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

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則是當今大學生相當匱乏的素質,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我院特組織了一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員為學生會主要學生幹部,意在鍛鍊我們的素質和毅力。

  本次我們下鄉的地點是淄博市沂源縣張家坡鎮前瓜峪村,這裡並不太富裕,我們的食宿條件比較艱苦,可大家依然保持著樂觀開朗的精神面貌,苦中作樂,以昂揚的鬥志來體驗真正的鄉村生活。我們首先大體瞭解和熟悉了周邊的環境,以解決我們的生活需要,生活打理的有條不紊,才能保證工作的高效率完成。

  第二天,我們一行十五人走進了前瓜峪村,這裡地勢地平,經濟收入以種植果樹為主。接著,我們展開了“非地震災區心理調查”,由我們口述,與年齡具有代表性的村民以期完成調查問卷的填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尋訪的一位大嬸,她淳樸善良,帶著疑惑不解的眼神盯著我手中的調查問卷,半天吐露倆字:“不懂”。我頓時茫然,接著我一字一句向她陳述,大嬸透露出悲痛的神情,她字字真切,感同身受,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個普通的農民對抗震救災關注程度如此之高,怎麼能說我國民不團結,素質不高呢?雖然她對地震的防禦等相關知識兵部熟悉,可以說知道的甚少,但她表現的積極性令我們大學生汗顏。最後,當我們言謝要走的時候,她竟執意要給我們倆桃子,這是農民的血汗成果,我們也執意不收,但是最後竟然說:“你們是不是嫌棄啊?”我們就趕緊接住了,我們走的時候不停地往回望,大嬸依然笑著看著我們……

  經過本次實踐活動,我們體會到了真正的苦中作樂的精神,這無疑對提高我們的實踐能力與素質有莫大的益處。

  這是一次受益匪淺的活動,它讓我們懂得了如何獨立自主,發揚團隊精神,也讓我們大學生的生活增添了一筆亮色!

  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

  驕陽似火的七月,“三下鄉”的鐘聲已經伴隨著我們的腳步來到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市徐聞縣北注小學。我們秉承五四先進文化的精髓,發揚志願者服務精神,關注三農,遵守約定,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充滿愛地去對待每一個小太陽。共同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昨天,20XX年7月10號,我們小太陽社會實踐隊的41位隊員從嶺南師範學院出發,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北注小學。儘管在出發前已經知道條件艱苦,但來到後才發現條件之艱苦仍超出了我的想象。不過,作為小太陽實踐隊的一員,我們都沒有輕言放棄。

  昨天,守夜的排表出來了,作為特別行動組的我是守夜力量的主力軍,雖然累,不過能夠保衛大家的感覺還真心不錯。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很多豐富的知識值得我去學習體會,而這次的三下鄉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進入到位於農村的北注小學,體會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文化,在正式下鄉的第一天,那些可愛的小學生們就狠狠地給了我一個驚喜。

  清晨,第一縷陽光慢慢射入,還躺在床上嗜睡的我突然被一陣喧譁聲吵醒。我開啟手機一開,居然才五點鐘,我正準備發脾氣,結果映入眼簾的是一群可愛的孩子。看到他們燦爛的笑容,我內心深處的怒火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陣慚愧和羞恥。

  作為大學生我,在校時最早起床都是七點多,週末通常是九點左右才起床。曾經的我也早起過,卻不知在何時慢慢的變懶惰了,也許是大學那寬鬆的學習環境讓以一直緊繃的某根神經一下子放鬆下來,慢慢的失去了往日的勤奮吧。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不知何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這也許就是我的真實寫照吧。明明是來給孩子們上課的,怎麼我們的第一堂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先給我上了一堂課了呢?

  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3

  科技在不斷髮展,時代在不斷進步。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知識型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實際能力顯得越發重要。而由於中國的應試教育,讓學生一味待在校園學習理論知識,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為了改正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錯誤做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大學生,我們數學與統計學院舉辦“三下鄉”活動。

  希望透過“三下鄉”,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認識自己的不足,也讓同學們體驗農村生活,瞭解現如今農村的狀況,並結合發展,探究社會發展帶來的利弊,進行自我反思。

  xx月xx日——xx月xx日,在這短短的六天時間裡,我們有過感動,有過心酸,有過無奈;我們品嚐了酸甜苦辣;也讓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讓我懂得了組織紀律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讓我體會到了教育對一個村,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有多麼重要。

  以下是我此次“三下鄉”活動中的收穫和反思:

  一、堅持就是勝利

  此次“三下鄉”活動,我們來到了XX市XX縣XX會XX小學,一個全村每人年平均純收入只有6250元的貧困鄉村。這裡交通極其不方便,大部分都是泥路,一到下雨天,泥路便會積水,車輛和人都很難行進。而我們“三下鄉”隊伍來到XX村的第二天,一大早便下起了中雨;加之XX村的村民分佈比較散,每次走訪調查,我們都要走上大半個鐘的泥路才能看到村民,這無疑給我們的調研增加了難度。而且現在正處在農忙時期,大部分的家長都外出收割稻穀,我們的調研物件又是家長,要如何才能做好我們的調研呢?這又是一個難點。

  對於沒怎麼受過苦的大學生而言,體力勞動是我們最頭痛的致命傷。六天的時間裡,我們每天不止要六點多起床準備,還要走泥濘的泥路,還要收割稻穀,上山除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上山除草,我們下午兩點半出發,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我們的勞動基地,那是一座用來種黃梔子的山。我記得當時山上的溫度高達33攝氏度,我們的隊員有的還沒戴帽子就直接暴曬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這樣幾天下來,我們的兩個隊員感冒了,儘管重重困難,我們還是堅持到了最後,我們不止完成了報告,我們還學會苦中作樂,收穫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二、團隊協作是團體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

  “三下鄉”活動是一個集體活動,服從隊長的安排,聽從隊長的指揮,隊員間互相協作,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這些都是每個隊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會按時清點人數,任何行動都會向組長報告,絕不單獨行動,這保證了每個組員的人身安全;而且我們每組都會根據組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工合作,這能有效地提高我們調研的效率。我們不止在調研工作有分工,我們在生活方面也有分工,我們以組為單位,一天一組輪流做飯,這不止提高我們獨立能力,也能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較好的規律。但就我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在團隊協作這方面還需要再努力。作為這次調研報告的主筆手,我很慚愧,我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我只是一味地自己寫報告,沒有與組員做到很好地溝通,導致自己寫了報告模板,組裡其他成員也寫了模板,使調研報告進展緩慢,而且由於報告模板不同,在協調過程中產生了小小的爭吵。雖然最終我們順利完成了報告,但從這件事情裡,可以反映出我自己的不足,在團隊裡我還缺乏溝通交流,而且我太個人主義了,當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形時,我無法很理智地考慮問題,這是我的很大的致命傷,我需要好好反思改正。

  三、收穫友誼

  我們25個人在XX村這個貧困村莊生活了六天。在這六天裡,我們一起調研,一起寫報告,一起做飯,一起務農,你累了我們幫你,你病了我們照顧你,我們苦中作樂,陪伴著彼此,有飯一起吃,有活一起幹,共同進退,我們像一家人一樣,脫下我們的面具,不用擔心隔牆有耳,不用害怕暗箭傷人,我們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也許這就是農村的魅力,它讓我們獲得友誼,也給了我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

  四、增強回報社會的意識

  7月13日,這一天早上是我們義教的時間。據我們瞭解,這裡的教師是沒有給孩子上文體課的,綜合各種因素,我們的義教開展分為三點:一是教孩子唱兩首歌,其中一首是國歌,因為我們瞭解到這裡的孩子都不會唱國歌。我們認為愛國情要從小開始培養,而且愛國不分貧富,身為中國人,他們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是我們國家以後的希望,所以從小培養起他們的愛國意識是必須的;二是和學生一起吹乒乓球,活躍課堂氣氛,便於和孩子進一步交流;三是給孩子們講述基本的安全防範意識,希望他們能夠學點實用的東西,能夠好好保護自己。和別人,特別是在山裡,一些常用的安全意識會變得特別有用。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義教裡,我感受到當地孩子的淳樸、乖巧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卻也為他們的`未來感到擔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環境,孩子這樣的熱情可以持續多久?我本身也是農村的孩子,我知道要跨進大學的校門是相當不容易的。看著這些孩子,我覺得我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綜合能力,回報社會,希望我們國家能發展得更快、更好,讓每個孩子都有書可讀,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因為上學難而無緣大學,無緣我們奇妙的書海。

  六天,是苦是甜都已經過去,不會過去的是我們在這次“三下鄉”中收穫的友誼和在這裡的所思所想;六天,有不足也有進步,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三下鄉”。“三下鄉”為我的大一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希望“三下鄉”活動能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

  學生幹部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4

  七月驕陽似火,我們學校奏響了奉獻的激情樂章。20xx年7月18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們法政學院團委社會實踐服務隊出發到xx市xx島xx鎮xx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日子。學校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出征儀式,吹響了我們為期十二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角……

  法政學子攜青春下鄉,科學發展為xx島添彩。十二天的下鄉生活,十二天的百感交集,十二天的真心付出,天天都有新的精彩,天天都有新的心情,我們領略到了xx村的村容村貌、人文風采,收穫了鄉親們的讚許目光,孩子們的理解與尊重。十二天下來,師生同樂,深刻而難忘,我們不僅僅與學生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雖然現在已經離開了那片曾經揮灑過我們汗水與淚水的土地,不過,十二天的日子還歷歷在目,讓人回味,讓人感動。

  還記得18號那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都早早地起床了,穿上整齊的隊服出席上午的出征儀式。出征儀式結束後,我們搭著汽車,激情澎湃,懷著好奇與希望,順利來到xx島xx鎮xx村基地xx小學。我們住宿的地方是在小學附近的村委會辦公樓,前面是xx村的文化樓,後面是一間祠堂,可謂三位一體了。一下車,村長就來來為我們開門了,樸素的衣著,厚實的外表,是那麼的平易近人。接著,我們開始了大清潔,大家都互相幫助,共同把我們的“家”清掃得乾乾淨淨,這是我們團隊合作精神的再次體現,第一次的團隊合作精神體現在出發前我們合力將大家的行李擺放好在車上。

  其實第一天最讓我難忘的是下午的“師生見面會”。下午四點鐘,我們滿懷希望走進了xx小學,得到的是一片的失落。小學只有一棟兩層的教學樓,很普通,xx小學四個字的顏色已經褪去。作為五年級的班主任,我先去看了五年級的教室。一片狼藉,這是我看到後的第一個感受,黑板上的粉筆跡凌亂,課桌倒得亂七八糟,被撕爛的課本紙碎鋪滿在地。當時到校的學生不多,於是,我和幾個“同事”一起把課室清潔了一番,思想彙報專題雖然有點失望,不過卻堅定了我的決心,我跟自己說一定要做好班主任,教育好咱們班的孩子們。

  下午的師生見面會遭到了冷場,來的學生很少,在與部分學生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原來有些學生不是不願意來,而是怕被個別不願意來的同學笑,於是就跟著不過來上課了。聽到這,我發現這些孩子中有我自己以前的影子在,孩子們都很真誠,普遍存在從眾心理,我於是想到了將心比心,對,在我以後的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要將心比心,不能常以老師自居,要和他們做朋友。

  第二天早晨我們剛踏進學校,就發現了一張張天真可愛的笑臉,他們那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感到很是欣慰。隨即一聲聲“老師好”的問候,更是讓我感動了一陣子,因為,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被叫做老師。上午十點四十分,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講臺,雖然學生不到二十個,但是絲毫不減我教學的熱情。這是我給自己的第一批學生上的第一節課。

  這一課,我給自己班學生上的是哺乳動物,他們對此都很感興趣,整節課都很活躍,我上了自己人生中成功的第一節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