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精選5篇)

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1

  時間過的真快,我在吉林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生兒科進修完畢,很感謝醫院領導能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在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裡,在新生兒科護士長及帶教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學到了平時工作沒有遇到過得寶貴知識及臨床操作。下面我介紹一下我的學習體會。第一天上班,最直接的印象是新生兒室非常忙,

  護理人員穿梭在新生兒暖箱間,沒有停腳的時候,在我的觀察中,在靜脈輸液和早產兒餵養這兩部分是最忙的。新生兒每一個屋都有一個護士帶一個助理,由兩人共同完成本班的工作,每一個班次、每一個人都必須把事情做完,清清爽爽地交完班,輕輕鬆鬆的下班。交接班時,對每一個新生兒逐一進行床頭交接班,這絕不是走形式,而是認真地進行。每一個班次都要檢查患兒全身皮膚情況、顏色、皮疹、紅斑,有無皮膚破潰,是否需要處理。每日輸液前護士都要檢查留置針是否良好有無回血,有無滲漏,區域性皮膚有無紅腫。

  新生兒病室有良好的消毒隔離措施。進入新生兒病房前,工作人員應更換衣服和鞋。每天都有專門工作人員對患兒用過的暖箱擦拭消毒一次,患兒出箱後給予終末消毒。每個病區都有洗手池和洗手液,每個溫箱上都配有免洗手的洗手液,每天醫生來查房,首先第一件事是洗手,看完一個患兒去接觸另一個患兒時,他們一定會先去洗手,洗手完畢都是用專用的抹手紙進行擦拭。護士就更不用說,做每一項操作前都會洗手,雖然工作很忙碌,他們不會省略洗手這個環節,洗手已經成為每一個人的習慣,因為大家已經深深的體會到,洗手雖然是最廉價的預防院感的措施,但卻是最有效的。

  在工作中,我陸續學了早產兒的動脈採血、留置新生兒胃管、新生兒洗胃、藍光治療、早產兒科學餵養靜脈營養的知識等。例如早產兒動脈採血,首先選血管,新生兒最主要就是橈動脈與肱動脈,很少選用股動脈。因為股動脈雖然粗,但部位不好固定及創傷大,然後用手摸搏動,確定血管的位置,根據患兒的胖瘦確定進針角度,動作要穩、準、快。工作要領是這些,在工作中需要自己實踐與琢磨。藍光治療雖然簡單,但護理工作也很重要,新生兒初次接觸光療箱這一陌生環境,容易哭鬧,出汗較多,應及時給寶寶擦乾汗液,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受涼,照光期間給寶寶喂些溫水。光療後的新生兒大便多成墨綠色希糊狀,注意清潔臀部,防止紅臀。光療結束後,注意保暖。

  同時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這裡的醫護人員除了具備良好的知識與技術,在科裡還要有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團隊協作,先進的裝置和技術水平,優秀的服務,這也是我學習內容的一部分。他們對於人性化服務不是口頭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做到了實處,真正做到了對患兒的人性化關懷。如果使用CAPA時,會用紗布墊在頭部的兩側防止壓傷,撕臉上的膠布時,先用石蠟油潤滑後再撕,動作非常輕柔。這裡的患兒胃管會從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理由是不想因為胃管而使他們少了一個鼻腔而加重他們的呼吸困難。而對於早產兒來說,環境相對安靜,而且說話聲音和操作時儘量輕,減少聲音的刺激。而且暖箱上有一個罩布,各項治療集中進行,減少光線和外界的刺激。

  護理文書方面,她們的各種護理記錄單要求按時間、按要求準確記錄,每一項記錄單填寫完都要籤全名。每次新生兒大小便後,都要用秤稱,準確計錄出入量。對於一些危重新生兒常處於生命垂危的狀態,如有心率、血氧飽和度不正常,呼吸暫停,都要做記錄,需要進行包括臨床觀察各種監護儀對生命資訊和病情變化的連續監測,將收集到的大量資料按時間順序記錄於新生兒護理記錄中,用以瞭解病情的動態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由於大多是早產兒,所以病情變化非常快,記得有一次我和帶教老師正在給一個剛入院的新生兒扎靜脈留置針,旁邊有一個入院很多天了病情也相對穩定的早產兒,突然血氧急劇下降,面色及口唇青紫,我們立刻查詢原因,加大氧流量,原來是有痰液堵住了氣道,無法呼吸,我們立刻給予吸痰,及時清理了呼吸道分泌物,患兒的面色變的紅潤了,血氧也恢復正常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所以在新生兒科每時每刻都不能掉以輕心,要隨時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及時處理。總之透過在二院的學習,使我在技術和思想上有了明顯的提高。作為新生兒護士不僅技術高更要有先進的護理理念,來提高人員素質。不僅要有責任心也要有愛心、良心,做好每一項工作,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避免交叉感染,提高護理質量,做好每個孩子的保護天使。

  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工作當作生活一樣的享受,那麼工作的動力和熱情、真誠都有了,現實環境更需要我們拿出無比的熱情幹,最後我要再次感謝醫院領導給了我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使我有了諸多的體驗和感受。對生活,對工作,我有了更多思索,希望它可以滲透到我的思想,為我的人生賦予新意。我將不斷的吸取新的思想和技術,永遠向前。

  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2

  首先感謝院領導及護理部這次給我提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透過這次在重慶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的學習,不僅開拓了我的眼界,還大大提升了我對危重新生兒護理能力,豐富了我的知識,增強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操作水平,在半年的進修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在工作實踐中我不斷總結經驗,在此我把半年進修學習所獲與各位老師分享,為這次難得的培訓經歷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人性化管理

  1、首先是良好的團隊協作,多元的護理人員梯隊。重醫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實行責任制管理排班模式,實行分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病區分為4個護理小組,每一個小組有3名不同年資的護士組成,有分管組長,中午以輪休的的方式休息(11:00—13:00,12:00—14:00,13:00—15:00),讓責任護士有效保證患兒護理無縫隙,優護得到有效保障,大家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又互相協作,確保病房的護理質量。另外為提高工作效率,有專門的配藥班,早上7:30負責藥物的配置,保證患兒的及時用藥治療,配藥工作結束後下午負責患兒的撫觸,促進患兒腦的恢復。還配有整理班,負責儀器常規管理、除錯、清潔和保養確保儀器的正常使用。

  2、新生兒病區的各分割槽都非常明確,病房的各類使用物品均使用五常法(常組織、常清潔、常整頓、常規範、常自律),定點定標籤,每位患兒床前均備急救盒、推注泵及心電監護固定使用,不得隨意搬動,出院後終末消毒,在所有儀器上都標示有上限制,下限制,掛牌標誌,開關標誌,操作流程圖,插管車旁牆上掛有插管的型號選擇標示圖,搶救車旁也可見搶救流程圖及各搶救藥物的用途及副作用,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

  3、先進的裝置及科學有效的器械設定,以病床為中心,床旁則是吊塔,吊塔設有負壓吸引器、氧源、壓縮空氣和電源等嵌入式裝置。復甦急救管道均標準放置在儀器架上的固定位置,使用起來一目瞭然得心應手。除此外,新生兒病房還有資深的醫生及護士,他們掌握著先進的醫療水平,如固爾蘇的應用,動脈血壓監測,臍動靜脈插管,picc等等。

  二、溫馨細緻的護理服務

  在使用CPAP時,會用一個人工保護膜墊在鼻子和鼻塞之間防止壓傷,頭部包上脫脂棉再用彈力繃帶固定管道,避免壓痕,撕臉上的.膠布時,先用石蠟油潤滑後再撕,每天洗澡,都會用石蠟油清潔全身所有皮膚皺褶處,動作非常輕柔。每個暖箱上都放置有薄膜手套,接觸患兒前戴手套檢視患兒,避免交叉感染,對每位患兒運用“發展性照顧”模式,促進患兒身心發展。鋪墊鳥巢模擬子宮環境。保持病區環境安靜,減少噪音。所有暖箱上都會有一個卡通罩布,主要減少光線和外界的刺激。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操作,必要操作集中進行。使每一個患兒都感到舒適。

  在那麼多優秀老師的帶領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護士不僅是要打針發藥,更重要的還要具備愛傷觀念和思考能力,我們要用母親的心,科學的腦,靈巧的手帶給兒童安全舒適,做好臨時好媽媽。

  另外科室接代室裝有播放各類新生兒疾病的相關知識及護理影片,備有各疾病的醫護知識小冊子,供人們自由取用。還為出院病人設定了熱線諮詢電話,24h負責提供各類諮詢服務,使患者與醫院保持熱線聯絡、隨時獲得醫療服務的專業指導。

  三、服務系統的完整性和無限延伸性

  在兒童醫院,在門診看病的很多新生兒病人都是經過預約的,出院後的新生兒在出院前科室與門診直接預約。如果是早產兒出院,就會聯絡準備出院的孩子家長到科室接待室學習護理知識,比如洗澡、餵養、換尿布等日常工作,護士會在現場示範,直到他們的父母完全掌握才將寶寶放心的交到他們的手裡。這樣很自然就把護理的工作延伸到了家庭中。

  四、規範培訓

  在進修期間老師要求很嚴格,無菌觀念特別強,必須做到開工前要洗手,接觸患兒前戴手套檢視患兒,脫手套洗手關門。對於新分配的學生和進修護士由專科護士帶教,先了解病房的環境和各類物品的存放地點,學習各個裝置的使用和注意事項,臨床工作中所應用的各項護理技術,經考核合格後才指定帶教老師帶教。每月安排護理查房和護理講課,用幻燈片的形式大家共同學習,每週一早上晨交班都會有護理提問,一月一次護理操作抽考。

  透過這次學習,我感受到當前護理領域的飛速發展,自己是那麼的渺小,值得我學習的內容重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結合進修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我們的臨床中,為醫院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我們醫院的護理事業添磚加瓦,為患者安康不遺餘力。最後再次感謝醫院的領導給了我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對生活、對工作有了更多的思索,希望它可以滲透進我的思想,為我的人生賦予新意。

  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3

  冰心曾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在繁花盛開,萬紫千紅的五月,有一位偉人在這樣的日子裡默默走過,她對事業的執著,對真理的求索,至今令我們感動,引導著我們一步步前進,激勵著我們以實際行動完善自我,用更好的關懷和行動照顧患者,更多的考慮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完善的優質服務。她那種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無私奉獻的提燈精神至今令人敬佩!她,就是南丁格爾!

  為了進一步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合醫院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做好醫院發展改革的工作落實,凝心聚力,提升服務水平,為病人創造優質溫馨的病區,力創和諧醫院,讓患者滿意,全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作,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病人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整體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創優無止境,服務無窮期。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是我們的服務宗旨。醫院的護理工作分分秒秒都是緊張有序的,在護理崗位上,為他們送去我們的優質服務,盡我們最大能力幫助他們,讓他們早日恢復健康是我們的服務目標。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拉開人生帷幕的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護士。我們是人們心中的白衣天使,而天使是上帝的使者,將光和熱帶到人間,驅走黑暗,為患者送去春風,帶來健康的福音。

  創優,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嚴謹慎獨,提高護理質量,用愛貫穿每項操作。我們實行了責任制連續性排班模式,使得患兒有相對固定的管床護士。管床護士負責自己所管患兒的一切,包括餵養、喂藥、治療、護理,一些低體重早產兒或其他危重患兒還要進行床邊抹身等,這樣我們的護士就能全面瞭解患兒的資訊,以便提供全面有效的優質護理服務。患兒入院時,我們認真仔細地向家屬做好溝通解釋工作,使得家屬能放心將他們的寶貝交給我們照顧。

  平日裡患兒家屬來送患兒的日常生活用品時,我們的管床護士也是第一時間熱情的接待他們,主動向他們說明患兒住院期間生活及護理上的情況,同時請來患兒的管床醫生向其講解患兒的病情與治療,緩解家屬緊張不安的情緒。送患兒出院時,我們同樣認真耐心向家屬交代回家後一些需要注意的情況,並反覆叮囑遇到特殊情況應及時打電話回來質詢,為此患兒家屬們越來越感謝並信任我們的護士。以往患兒探視環節,是患兒家屬最多不滿的時候,之後我們全面改善探視的流程模式,每次探視時我們會安排一名高年資的護士陪患兒家屬探視,及時向其做好解釋工作,解除他們的疑慮。同時也安排護士在探視時刻守在患兒身邊,讓其家屬明白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會守護著患兒。如今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少。感謝與讚揚之聲隨之增多。

  當然,建立活動離不開院領導和護理部的精心指導。護理部制定了優質護理服務的方法和措施,增加了護士人數,實行了責任制護理排班。明確崗位職責,全科護理人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有效地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為患兒提供創新、人性化服務,得到了患兒家屬的稱讚。

  服務源於用心,精於技藝。建立活動不僅得到科主任和全科醫生的大力支援,還與不斷轉變護理服務理念的全科護士的支援密不可分。為適應不斷髮展的護理事業,科室在每月的護理業務學習和查房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學習的新內容,而且儘量要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以講解的形式交流,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熟悉課件內容,然後在科護理會議上共同探討。使個人的講解和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中,我們獲得了患兒家屬的好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繼續努力改進,進一步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將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持之以恆地開展好,讓患者真正得到實惠,切實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取得讓患者或家屬及社會滿意的效果。

  藍天對白雲說: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世界才能繽紛多彩。

  大地對小草說: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世界才能詩意盎然。

  大海對游魚說: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世界才能千姿百態。

  而我想說:因為參與了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每個護士都不斷在成長與成熟,內心世界都不斷強大起來。

  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4

  隨著優質服務的順利開展,兒童保健科全體護理人員從內心真正認識到優質服務的重要意義,把優質服務作為護士們的天職和本份,懷有感恩之心,用一種報恩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病人。把制度承諾從牆上“請”下來,讓優質服務從檔案中“走”出來,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深入到病房中,瞭解患兒的心理,瞭解患兒的需求。

  入院時多一句介紹,操作時多一句解釋,觀察病情時多一點細心,生活護理時多一點耐心,為安全多一句提醒,出院時多一句祝福。就是這樣微不足道的絲絲關愛中,護理人員得到了份份真情。

  真誠的微笑,更加得到了患者的傾心。通往護患彼此的心靈之橋漸漸的在無形中被搭起,常常會聽到“謝謝你;如果沒有你們,我真不知道該怎辦?;你們可真是比我的親閨女還要好!”這些都源於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模式,源於這“全面、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的開展!

  我院開展優質護理做到了營造溫馨的住院環境。針對兒科的特點及兒童心理和行為設定獨特的病區環境,如病區走廊擺放玩具,病房牆壁用溫暖的粉紅色並裝飾可愛的卡通畫,病室電視播放動畫片,護士服改用粉紅色等,使病區環境感到溫馨和寧靜,洋溢著天真浪漫的童趣;窗簾和被褥以溫馨的花色面料,消除了患兒的恐懼心理,讓患兒在醫院能感受與在家裡同樣的溫暖;方便快捷的傳呼設定,隨時可以得到護士的幫助,設立“文化牆”,牆上張貼了愛心語、溫馨提示、祝福等,拉近與患兒家屬的距離。

  強化職業素質,規範護理服務。兒科護士扮演著多種角色,如母親、姐姐、老師、朋友等,護士與患兒接觸最多,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患兒及家屬以深刻的印象。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提供優質的服務,醫院對護士的儀表儀容、語言舉止等有明確規定,並對護士進行了語言藝術、溝通技巧、形體、化妝、禮儀等方面的培訓,要求護理人員在實行微笑服務的同時,做到來有迎聲,去有送聲,治療護理有請聲,巡視病房有問候聲,合作有致謝聲,工作不周有道歉聲。主動關心患兒多撫觸、摟抱、誇獎,善於用玩具逗其開心,對於年長兒可以講故事、玩遊戲、詢問生活和學習需求,調節醫患關係及患兒的精神和心理狀態,儘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

  創新工作模式,最佳化服務流程。責任包乾制+床邊工作制+床邊記錄制。在兒童保健科,責任護士負責完成患兒的基礎護理等工作,我科30張床位,把護士分成二組,每位護士固定管床,護士每天上班所管病人數不超過XX人。處理醫囑主班由低年資護士擔任,讓高年資護士進病房工作,管病人。

  根據兒童特點,開展溫馨母愛服務流程。

  ①溫馨的禮儀:接待每位患兒入院要微笑,有悅耳的問候,拉拉患兒的小手、撫摸、抱抱等。

  ②溫馨的知識服務:做好入院介紹,全面評估,詳細的健康教育,完善的護理記錄和耐心指導。

  ③人本服務:關心患兒到位、瞭解病情到位、護理措施到位、基礎護理到位。

  ④完善的出院指導。口頭與書面進行出院健康指導。使患兒從入院到出院可以享受到全程的無縫隙服務。

  強化業務學習,保證護理技術過硬營造學術氛圍,提高理論水平。透過多種形式如選派進修、請專家開展學術講座、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組織觀看影片講座等方法,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不斷吸納新知識新資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營造學術氛圍,提高理論水平。透過多種形式如選派進修、請專家開展學術講座、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組織觀看影片講座等方法,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不斷吸納新知識新資訊,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強化人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為本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科護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細節,講究方式。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護士以最好的工作態度和最佳的技術水平投入工作,護士的自身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增強了職業榮譽感。

  新生兒護理心得體會5

  新生兒是一個生命的開始,他們剛剛脫離母體那舒適的宮腔,來到這個喧鬧紛雜的世界,在各個方面適應性都非常差,尤其是抵抗力。要使新生兒能儘快地適應環境,健康地成長,主要靠精心護理,而在我國傳統的習慣中存在著許多誤區,直接關係到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因此,必須走出誤區。

  1、不能將新生兒捆綁

  許多家長都把新生兒用包布或棉被包得嚴嚴的,捆得緊緊的。家長們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怕孩子長成“X”型或“O”型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把新生兒捆起來,使其失去自由活動的能力,不利於孩子的呼吸和活動,妨礙包裹內溼熱的消散,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胎兒呈彎曲的、橢圓形的球體形,出生後,他仍保持這種屈曲狀態,這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必要加以糾正。

  2、“馬牙、板牙”挑不得

  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在其口腔中牙齦部可見散在的、淡黃色的微隆起的米粒大小的顆粒,此係上皮細胞堆積所致“馬牙”。有時見白色斑塊,隱約見於齒齦黏膜下,此為黏液腺瀦留腫脹所致,通常稱為“板牙”。它們在出生後數月內自行消失,不必處理。但有些母親以為是病,甚至用針挑,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孩子口腔黏膜比較柔嫩,唾液分泌又少,容易損傷而引起感染,甚至敗血症。因此,千萬不可挑“馬牙、板牙”。

  3、乳腺腫大擠不得

  男女新生兒都可於出生3~5天在乳腺部位出現蠶豆至鴿蛋大小的腫塊,若強力擠出,尚可擠出點乳汁。對於這種現象,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根據傳統說法要對女嬰的奶頭擠一擠,否則女孩子成人後奶頭會凹陷或奶腺管不通等。這種說法和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是孕婦雌激素對胎兒影響中斷所致,多於生後2~3周消退,若強擠會使細菌侵入乳腺引起發炎,甚至化膿,嚴重的可導致敗血症。因此,不能給新生兒擠奶頭或乳房。

  4、適宜時機剃胎髮

  新生兒何時理胎髮好?有人認為經常剃髮可以刺激頭髮長得快、長得黑。其實經常剃髮可以刺激頭髮長得快,但並不一定黑,頭髮黑與黃主要決定於父母的遺傳基因,剃胎髮早些晚些都可以,不存在過多利弊。民間相傳新生兒滿月時要剃滿月頭,即用剃頭刀刮淨新生兒頭上的胎髮。認為這樣可以使以後的頭髮增多、變粗。事實證明,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頭皮嫩,用未經消毒的剃刀剃髮,容易刮傷頭髮,引起細菌感染,發炎化膿。所以,給寶寶剃頭時一定要注意。

  5、洗澡後臀部、大腿根處不宜用爽身粉

  眾所周知,嬰兒洗完澡後,為了減少皮膚皺摺處的水分刺激,要在一些部位,如頸部、腋下、後背等處塗些滑石粉。有些家長,在孩子的臀部、大腿根處也塗上,這就不對了。因為在這些部位的滑石粉可吸取尿液緊貼皮膚引起刺激而產生紅臀和尿布皮疹等。所以,這兩個部位不能塗爽身粉,而應塗以油脂保護皮膚、隔離尿液刺激。

  6、3小時餵奶1次不科學

  理論上,母乳在胃內排空的時間為3小時左右,故3小時餵奶1次是可以的。但這種做法,卻忽視了寶寶的個體差異,如果機械地照搬,勢必給部分母親和嬰兒都帶來不利。所以要採用不定時按需餵養。採用這種方法,既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又使母親經常得到嬰兒吸吮奶頭的刺激,反射性引起體內催乳素的產生,增加乳汁的分泌。吸吮次數越多,愈有利於乳汁的分泌。

  7、新生兒不宜用中草藥針劑

  不少父母以為中草藥的副作用小,所以常常要求醫生醫生選用板藍根、魚腥草、蒲公英、大青葉等中草藥針劑。其實,這些針劑並不全是無毒的。

  臨床上應用的不少中草藥針劑,在製劑過程中都加上了一種叫苯甲醇的藥物。這是一種常用的區域性止痛藥,經肝臟氧化,代謝產物再由腎排出體外。由於新生兒各種生理功能尚未健全,難以對苯甲醇分解,容易積蓄造成中毒。而且,某些中草藥含有氧化物質的成分,會誘發或加重新生兒的黃疸,所以說,新生兒不宜用中草藥針劑。

  8、誤擦胎脂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皮膚上有一層白色油膩的東西,醫學上稱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孩子身上,看起來總覺得不舒服,可否把它擦去?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區域性皮膚而發生糜爛,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因為:

  (1)胎兒身上一層薄薄的胎脂是保護胎兒皮膚不受羊水浸潤的影響,出生後仍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2)出生後環境的溫度較低,身體的熱量要向四周散發,使體溫降低。這一層胎脂有減少身體熱量的散發,維持體溫的恆定作用。

  胎脂對新生兒有許多好處,不能輕易把它擦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