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閱讀及答案

桃花源記的閱讀及答案

  ①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②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小題1】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小題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甚異之是漁人最終能發現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B.豁然開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環境的特點。

  C.雞犬相聞往來種作表現人們的生活是寧靜而充實的。

  D.最後一句以老人、孩子為代表表現桃花源人的幸福安樂。

  答案

  【小題1】晉 陶淵明

  【小題2】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小題3】B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一說名潛,h)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名著基本常識及主要內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點評:文學常識,顧名思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常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文學常識能提升人的文學素養,改善一個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學常識對於我們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很有意義。所以,多多儲備積累,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引用和運用文學常識,使得這些寶貴的民族文學精華融進自己的血液之中,成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部分。平時學習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的作者、體裁、主人公等可以進行分類,以防混淆。對著名篇章的內容熟讀並熟記。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時,要注意把阡陌(田間小路)、相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能互相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3】試題分析:從第2段可知,豁然開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內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結構及線索,篩選文章資訊等多方面的能力。

  點評:記敘文(這裡指廣義記敘文,包括散文和小說等)、說明文、議論文都會有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對文章內容探究的結果進行審查、鑑別,並作出選擇或判斷正誤。題型有:題幹中列出對文章主題、中心、主要資訊等內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斷其探究是否正確、合理、準確、全面。這類題一般都是以選擇題或判斷題的形式出現。選擇題靈活多變,有的要求考生選出正確的項,有的要求考生選出不正確的項;有的是單項選擇,有的是多項選擇。

最近訪問