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很榮幸讀到這本書《做不抱怨的教師》,作為一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雖然我還沒有真正走上講臺不能真正體會到一名教師的工作和生活,但在正式工作之前看到這本書,無疑是給我上課一堂很好的崗前思想教育課。從中我獲取了豐厚的人生智慧,領悟了“不抱怨”獲得一切成功前提,因為無悔的事業,不抱怨;成功的人生,不抱怨;卓越的教師,不抱怨。這本好書猶如生活中的明燈,指引著我前行的方向,更增強了我“好讀書”的責任和“讀好書”的興趣。

  細品《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深刻地認識到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擾人不安。抱怨自己讓我們將關注點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東西上。因此,當我們抱怨自己時,我們就遠離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抱怨越多,距離越遠。

  或許我們在工作中會覺得有很多不自在,不滿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觀的條件讓我們頹廢、悲觀。我國的教育條件非常非常的不均衡,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點大家都理解。為這等等事,我們就要嘆個氣嗎?我不是說不應該。光嘆氣就能改變局面嗎?我以為,在不能改變局面的情況下,嘆氣沒用,那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的!一個學校,如果教師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很難說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由於學生正處在一個人格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除了知識上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對如何做人的理性思考,他們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示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當教師的負面情緒帶入課堂時,必將導致教學工作效率下降,師生關係緊張等問題的發生,而問題的出現反過來又加劇教師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教師身心疲憊,情緒易激動,身體上的各種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乏力、失眠、食慾減退時有發生,有些老師因此而不得不退出講臺,有些老師甚至還會產生過激行為,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將因此而蒙受難以逆轉的損失。

  我覺得,我們應該更用心地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我們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光光只是知識!教不了學生當博士不要緊,教他們當好人意義更大一些!環境不好,我們就給學生描繪什麼是美好的環境。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哭著面對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墮落”。如果你還有時間抱怨工作,那麼你就有時間將工作做好。喋喋不休的抱怨,註定於事無補。若想擁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拋棄所有的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體,好身體不如好心情”。的確,愉悅快樂的心境對工作和生活都有著極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整天愁眉苦臉、鬱鬱寡歡,那麼縱使工作條件再好,職位再高,薪水載多也是徒勞無用的。因為我們沒有好心情去享受工作的樂趣,自然就會怨聲四起,抱怨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教師亦是如此。

  高爾基曾經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一個人之所以總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並不是因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糟,而是因為他沒有用一種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抱怨的人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不敬業,一個人一旦缺乏敬業精神就不會尊重自己的工作,也不會將眼前的工作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聯絡在一起,更不會產生職業的神聖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缺乏敬業精神的人,工作起來就很被動,凡事總是應付了事,並且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小挫折就會抱怨不已。如果我們在工作上盡心盡責,並且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那麼我們在工作上的表現就會優於常人:一絲不苟,認真負責,有始有終。而且正因為我們用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更容易取得成就,並且一輩子會從中受益。

  卡耐基說過:“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熱忱是保持心靈滋潤的必需品。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一旦遠離了對工作的熱忱,就容易心生抱怨。相反,如果你能永葆一顆熱忱的心,一心一意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當中,那麼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工作任務,你都不會感到疲憊、消沉、牴觸。熱忱,會調動全身的每一根神經,使之全神貫注地完成他內心渴望完成的事情。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對工作滿懷熱忱,只是有的人把熱忱深埋在心底。

  生活處處有壓力,隨著生活成本的提高,人們的生存壓力也不可避免的越來越大,很多人抱怨生活不如意也正是因為生活壓力過大引起的,面對同樣程度的壓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因而也擁有不同的生活狀態。放眼自然界,沒有風月的侵襲,就沒有青松在凜冽寒風中抵擋風雪的畫面;沒有風雪的侵襲,就沒有白楊在大漠黃沙中傲然挺立成一道綠屏的風景。對人而言,壓力正如風雪,生活正如輕鬆白楊。如果沒有壓力的推動,生活就像一卷白紙一樣空蕩蕩的。有壓力,人才會有拼搏的歷程,生活才會變得精彩。一個人倘若過於幸福,缺乏壓力感,就會深陷懶惰,怠慢和拖延之中,對挑戰人生的意義和快樂渾然不知,如果生活失去壓力這一燃料,就會失去溫暖和光明,如同一潭死水一般既冰冷又悽清。相信我們都不願做歷史的過客,歲月的浮塵,在這個充滿活力和競爭的社會里,終日躲避壓力,坐著發呆,自怨自艾地讓大好時光白白流走,不僅可怕,更是可悲。若想活得精彩,活出自我,就要學會接受壓力的鞭策和折磨。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有所作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而抱怨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墮落。”喋喋不休的抱怨,註定於事無補。若想擁有美好的前程,就要拋棄所有抱怨,學會享受工作中的樂趣。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麼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對這些挫折,假如一個人以充足的精神、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以陽光向上的心態面對,用努力代替抱怨,那麼我們就用困難和挫折鋪平我們前進的道路,為自己的未來加分添彩吧!

  閱讀,讓我充溢而快樂,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愛心,學生渴望關愛。讓我們以‘教唯以愛,學唯以篤’的思想公正地對待、欣賞每一位學生;讓我們懷著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用蘇霍姆林斯基那種“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去接納學生,期待學生的成長吧!

  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仔細讀完《做不抱怨的老師》一書,我陷入無盡的沉思之中,這本書確實是每一個職場人士的最好讀物。我們每個人需要時刻對照書中羅列的工作現象,進行深入的長期的反思,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協調好各方關係。只有這樣,不僅我們的工作快樂,同事關係融洽,而且,一切會比你想象的還要美好!活得更快樂。下面就把我自己的一點讀書感受與大家共勉。

  一、工作中無處不在的抱怨現象

  在我們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生活沒意思;孩子不好好學習;也不好管,上班累,工作壓力大,特別是班主任的工作。有些活不是我乾的偏偏讓我幹,又沒有獎金、又沒有報酬。這些是很多人常常發生的對工作不滿的抱怨情緒。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工作發展的低谷,需要發發牢騷、排解排解生活的壓力,於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會中的一種情緒,聽起來似乎無可厚非。問題是,一旦你養成抱怨的習慣,內心形成抱怨的思維模式,會使我們喪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能不能不抱怨?我們從抱怨中得到什麼?將心比心,單位會聘用一位不斷抱怨領導、抱怨同事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

  二、抱怨能給我們工作帶來的是什麼

  任何一個單位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希望聘請一位能為單位解決問題和帶來價值的得人,而不是一個喋喋不休的評論家。要知道光靠抱怨沒用,他只能增加我們進取心和克服困難勇氣,讓我們止步於成功的大門之外。

  1、抱怨自己工作的單位。對於員工來說,重要的不是單位,也不是職位,而是停止抱怨,提升個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績。在工作的開始,從來都是工作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工作,同樣,人活著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一個人在職場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能力外,還要有涵養,不能動不動就發牢騷,要知道,抱怨單位或單位的領導,只會偏離自己發展的方向,也無法提升自己的價值,最終被單位和領導拋棄。

  2、抱怨工資。人總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從未考慮到自己發展空間、工作意義、工作氛圍、個人能力的鍛鍊等,而往往更注重的是工資的高低,工資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事實上,抱怨不但絲毫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失去更高的目標和更強勁的工作動力,在抱怨中渾渾噩噩的度過度過一生,那麼你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3、抱怨同事。在工作中常抱怨同事的人,不會給你的工作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暴露了我們的幼稚和無能。如果在工作中,你很直白的批評別人,讓別人丟了臉面,自尊心受到了侮辱,那麼我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造成雙方不歡而散、難以收拾的局面。如果你能靈活運用將心比心,多多考慮同事的利益和要求,那麼你一定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否則,你可能會成為一個到處樹敵和不受歡迎的一個人。

  三、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抱怨工資掙得太少,不如想方設法讓你的工資信封變厚;與其抱怨領導太嚴厲,不如努力把工作做好;與其抱怨工作太累,不如好好尋找一下科學的工作方法;與其抱怨領導沒有提供發展平臺,不如打造自己的實力……其實,在每一種貌似合理的抱怨聲的背後,都有一種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改變現狀,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1、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不少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指責於別人,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別人的存在與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你自己改變了,一切就會改觀。這正如我們無法逾越牆壁,但我們可以繞過,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2、把抱怨化作建設性的意見。抱怨的人其實心中早已有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視或自身不夠主動,所以只能抱怨。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從領導的角度加以考慮,並且以領導能夠接受的方式主動提出,或者積極實施,我想你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

  3、學校就是你的船。無論是領導還是老師,一旦踏上這條船,我們的命運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我們有著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運就是所有人的命運。學校的成長,要依靠老師的成長來實現;老師的成長又要依靠學校這個平臺來發展。

  4、以領導的心態去工作。如果你以領導的心態來工作,那麼,你就會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來思考你的這份工作,確定這份工作在整個工作鏈中處於什麼位置,你就會從中找到最佳工作方法,會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以這種心態進行工作,你就不會拒絕領導安排的任務,你會認為這是表現和鍛鍊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機會。

  5、閉上抱怨的嘴,邁出實幹的腿。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只有實幹才能讓問題得以解決。成功人士有一項共通點:從來不會為了解釋事情的結果而編造藉口,也不會抱怨事情原本應該如何發展,只會積極行動。

  6、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度。每個工作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即使處於平凡的崗位,只要你透過自己的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無與倫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為精英。

  7、叫苦不如吃苦,生氣不如爭氣。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有許多挫折和打擊,這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苦盡甘來、出人頭地。沒有苦幹的精神,再好的設想,再好的規劃,也只能停留在紙上或者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始終無法變成現實。

  8、樂做組織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想取得一番成就,樂做組織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服從精神,和不找藉口找方法的行動方式,隨時服從領導安排的員工,才能成為單位中最受歡迎的人,才會受到領導的青睞。

  9、工作最怕不到位,到位才會有好位。就像蓋子要擰到位,瓶中的水才不會漏出來一樣,工作做到位,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任何領導,都擔心下屬做事做不到位,把事情搞砸,因為領導也要負責任甚至負最大的責任,同樣單位也會因你工作的不到位受到一定的的損失,因為第一次沒有做好,就需要增加再做一次的成本,這樣既不經濟、也無效率。

  10、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有什麼樣的出路,你做出什麼樣的思考,就有什麼樣的收入。所以我們必須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積極轉變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證我們不被這個世界所淘汰。每個單位都歡迎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的員工,因為創新能力是發展的永恆動力。

  四、改變抱怨心態的訓練方法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所以說,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每日反思。我為什麼要抱怨?我從抱怨中得到了什麼?我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有沒有讚美或表揚過別人?有沒有檢討自己?有沒有為自己得到的而感恩?一味地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