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窒息的唐詩登:幽州臺歌

美到窒息的唐詩登:幽州臺歌

  導讀:在陳子昂的時代裡,詩壇風氣仍然不脫六朝綺靡的餘風,但人們的趣味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陳子昂可以說正在這個詩風的轉折點上應運而生。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美到窒息的唐詩登:幽州臺歌,更多雜文閱讀歡迎訪問YJBYS文學網。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人小傳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生於富豪之家,少年時不喜讀書,只喜歡打獵、賭博、打抱不平,後來痛改前非,折節讀書,入朝為官後屢屢上書言事,切中時弊,也因此觸怒了權貴。聖歷初年,陳子昂卸職回鄉,因被縣令段簡訛詐錢財而死於冤獄,終年43歲。陳子昂寫詩多作古體,磅礴大氣,《登幽州臺歌》是其代表作。

  在陳子昂的時代裡,詩壇風氣仍然不脫六朝綺靡的餘風,但人們的趣味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陳子昂可以說正在這個詩風的轉折點上應運而生。他創作出《感遇》三十首之後,當時的文化名流王適讀之大驚:“這位先生將來一定是文壇宗主。”陳子昂因此而聲名鵲起,很多人追慕、模仿他的風格。陳子昂只寫雅緻古樸而缺乏聲律變化的古體詩,李白就是繼承了陳子昂的這一路線。唐代詩人大多喜歡新興的近體詩,陳子昂和李白是專攻古體詩的詩人中最耀眼的兩位。

  注講

  ①幽州臺:即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攸宜率軍討伐契丹,陳子昂擔任隨軍參謀。武攸宜連連兵敗,陳子昂多次獻計,非但沒得到重視,反而被貶為軍曹。陳子昂憂憤之下,登薊北樓遠眺抒懷,寫下了這首《登幽州臺歌》。

  ②古人:與自己精神相通的前賢。來者:與自己精神相通的後賢。

 

  相和歌辭·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人小傳

  張若虛(約660—720),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詩歌僅存兩首,卻因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而躋身於一流詩人之列。唐代初年的詩壇仍然受到齊梁宮體詩淫靡、矯飾風氣的影響,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雖然仍在宮體詩的大範圍裡,卻徹底扭轉了齊梁風格,使宮體詩至此而脫胎換骨,故而聞一多在《宮體詩的自贖》裡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注講

  ①相和歌辭·春江花月夜:樂府舊題,屬於清商曲之吳聲歌,相傳為陳後主所創。

  ②芳甸:長滿花草的原野。霰(xiàn):雪粒。

  ③裴回:即徘徊。

  ④搗衣砧(zhēn):“砧”是搗衣石,搗衣是古代詩歌的常見主題。秦漢以來,士兵的武器裝備和糧食一般由政府統一供應,衣服則多屬自備,所以每當秋風起時,家人就要準備好換季的衣服寄到前線。所以,每年秋季都是女子搗衣的時間,這正是李白《子夜吳歌》之三所描寫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衣服之所以要“搗”,是與其質地有關。今人對“布”的概念主要是棉布,是由棉花紡織而成的。而追溯到古代,植棉業直到宋代才開始發展起來,棉布衣服的流行要到元代才有。在此之前,棉花罕見而珍貴,海南黎族甚至把棉布當做貢品獻給漢武帝。在棉花大行其道之前,中國最主要的紡織原料是葛、麻和絲,那時候人們說的“布”,主要就是指葛織品。葛是在山裡野生的,要把它割下來用水煮才能織成布。

  精加工的葛布為(chī),粗加工的葛布為綌(xì),因為吸汗透氣,很適合夏天貼身來穿,類似於今天的純棉內衣。孔子就是這麼穿的——《論語·先進》中有“當暑,袗綌,必表而出之”,這就是說孔子一到夏天就穿上和綌的衣服,但這是內衣,不能穿出去見人,所以外出時還得再罩一件單衣。《詩經·邶風·綠衣》中還有“兮綌兮,悽其以風”,這是說和綌的衣服都很單薄,天冷之後就沒法禦寒了。

  葛布和麻布不如棉布柔軟也不平整,所以穿起來並不舒服也不便裁剪,這才需要在穿之前用杵搗得柔軟、平整。將衣物平放在砧板上,用杵反覆搗擊,於是每逢入秋,凡有徵人在外者,家家戶戶都開始搗衣,滿城砧聲一片。

  ⑤魚龍潛躍水成文:“文”的本義是花紋、紋理,這裡用其本義。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人小傳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唐玄宗時代的名相,後為奸臣李林甫所譖而被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的詩風剛健淳厚,就算是寫男女相思之情也寫得雅正沖淡,不落小兒女態。

  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韶州在唐代基本被人看做蠻荒瘴癘之地,文教水平更是極端落後,而張九齡正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脫穎而出,不但在政治上位極人臣,在文學上也成為一代宗師。人們稱譽張九齡是“嶺南第一人”,絲毫不為過譽。

  注講

  ①懷遠:思念遠方之人。

  ②情人:多情之人,並非現代漢語裡“情人”的意思。

  ③憐:憐惜,愛憐。滋:浸潤。

  ④寢:寢室。這兩句是說月光雖然可喜,卻沒辦法掬一捧送給思念中的遠方之人,只好回到寢室,希望彼此能在夢中相會。

  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注講

  ①賦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本為樂府舊題,內容多寫思婦懷夫。詩人摘取舊題寫作新章,故稱“賦得”。這首詩一說為辛弘智所作,詞句略有出入:“自君之出矣,梁塵靜不飛。思君如滿月,夜夜減容暉。”

  ②機:織布機。這兩句是說丈夫出門已經太長時間了,寂寞的女主人很久都沒有上機織布了。

  ③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月亮一到圓滿的時候,從此每天都會缺損一些,直到下一個圓缺週期為止。女主人思念遠行的丈夫,因而日漸消瘦,就像滿月日日減損一般。

  名句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