結如下:

  一、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教研組中學習討論,並透過考試的方式檢驗幼兒教師對指南的掌握程度。

  二、將學先進的遊戲理念傳遞給每一位老師、家長,讓“把遊戲還給孩子,讓幸福溢滿童年”的育兒理念深入每一位教師、家長心中。

  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

  學齡前的孩子主要是透過親身體驗和感知以及操作去感受事物的發展變化,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實現自身內化的認知,而這一切都要從遊戲中產生,包括與周圍環境和人的遊戲,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將釋放天性,產生靈性,才能更好的接受接下來的教育。

  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結合主題,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為孩子創設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兩隻小蜜蜂、背皮球、鳳凰飛、猜領袖、娃娃家、貼貼畫等等不同形式的遊戲活動,為幼兒提供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整合主題,豐富內容。

  隨著主題活動的變化,操作內容也隨之變換,體現出課程的進展、目標的變化。例如主題活動“特別的我”開展過程中,我們開設了猜領袖、貼貼畫等遊戲,為幼兒提供建構組合玩具、身體拼圖等材料以及圖畫紙、彩色紙等美工材料,小朋友利用材料精心製作心情圖和“我的貼貼畫”,小朋友自制的“我的貼貼畫”還得到了家長的幫助配上了精彩的文字與照片,許多小朋友在閱讀這些自制的貼畫時流露出羨慕與讚歎。

  (二)加強遊戲的交流討論,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

  教師和學生通常在遊戲之前或者遊戲結束時進行交流討論,在遊戲中讓幼兒的許多奇思妙想得到推廣,不斷豐富遊戲活動的情節。教師請幼兒來介紹一下今天做了些什麼,你有沒有新的建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也為下次的遊戲設計一些新的遊戲情節,也提高了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交流幼兒的興趣得到了適時的引發,同時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創造。

  (三)在遊戲中幼兒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重視遊戲常規教育,制定了一些規則要求幼兒共同執行,如:材料的取放,要求幼兒在遊戲結束時能把遊戲的材料及時整理放回原處;而且在遊戲結束時能夠大膽,完整地講述自己的遊戲內容,參與遊戲評價活動,運用集體教育的力量對好的行為給予表揚,對不良行為提出改正的辦法。經過持續的教育與評價,幼兒已經形成了較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孩子的童年是唯一的,遊戲是他們最好的活動,透過宣傳教育活動,切實轉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和教育行為,讓我們用遊戲點亮他們的童年世界,那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4

  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著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型別很多,而我就對以下幾種遊戲進行一下總結。

  一、角色是角色遊戲的中心。

  幼兒在遊戲中的透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想法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為之爭吵不休,對於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定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在遊戲中,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

  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應該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全班進行,可以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著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裡不停地說著:"我,我!"可是,每次被叫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5

  開展幼兒戶外活動感想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於兩小時。因此,積極地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是每個幼兒園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組織好幼兒的戶外活動就成了我們每個幼兒老師的主要工作,對於如何開展戶外活動我總結了幾點心得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一下。

  一、確保幼兒的活動時間,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晨間、午餐後、下午戶外活動時間,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

  在晨間活動中我們除了為幼兒準備自制的體育玩具外還開放體育器材室,他們自由選擇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愛和意願進行遊戲;午餐後,我們給孩子們準備比較安靜的'遊戲,如餐後散步、走迷宮、走小路等;在下午的遊戲活動我們會為孩子們準備有趣、好玩的體育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得到相應的鍛鍊,培養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

  二、確保幼兒的活動時間,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

  觀察孩子的玩耍,瞭解他們的活動和興趣,從中知道透過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來進一步開發新的玩法。

  “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是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準則。“玩”,是孩子願意做的事,“學”,是他們需要做的事,而我們的“教”,就是將這兩件事牽到一起,將孩子們引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而天天在教室中玩是很難學到課堂之外的知識的,也不能好好的鍛鍊幼兒們的身體,不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此我們舉辦了這次的戶外遊戲活動,由各班老師帶領到戶外去進行戶外的遊戲教學。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6

  回顧大班這一個學期中幼兒自主性遊戲的開展情況,就遊戲的自主性、遊戲主題的目的性、遊戲材料的使用、人際交往、遊戲常規、創造力表現、與主題的聯絡等方面作一回顧、總結。

  一、遊戲區域的創設

  設了"幼兒園"、"醫院"、"娃娃家"、"銀行"、"理髮店"、"菜場"、"點心店"、"小舞臺"等社會化區域遊戲活動,和"美工區"、"建構區"、"閱讀區"、"表演區"、"益智區"、"數學區"等幾個學習化區域遊戲。其中"幼兒園"遊戲是結合"走進小學"主題活動而開設的,在遊戲過程中隨著孩子游戲自主能力的增強,他們還增設了"學做小學生"的小主題,豐富了"幼兒園"遊戲的主題內容;"小舞臺"的遊戲是結合"走進小學"主題活動中的"小小才藝展"而開設的,是當前孩子們遊戲中的熱點。在學習化區域遊戲中,本學期的重點是棋類遊戲,深受男小朋友的喜愛,在餐後的安靜遊戲中,孩子們也會自發地下五子棋、鬥獸棋、飛行棋等等;而"表演區"則是女小朋友喜愛的天地,"節目主持人"是她們最喜愛的角色,也有一些男小朋友參與進來,扮演起小演員,為大家獻歌獻舞,小小的一角充分展示了孩子活躍的個性。

  二、遊戲的自主性與主題的目的性

  進入大班,幼兒都能獨立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進行遊戲,受別人影響而干擾選擇的情況出現較少。在遊戲中目的性較強,角色意識比較強烈,有一定的角色責任心,幼兒在遊戲中的行為態度大都能符合角色的要求,如"點心房"裡的點心師傅會很負責地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點心,服務員則很熱情地招呼著每一個顧客等,還能隨著遊戲的展開自主增加了"小禮儀員"的角色。大部分幼兒都能專注地投入到某個遊戲角色中,直至遊戲結束,遊戲中幼兒扮演角色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時在選擇遊戲角色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孩子都喜歡扮演一些對遊戲道具具有直接使用權利、或者是在遊戲中具有指揮權的參與者,如"點心店"的廚師、"醫院"的醫生、"幼兒園"的老師等,而對於顧客、學生、病人等角色,幼兒的興趣就比較小,很多孩子寧可去玩積木,也不願扮演這些角色,說明遊戲中的道具對於幼兒來說是作用非常大的。

  三、遊戲材料的使用

  隨著遊戲的不斷深入,我們也會及時增減遊戲材料,如在"圖書館"遊戲的開展過程中,針對幼兒頻繁換圖書的現象我們請孩子們自己設計了"借書卡",並以次來規範對圖書的正確閱讀,從而幫助幼兒樹立起良好的遊戲常規。對於材料的使用,幼兒已經不在停留在對材料本身的興趣了,他們不僅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常規玩法,還能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醫院"中醫生要給病人開刀,就以記號筆來代替手術刀;當病人太多體溫計不夠用時,記號筆又成了體溫計,雖然遊戲的材料非常簡單,卻在幼兒的手下千變萬化,其樂無窮!

  在遊戲過程中,我們還注重提供給幼兒一些半成品供幼兒自制遊戲材料用。如在"點心房"遊戲中我們設定了一個"百寶箱",收集了許多廢舊材料、各種手工活動中用剩的彩紙等,提供給點心師們製作各種豐富的點心;在"小舞臺"遊戲中我們還發動幼兒收集家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如家中媽媽不用的絲巾、廢舊話筒、零食包裝盒等,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遊戲材料,同時又使幼兒養成了廢物利用的思維習慣。

  四、角色交往及社會參與性

  在遊戲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和同伴友好相處,願意和同伴分享玩具,許多幼兒都能與同伴互相謙讓。遊戲中出現了衝突時,如在角色的分配問題上意見不一時,幾個人都想扮演同一角色時等等,大部分孩子會用語言與同伴協商解決。遊戲中出現了比較多的禮貌用語,如"請你幫我"、"我想和你一起玩,可以嗎?""謝謝""對不起""歡迎光臨""歡迎下次光臨"等等,一些消極的交往方式,如獨佔、排斥、干擾、破壞、退縮、攻擊、對抗等,在幼兒中出現的情況比較少,但也在個別幼兒身上出現出來,如樊博非在遊戲過程中常常會故意搗亂同伴的遊戲,因而受到了其他幼兒的排斥,在遊戲評價中也總是聽到幼兒對他進行投訴,因此在今後的遊戲中還要對他加強重點的個別教育,幫助其提高學會和同伴友好協作遊戲的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加,幼兒遊戲中的交往日益增多,很少見到有獨自遊戲的情況出現,他們喜歡和同伴一起遊戲,遊戲中經常是歡聲笑語接連不斷。不僅同一遊戲中幼兒之間的交往增多了,各個平行遊戲之間也開始出現了比較合理的聯絡,如"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會帶著寶寶去"小舞臺"看戲,會送寶寶去"幼兒園"上課;"點心店"的師傅會去"幼兒園"裡送點心;"建構區"的小朋友搭好公園之後會邀請"幼兒園"中的小朋友參觀公園;"圖書館"的管理員會去"幼兒園"給小朋友送圖書看,等等,這些都反映出幼兒之間的交往水平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臺階。

  五、對遊戲常規的遵守情況

  幼兒在遊戲中是自由的,但自由與規則又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規則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經過一個學期的鍛鍊,幼兒的遊戲常規相對期初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部分幼兒在遊戲中都能遵守遊戲規則,愛護遊戲玩具,玩時輕拿輕放玩具;在遊戲中都能專注於遊戲活動,很少出現追逐打鬧或者頻繁出入各個遊戲等現象,遊戲也很少因為幼兒之間的相互影響而出現無法正常展開的現象;遊戲結束時能主動將遊戲材料放到指定的地方,收拾整理材料的秩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創造力表現

  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的遊戲也經常擦出一些創造的火花,主要表現在遊戲情節的豐富、創新及對材料運用的獨創上。如在玩"小舞臺"遊戲時根據演員的要求幼兒又生成了新的小主題"服裝店",以滿足演員演出時穿的服裝的要求;在"幼兒園"遊戲中幼兒從模仿老師給小朋友上課,進而發展到模仿小學校里老師給小學生上課、批改作業、做眼保健操等,遊戲的情節愈加豐富;"小舞臺"上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演出服裝,還製作裝飾了小演員演出的號碼牌……這些都是幼兒創造力萌芽的表現。

  七、遊戲與當前教學主題之間的聯絡

  根據綱要精神:"探索遊戲主題與當前教學主題之間的聯絡,力求主題內容能融入到遊戲中去,體現課程與遊戲的整合",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努力做到目標與實踐相一致。結合本學期開展的"走進小學"、"相反國"、"我想飛"、"我會旋轉"、"不一樣的我"等主題,我們的遊戲中就相應地出現了一些與主題相關聯的內容,如"科學區"中提供了各種運動的物體,讓幼兒來了解力與運動的關係,"美工區"的設計食譜、和別人的不同等,"小舞臺"上表演的"才藝秀"等遊戲,力求體現課程與遊戲的整合。

  在本學期開展的自主遊戲中,我們注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教師更多的是間接地指導、督促等方法,影響幼兒的行為,如在對某一遊戲區的遊戲成果講評時,說:"我喜歡做事認真的XX小朋友……",使行為不當的幼兒及時糾正自己;採用幼兒評價同伴的行為等方法,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判別是非的能力等,並透過同伴的影響使幼兒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

  當然,在我們的遊戲中還存在一些存在問題,如部分幼兒的身上還存在著偏區現象,如每次遊戲張邁、李鑫、張建許等小朋友總是選擇搭積木遊戲,很少參與其他遊戲;張城豪小朋友和同伴的交往非常少,總喜歡一個人玩,參與遊戲的積極性也不高;而鄧翱非在遊戲中也表現地非常特殊,總是遊離於各個遊戲區角,卻又因為不懂得和同伴合作經常搗亂遊戲而常常受到同伴的排斥,因而要更注重對個別幼兒的正確引導。在以後的遊戲中,我們要多進行觀察、引導,幫助那些偏區的孩子參與更多的遊戲活動,使內向、孤僻的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讓每一個有意義的遊戲都能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大班創造性遊戲活動總結7

  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幼兒園自主性遊戲指導策略的研究》在園領導的指導下,已經通過了經專家組的開題論證。本學期園遊戲組從本園遊戲方面最需解決的問題入手進行研究,把對遊戲環境創設的研究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進行了課題研究的第一個階段。現將工作做一下總結:

  一、學習理論,指導研究。

  由於我們教研組成員都是剛剛接觸課題,對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在操作上還比較模糊,但課題研究必須要正常的開展起來,為了深入紮實的對課題進行研究,我們只能邊學習邊研究、邊研究邊學習,經常向園領導請教,也組織組員在網上搜索相關課題研究的理論知識,在教研活動中進行集體理論學習,在領導的指導和組員的共同學習下,漸漸地對課題研究有了一定的瞭解,現在我們課題組已經將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具體分工,在組員的討論下也確定了子課題,課題研究正精彩地開展著,並在領導的指導幫助下撰寫市“十一五”課題《幼兒自主性遊戲指導策略的研究》年審表。

  二、精心組織,精彩開放。

  這學期我們遊戲教研組結合課題的實施一共活動了七次,安排了鄧小花、王芳、薛靜和我四位老師開放了五次區域活動,吳園長、吳瑤、俞水芹、芮蘭花四位老師進行了理論講座。還隨機觀摩了小班佘國莉老師開放的活動。遊戲開放的老師在開放前能認真轉寫開放計劃、佈置區域環境,開放後能針對開放的活動撰寫反思。活動過程中觀摩老師能認真觀察教師的組織、指導與評價和幼兒遊戲情況及時寫好反饋表。為了能及時將在區教研組學到新理念帶到幼兒園,進行了兩次益智遊戲的推廣活動。分別由兩位準媽媽和我三位老師開放了大、中、小三個年齡班的益智遊戲,由於益智遊戲要準備的操作材料很多,特別是小中班幼兒益智,兩位老師雖然在身體上有特殊原因,但還是認真製作材料,準備非常充分,活動開展很精彩,起到良好的推廣效果。在觀摩遊戲結束後組員集中在一起對開放的遊戲進行討論,分別從幼兒與教師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每位組員都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見解,大家會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激烈的研討,我們在研討中學習,在研討中提升,在研討中收穫。

  三、認真策劃、組織評比活動。

  區域活動要開放的精彩,幼兒玩得開心教師的前期準備很重要,一方面是區域環境的佈置,另方面是幼兒的遊戲操作材料和玩具的製作,為了提高組員製作遊戲玩具的積極性和製作水平,這學期我們遊戲組精心組織策劃了“教師自制幼兒遊戲玩具”評比活動,評比前我與指導老師吳園長共同商量制定了評比標準、評比登記表、評分表、彙總表。組員們也積極地參加了評比活動,每位老師都認真製作了兩件遊戲玩具。如王芳老師的《拼圖》《釣魚》獲一等獎、吳瑤老師的《鍋》《找影子》、俞水芹老師《薔薇花》獲二等獎,其他老師的作品均獲得了三等獎。

  四、認真整理,收集資料。

  課題的研究實施很重要,課題實施的過程性資料的整理收集更重要,資料的完整程度能反映出課題研究實施情況,所以資料的整理收集就是我們在研究中必須做好的工作,作為組長我注重收集每一個活動留下的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但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所以我也發動組員共同收集,為了在收集上不走彎路,收集前我們還系統學習了“課題實施過程性資料收集”的相關知識。這學期組員們針對本班幼兒留下了遊戲及指導遊戲的影像資料,每人制作照片集。

  在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指導下,我們遊戲教研已經慢慢地成長起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帶領組員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加強研究,也希望我們教研組、課題組在研究活動中能得到專家老師的引領與指導,使我們“十一五”課題能順利完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