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1

  在社群醫院的見習轉眼已經過了一週多了,我們從一開始的對一級醫院的一無所知到現在的不僅熟知社群醫院的運轉模式、主要職能,而且還能在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協同完成特定的課題調查,不能不說,這一週半的對我們來說是漫長的,也是飛逝的。

  把我們的工作總結一下的話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在社群衛生站點的見習。

  其實在我家的樓下就有這樣的一個衛生站點,我也曾經因為配藥而去過,但是我卻從來不知道這個衛生站點的一般職能為何,總覺得這就是一個配藥的地方。要不是那裡還能掛鹽水的話,其實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於藥房的。而直到這次見習,我才真正瞭解了社群衛生中心作為我們國家整體醫療結構的一部分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到達臨汾街道社群醫院的第一天,帶教的老師就向我們具體的介紹了不同分級的醫院具體的功能劃分。透過老師的講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來像以前我們說的地段醫院之類的一級醫院是直接為社群提供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綜合服務的基層醫院,是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對人群提供一級預防,在社群管理多發病常見病現症病人並對疑難重症做好正確轉診,協助高層次醫院搞好中間或院後服務,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級醫院比如各區的中心醫院則是跨幾個社群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地區性醫院,是地區性醫療預防的技術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參與指導對高危人群的監測,接受一級轉診,對一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並能進行一定程度的教學和科研。三級醫院就是跨地區、省、市以及向全國範圍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了,是具有全面醫療、教學、科研能力的醫療預防技術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專科(包括特殊專科)的醫療服務,解決危重疑難病症,接受二級轉診,對下級醫院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人才;完成培養各種高階醫療專業人才的教學和承擔省以上科研專案的任務;參與和指導一、二級預防工作。簡而言之,就是一級醫院以預防宣傳為主,二級醫院以治療為主,至於三級醫院則是兼顧治療與研究。

  接著我們就在老師的安排下,個人分散下去了各個居民社群的衛生站點,深入的瞭解社群的醫療結構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應功能的。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2

  二門診的一週很快就過去了,這七天裡,我對社群醫院的環境有了一個粗略的印象,也讓我有了一些思考。大概是受小的時候家屬區裡的醫務室的溫馨環境的影響,我一直在心中保留著做一個社群醫生的小願望。因為我覺得社群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患者的家庭形成良好的信任和情感基礎,這在中國這一特定的環境下,非常有助於提高患者的就醫依從性。

  門診的患者每天來來去去,其中有很多患者,不過是走馬觀花的看醫生,並沒有好的依從性,這一點對於中國廣大的慢性病患者是非常不好的;還有一些患者對於醫生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感,這與現在的醫療大環境不無關係,但也與醫生因為自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有關。對於這兩點問題,我一直認為,有責任感和醫術高超的社群醫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社群門診的這些天,讓我對這一點有了更多的信心,因為我在這裡收穫了很多知識和感動。

  二門診的老師們,學識都很淵博,很受患者尊重。這也是我很喜歡全科醫生的一點,他們看上去都親切而低調,但他們卻是有著大醫院專科醫生不能小覷的廣博的知識,看似信手拈來的功夫,卻是患者就診的第一道守護者。雖然看每個病人的時間還是有限,但是他們還是比專科醫生多了一份熱情和親切,對患者的教育和指導也要多一些。

  尤其是很多患者已經在大醫院就過醫,他們在二門診開藥的同時,醫生們也不錯過任何宣教的機會,這一點,使我更加堅信,也許大醫院的醫生對於最新的知識有著更深入的瞭解,用藥更有把握,但是社群醫生在患者教育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絕不亞於他們的社群醫院。很遺憾,給我安排入戶的那天並沒有入戶,所以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深入瞭解社群醫生工作的機會。

  但是那天在兒童保健的智力篩查門診,我還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社群醫生在患者的基礎保健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在家屬區裡醫務室裡疫苗接種或是看病的溫馨經歷。可以想見,入戶這種更加體貼周到的醫療行為,對於很多醫療觀念比較淡薄的患者的母嬰健康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二門診有很多好處,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總體上,二門診還是北醫三院的一部分,所以綜合水平是很好的,這帶來了很多除了一萬五千人的社群居民以外的臨近的社群患者

  雖然很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每個診室還是門庭若市,患者還是要等待,醫生們也是很忙碌,每個病人獲得的時間並沒有比大醫院多上多少,醫生們與患者也並不是特別熟悉,對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別有效,這一點讓我覺得還是有點小遺憾。但是這個也許是國內現在醫療條件不均衡下的必然產物,所有好的醫院都是人山人海,二門診也不除外。

  依託著三院的強大的支援,二門診的醫生們有了較好的再教育的條件,但是相對於大醫院的專科醫生,他們還是少了許多參加高水平研討會和國際會議等高水平的學習機會。所以在治療上,很可能會有一些與專科醫生不同的治療意見,這點不僅會不利於患者的治療,也不利於全科醫生自己的成長。與此相應的,在這個化驗檢查對高精醫療檢驗儀器高度依賴的時代,社群醫院與大醫院也有一定差距,這個也是限制社群醫院的診療範圍的一個因素吧。新的醫療改革正在進行,我這短短一週的實習感受使我相信,社群醫院作為醫改的重要環節,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獲得越來越多的醫療資源,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3

  透過與以往在三級醫院的就診與見習經歷的比較,我發現一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最大區別就在於醫患關係的不同。在三級醫院就診的時候,由於人數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較重活比較複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每個走廊裡會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診,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為了排隊的時間少一點而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到醫院排隊掛號。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時候,又由於醫生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這麼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診過程的倉促,往往等等幾小時,看看幾分鐘,病人們怨聲載道,醫生們也並不輕鬆。而通常我們所說的看病難、治病難的矛盾就體現在這裡。但是一級的街道社群醫院及其下屬的社群衛生站點就截然不同。在衛生站點的時候,雖然每天的病人總數遠沒有三級醫院的一個醫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時間段,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較多的人排隊等待的現象。但是可以明顯的看出,在這裡等待的病人沒有大醫院裡那種焦躁的感覺,他們更多的是一種鄰里街坊之間談笑風生的悠閒之態。而且在看病的時候,也由於和醫生比較熟,所以常常能夠得到一些細節之處的關照,使看診之時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與被求助關係,更多的是一種融洽的朋友關係。三級醫院雖然也不是不願意做,但是人數方面的限制決定了他們不會有這個時間,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結束了。

  同時社群衛生中心對於居民來說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們通常都是一些常見的慢性病,需要維持治療但是病情又不是很嚴重和複雜,這時候衛生站點就可以就近解決他們的醫療問題,同時又為二、三級醫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級醫院的運轉模式以後,我們接到了老師安排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以及獨居老人的任務。透過這個任務,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社群醫院的運轉方式及其在居民間的影響力。通常我們在醫院做調查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拒絕我們的,那些我們自己都覺得繁瑣的調查,那些病人們卻能夠耐心的一項項做完。後期我們以上門訪問的調查方式為主。雖然上門訪問的時候確實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態度很不耐煩,但是一旦我們講明瞭情況,並且具體說明是社群衛生站的某某醫生讓我們上門的以後,他們通常都會很客氣的回答我們的問題。雖然拒絕的也有,但態度上就沒有那麼粗暴了。由此可見,那些站點的老師們在是一名醫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讓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點的老師,她們都不用看病人的相關資料,只憑借記憶,就能對病人的病情狀況、性格脾氣甚至家庭狀況都能一一道來,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調查問卷本身。我們發現,高血壓的那份問卷缺少多個正常狀態的選項,而且對於面色觀察的選項也太少,建議改成像舌脈象一樣的開放式填寫。還有獨居老人的那份調查,雖然它是國際化量表有助於調查結果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但是我認為這樣的一份量表並不適合我們國家的國情。上面的很多問題最多隻適合於老人自己看了填寫,而並不適應於調查者直接開口問,尤其是在還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場的情況下。我認為這些問題中的相當一部分,不但現在我們國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們的尺度也不是現在我國的老人們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問題太直接回給採訪人造成不禮貌的感覺之外,也有些問題過於開放,比如對於老人關於與異性接觸的看法之類的問題,我不認為那些老人願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覺得自己對於別人是個負擔”之類的問題,我們都不是很問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別的一些問題來旁敲側擊,那麼必然最後的結果會呈現相當的誤差。總之,我認為,如果要調查我國獨居老人的.狀況的話,最好那些量表還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頭看看,這短短一段時間的見習使我們對社群醫院的體制及其運轉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認識,對於醫院的分級制度也有了進一步的體認。但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認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還有待於我們以後實踐過程中的操作與鍛鍊。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4

  社群衛生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是在政府領導、社群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以基層衛生機構為主體,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群資源和適宜技術,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群為範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為重點,以解決社群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社群衛生服務管理這門課見習的地點是到某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去,我們所到的社群是廣州荔灣逢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內開展了臨床醫療、臨床康復、預防保健、計劃生育指導、健康教育、社群診斷、家庭病床等服務專案。在醫療方面,中心在醫學領域不斷開創了自己的特色,滿足轄區內病人的醫療需求。中心內設全科診室、中醫診室,中西醫治療相結合,並將針灸、推拿、按摩、拔火罐、中藥穴位注射等中醫適宜技術普遍推廣。該社群在早段時間還評為以中醫為特色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該中心在醫療方面與其他中心大致相同,主要是針對社群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治療。設立了三個診室,其中還包括髮熱診室和腸道診室。還有急診室,不過是與治療診室是公用地方的。雖然這個設計不大符合規矩,但在廣州這寸土尺金的地方是難免的。雖然急診室與治療室公用,但裡面急診的器具是齊全的。一旦有急症病人來到,急診治療還是能夠正常運作的。總體上,中心的綜合水平是很好的,這個社群區民六萬多,在這裡的門診量也是很多的,特別是這裡的中醫治療具有特色。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十分方便,但是患者大都集中在上午來看病,所以早上每個診室還是門庭若市,患者還是要等待,醫生們也是很忙碌,所以每個病人獲得的時間就會減少了,對患者的宣教也不是特別有效。但是這個也許是國內現在醫療條件不均衡下的必然產物,所有好的醫院都是人山人海。本中心裝置精良,擁有200mAX光機、B超診斷儀、鐳射治療儀、紅外線乳腺診斷儀、電腦中頻治療儀、生化、電解質檢驗分析儀等一大批先進儀器和裝置,為臨床正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有力的保障,但這是相對於其他社群來說。對於大醫院來說只是一小部分的東西。卻能夠基本滿足中心病人的要求。在這個化驗檢查對高精醫療檢驗儀器高度依賴的時代,社群醫院與大醫院也有一定差距,這個也是限制社群醫院的診療範圍的一個因素吧。

  這裡所有的藥物清單都公示出來了,分別有國基和省基藥物,社群只有這些藥物。都是國家統一購置的。清單顯示購入價和售價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社群裡的醫生是沒有回購藥物的,開的藥也沒有一點利潤。醫生的收入與醫院的收入是分開的,就是收支兩條線。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將業務收入、醫保預付資金、預防保健經費全部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範疇,實現社群公共衛生服務和社群基本醫療的全面預算管理:透過將收入上繳專戶,支出按計劃和規定用途從專戶中撥付的資金管理形式,使單位收入與個人分配利益脫鉤,從機制上切斷社群衛生服務的趨利因素。我們就有疑問了,既然醫生固定有收入,而不與社群的收入掛鉤,那麼醫生不就很容易成為駐米大蟲? 其實不然,因為每一年都有人來到社群來考核,如果你一年內沒有完成需要考核的工作量,就會相應的扣除工資。這樣一種方式我覺得是不錯的,不僅僅能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也能使社群開展更多的健康宣教的活動,使老百姓認識到更多健康的知識。

  中心除負責對地段轄區內易感人群,7歲以下兒童建卡“七苗”全程接種,1週歲內兒童“四苗”全程接種,以及新生兒訪視、嬰幼兒定期保健、高危新生兒追蹤、體弱兒管理及營養諮詢、兒童心理諮詢和婦女保健、圍產期保健外,還對轄區內居民進行基線調查,建立家庭、個人及社群健康檔案,開展老年人保健指導,建立60歲以上老人、孤寡、殘疾人登記冊,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系統管理,建立保健卡,對慢性病實施微機管理和動態隨訪管理。中心還根據老年人的要求定期組織針對各個季節、各個時期的多發病進行知識講座,宣傳養生保健,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療法、體質調養等有自我保健知識。還開展了一項新的專案----“健康小屋”,在健康小屋裡,來到社群的人可以自行測自己的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等指標。加強居民的自我管理,減少危險因素。我覺得安全小屋的應用發展還是要看居民的依從性。如果居民的依從性低,這個安全小屋就毫無用處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識。所以健康宣教一定要落到實處。

  雖然社群醫院發展的飛快,但是很多人還是無論什麼病都是去大醫院。社群醫院在發達國家有上百年曆史,在我國起步不過10年。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不足為奇,如何解決這種煩惱更不容忽視。讓百姓信賴並自發選擇社群醫院,讓社群醫院更好地發揮在城市醫療衛生體系中的作用,就必須跨越限制社群醫院發展的資金、裝置、人才等門檻,使之真正做到便捷、有效。只有讓社群醫院茁壯地長大,社群衛生服務才能贏得人心,逐步發揮自身的重要作用。

  社群醫院實習心得體會5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到一個社群的醫療站實習。學校安排我們外出實習,也是為了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好的面對社會。經過實習,每個學生都會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些都會伴隨著我們一直成長,這就是工作經驗和動手能力。這些是我們以後人生道路上的踏腳石,為我們以後的正式工作提高幫助,為我們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天來到社群,參加實習工作,如果說心裡不緊張那是假的。剛來到社群醫院,在領導的帶領下,首先對這個社群醫院進行了解參觀。社群醫院不大,在這裡沒有什麼重病護房,來這裡看病的都是一些小病,這裡應該就是為社群群眾治療的地方。在領導的帶領下,我對整個社群醫院都有了瞭解,然後就跟我講了一些規章制度,然後帶我去換了衣服,讓我跟著一位前輩實習。每天我就跟著前輩,在她的身邊打打下手,我們護士的工作流程很簡單,就是照顧這些打針的病人,每天我們就是給病人打打針,給這些病人拿藥之類的,工作就比較簡單。所以學習了幾天,就讓我開始單獨工作,而前輩就在旁邊,指導我、提醒我。

  實習了一段時間,我對護士的工作也已經大致的瞭解,每天的工作我都能獨立的完成。這對我這個初學者來說,進步還是很大的,當然我有著這些進步,少不了的就是前輩的鼓勵和指導,如果沒有前輩的熱心指導和指出我的錯誤,然後幫助我改正,我還遠遠做不到這麼好。實習結束了,而我則要對這段時間的實習進行一下總結。

  透過這段時間的護士實習,我不斷的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順利的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務。認真負責,謙虛謹慎努力學習的工做態度,在工作上我也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工作經驗。在工作上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我很快樂,因為我可以將我學習到的東西去幫助別人,讓這些病人慢慢的好起來。能夠用自己的雙手,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幫助別人真的很開心,這就是所謂的助人為樂吧!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還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一直快樂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